摘要: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陝西、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珠海、長春、南寧等9地相繼出臺住房租賃新規,通過增加房源供給、規範市場管理等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下半年以來,陝西、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珠海、長春、南寧等9地相繼出臺住房租賃新規,通過增加房源供給、規範市場管理等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下半年以來,陝西、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珠海、長春、南寧等9地相繼出臺住房租賃新規,通過增加房源供給、規範市場管理等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中新經緯客戶端9月28日電(鄧健) 住房政策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9月26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公開表示,要大力發展和培育住房租賃市場,落實各項支持政策,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着力解決新市民等羣體的住房問題。由此可見,住房租賃市場前景可期。

據中新經緯客戶端不完全統計,下半年以來,陝西、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珠海、長春、南寧等9地相繼出臺住房租賃新規,通過增加房源供給、規範市場管理等措施,促進住房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此前,財政部、住建部公示首批財政支持住房租賃市場發展試點城市名單,北京、長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福州、廈門、濟南、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重慶、成都等16個城市入圍。其中,北京、深圳、廣州、合肥、南京、長春等6地在下半年均有新動作。

今年下半年9地出臺住房租賃新規:增加供給,嚴打“黑中介”

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

中新經緯客戶端梳理發現,各地通過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如南寧市鼓勵出租閒置房源,深圳市、長春市等地制定具體的新增供地目標。

7月1日,廣州市印發《關於規範新增租賃住房有關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新增租賃住房包括《國有建設用地使用權出讓合同》約定的自持租賃住房、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的租賃住房、經規劃和自然資源部門批准新建或改造的租賃住房四種類型。房地產開發企業、村集體對於各自的新增租賃住房既可自主出租經營,也可與住房租賃企業等合作出租經營。這是廣州市再次明確要加大增量的途徑,進一步增加租賃住房供應。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新增租賃住房”包括了“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的租賃住房”,此類租賃住房有望大量增長。廣州市作爲首批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試點城市,按照計劃,至2020年,全市計劃利用集體建設用地建設租賃住房建築面積300萬平方米,每年批准建築面積按100萬平方米控制。

8月30日,深圳市正式發佈《關於規範住房租賃市場穩定住房租賃價格的意見》,指出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應,力爭到2022年新增建設籌集各類住房60萬套,其中租賃住房不少於30萬套。

9月2日,南寧市印發《南寧市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試點工作方案》,鼓勵和規範個人出租閒置房源。支持有條件的居民出租房屋,允許現有成套住房以原設計的房間爲最小單位對外出租。

9月9日,長春市出臺政策,計劃2019—2021年新增租賃住房315萬平方米。在3年試點期內,對政府指定租賃住房地塊,採取“限自持、競地價”土地出讓方式,增加租賃住房用地供給。

9月23日,合肥市發佈五條創新探索住房租賃試點措施,在供給不足區域適量新建租賃住房,着力增加租賃房源供給。建立租賃用地項目庫,房產、自規等部門聯合辦公、集中審批,符合一宗上市一宗,確保租賃用地儘快供應。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接受中新經緯客戶端採訪時指出,住房供給的增加,一方面說明相應房東和企業願意提供房源,另一方面,可以緩解租賃市場的供求矛盾,對於防範房租價格過快上漲,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今後,在供給端增加的基礎上,還會增加分配,使之更好地匹配市場需求。

完善住房租賃稅收政策

爲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及住房租賃市場,深圳市和長春市出臺新規,完善住房租賃稅收政策。

8月30日,深圳市房產稅新規指出,將現行企業向個人出租住房減按4%徵收房產稅政策,擴大到企業向專業化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出租住房。

長春市租房新政指出,至2025年底,通過住房租賃服務平臺出租住房應繳納的各項稅收,減按綜合徵收稅率0%徵收。將符合個稅改革相關條件的住房租金支出納入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項目。

嚴躍進對中新經緯客戶端指出,對於此類房產稅徵收的優惠政策,充分體現了當前在供給端的刺激力度,通過此類稅收減徵、免徵等方式,有助於降低相關機構的租賃業務成本,同時也可以刺激更多機構參與租賃市場的發展,進而積極響應“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的政策導向。另外,此類稅費成本的降低,也有助於相關企業合規經營,尤其是願意把房源納入到相關租賃平臺上來,這樣有助於促進企業經營業務規模化和規範化發展。

“隔斷房”被明確禁止

同時,對於租賃房屋中的亂象,多地也做了進一步規定。對於住房租賃中的個人居住面積以及“隔斷房”,珠海和北京有了明確規定。

珠海市近日新規指出,出租人應當按照幢、層、套、間爲單位出租住房,原住房的間是最小出租單位,廚房、衛生間、陽臺和地下儲藏室等非居住空間不得單獨出租;保證出租屋具備基本的生活和安全設施,套內空間面積應符合國家《住宅設計規範》的要求,提供的居住面積須達到人均建築面積15平方米。

7月8日,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門發佈《北京市住房租賃合同》《北京市房屋出租經紀服務合同》《北京市房屋承租經紀服務合同》三個合同示範文本。規定不得改變房屋內部結構分割出租、出租房屋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於5平方米以及禁止違法羣租,每個房間居住的人數不得超過2人。

有業內人士指出,禁止羣租房的規定,體現了租賃市場嚴格管控的導向。羣租房在實際過程中受到很多低收入羣體的認可,類似管控一定程度上會倒逼部分羣體去尋找新的房源。

今年下半年9地出臺住房租賃新規:增加供給,嚴打“黑中介”

資料圖 中新經緯 張澍楠攝

打擊“黑中介”,強調網籤備案

同時,爲不斷優化住房租賃市場環境,讓羣衆租房更安心,9月19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專項整治工作推進會指出,要通過專項整治,糾正和查處住房租賃中介機構違法違規行爲,堅決取締一批“黑中介”,在有效遏制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的同時,加快長效機制建設。

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李榮慶透露,北京開展“掃黑除惡”“黑中介”專項治理。將“黑中介”納入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通“12345”打擊“黑中介”投訴舉報專線,在全市張貼“掃黑除惡”“抵制違法羣租”宣傳海報,並對羣衆投訴較多、問題較集中的企業進行專案處理,涉及刑事犯罪及時移送公安部門。

此前,南京市發佈《關於住房租賃風險的提示》,提醒市民注意識別防範“黑中介”。房東在委託出租房屋以及房客在承租房屋時,要選擇正規且市場信譽度好的住房租賃企業或房地產經紀機構,及時查看其營業執照及相關資質。

值得一提的是,陝西省近日發佈《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相關問題整治實施方案》,要求堅決整治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糾正和查處發佈虛假房源信息、違規收費、惡意剋扣押金租金、威脅恐嚇承租人等問題,堅決取締一批“黑中介”。

深圳市則結合“掃黑除惡”專項行動,嚴厲打擊合同欺詐、霸王條款、哄擡租金等違法違規行爲。嚴禁中介機構、住房租賃企業通過自辦金融或與其他機構合作,爲租房違規加槓桿提供產品和服務。

同時,深圳市、珠海市推行租賃合同網上籤約備案,以擴大租賃平臺覆蓋面,及時準確登記出租、承租人信息、租金和租賃期限等信息,強化租賃住房聯動管理。對此,嚴躍進曾表示,備案的要求更多是針對中介機構,租賃合同備案實際上相當於納入到了監管體系,可以防範各類違法違規的租賃行爲出現。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