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際諮詢公司ING亞太地區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卡奈爾(Robert Carnell)表示,市場總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過度反應,但是消費者現在這種反應並非出於荒謬的原因。“但任何傳言的風聲,比如關於疫苗的進展,或者某一天新增病例數下降了,市場都會覺得太好了,我們要回到之前的地方了。

(原標題:疫情對全球零售業影響有限,專家:市場總是會過度反應)

卡奈爾表示,市場總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過度反應。“但任何傳言的風聲,比如關於疫苗的進展,或者某一天新增病例數下降了,市場都會覺得太好了,我們要回到之前的地方了。”他說。

近日來,除中國外,日本、新加坡等亞洲國家也相繼出現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在這個往年的春節和情人節消費季,是否會給當地零售業帶來衝擊?有分析師認爲,這些國家的零售市場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歐晰析企業管理諮詢公司(OC&C Strategy Consultants)合夥人王翀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雖然在日本或新加坡等國出現了一定數量的病例,但從整體人口來看比例仍然非常低。“我的感受是,其實國外大多數的國家沒有那麼恐慌。”王翀說,“哪怕是在新加坡,也還是會有一些羣聚活動照常進行。”

疫情對零售業影響有限 專家:市場總是會過度反應

歐晰析的報告顯示,中國的零售業結構可能會因爲疫情而被重塑,預計網店的購物將持續激增,而傳統食品雜貨店的銷量將下降。

報告稱,經過一段時期的足不出戶,消費者仍對進出公共場所保持謹慎,同時也在尋求獨特的體驗來激勵自己。因此,今年情人節,人們更有可能尋求更安全的選擇,比如在家燭光晚餐、線上訂購禮物和鮮花等。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內的一些消費者首次嘗試網上購物,長期來看,這或將爲在線新零售雜貨店的增長前景提供結構性推動。

同時,王翀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相較而言,疫情對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影響較小。“從(國外)消費者的角度來說,他們沒有那麼恐慌,不會完全不敢出門,而一定要在網上消費。”王翀解釋道,“另一方面,電子商務中基礎設施非常重要,或者說供應端是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因素。我認爲在短期內,別的國家可能並沒有那麼完善的電子商務供應鏈體系可以支持消費者行爲轉變。”

14日是西方傳統的情人節,但國際鮮花市場卻並不如往年紅火。國際鮮花供應商Blawesomes麾下的種植戶奇裏沃加(Eduardo Chiriboga)表示:“由於這兩個節日離得不遠,在疫情之前,每個人都期待着來自中國市場的大筆訂單。然而,現在我們的目標是將這些產品轉向其他市場。”

國際諮詢公司ING亞太地區研究部首席經濟學家卡奈爾(Robert Carnell)表示,市場總是以這種或那種方式過度反應,但是消費者現在這種反應並非出於荒謬的原因。“但任何傳言的風聲,比如關於疫苗的進展,或者某一天新增病例數下降了,市場都會覺得太好了,我們要回到之前的地方了。”卡奈爾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