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而快遞流量的暴增,在疫情過後,會有所緩解,所以快遞服務企業要做好業務量減少的準備。誠然,這次疫情對這些行業的確帶來了紅利,但這是一場有時效性的浪潮,有多少需求會延續呢。

作者:Yilia

物聯網智庫 原創

轉載請註明來源和出處

導  讀

一個浪潮拍打過來,會給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同時夾帶着很多“機會”,有的企業被狠狠“拍死”,有的企業卻能抓住機會,在“浪潮”興起時就收穫滿滿。但切不可忽略“浪潮”的短暫性,現在,因爲疫情而興起的很多“需求”都具有短期性,疫情過後,“需求”可能隨之退去。爲此,你做好準備了嗎?

一個浪潮拍打過來,會給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同時夾帶着很多“機會”,有的企業被狠狠“拍死”,有的企業卻能抓住機會,在“浪潮”興起時就收穫滿滿。

但切不可忽略“浪潮”的短暫性! 退潮後,“沙灘”被重新洗刷,洗刷將帶走什麼,又會沉澱什麼,是企業長期發展最應該考慮的。

現在,因爲疫情而興起的很多“需求”都具有短期性,疫情過後,“需求”可能隨之退去,爲此,你做好準備了嗎?如果沒有,疫情過後,企業的危機也就來了。

所以筆者寫這篇文章想和大家探討以下幾點:

  • 疫情爲哪些行業帶來了最直觀的正面影響?

  • 疫情過後,這些需求是否可持續,如何面對疫情過後的長期發展?

  • 這次教訓對物聯網行業發展有什麼意義?

01

疫情對部分行業的正面影響

分析幾個有明顯變化的行業:

1.客運量陡降而快遞量陡增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鐵路旅客發送量就已經突破30億人次,2019年持續增長,共完成旅客發送量35.7億人。按這些年的趨勢,2020年本應有更高的發送量。

但是,近日百度地圖遷徙大數據平臺公佈了2020年春運返程數據,由於肺炎疫情,今年初一到初八整體返程規模明顯降低,較去年同期同比下降六成。

百度地圖實時路況平臺顯示,截止至2月10日11:00,全國高速平均擁堵里程較去年同期下降94.1%,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上海浦東國際機場、廣州白雲國際機場、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等熱門交通樞紐人流指數是去年同期的25.8%

數據來源:百度地圖慧眼

交通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客運流量陡降。人與人之間見面的需求可以被雲端交流所替代。但人們對物的需求依然存在,而且在隔離期間顯得更加重要,於是,快遞行業的業務量猛增。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統計,1月24日至29日,全國郵政業攬收包裹8125萬件,同比增長76.6%,投遞包裹7817萬件,同比增長110.34%。

由此給快遞行業帶來了不少“金子”。尤其是順豐,2月5日和6日短短兩天,順豐控股一共上漲18.69%,市值暴漲近300億。

2.線下娛樂被斷路,倒逼線上娛樂需求爆發

由於人們“禁足”在家,對“娛樂”的需求從線下轉到線上,這給手遊市場帶來不少紅利。

據統計,1月21日-1月27日期間,上升最快的應用類別分別爲休閒遊戲類、視頻影音類以及醫藥相關類。棋牌類手遊憑藉着其本身無明顯年齡差距、社交屬性較強以及簡單易操作、可玩性高等特點,被裝進了更多用戶的手機裏。春節期間iOS免費榜前十名棋牌類遊戲單日下載量較平日有3倍以上增長。

年輕羣體的手遊業績更是喜人,以王者榮耀爲例。

極光數據顯示,2020年1月23日-1月29日,王者榮耀的日活數均突破1億大關,1月23日,其日活爲1.04億,到1月29日,這一數據上升爲了1.093億。去年同期,王者榮耀的日活數據還徘徊在7000萬左右。網絡上也流傳《王者榮耀》在春節單日流水可能達到20億元,刷新了2019年除夕夜13億流水的記錄。

2020年初,手遊行業過了個豐收年。

3.在線教育、協同辦公、遠程會議暴增到平臺崩潰

疫情推遲開學、復工,讓線上多人溝通的需求暴增。

據統計,2月3日復工第一天,全國有上千萬家企業、近兩億人開啓在家遠程辦公模式,當天這類平臺幾乎全部遇到不同程度的系統崩潰情況。

到2月6日,阿里釘釘第一次超越微信,登頂蘋果App Store排行榜第一,企業微信等其他辦公軟件也緊隨其後。

2月10日,全國各地中小學在線“開學”上課。阿里釘釘當天宣佈,全國300多個城市的60萬人民教師變身主播,通過釘釘直播爲學生們上課。

因爲大批學生被動轉“線上”學習,打破了他們的“長假”夢,一時間,釘釘雖然榮登榜首,可是app評分確極低,出現影響力和口碑極度不匹配的“怪相”,當然,這都是學生們在“搗鬼”。

4.網購再下沉,生鮮網購被培養

網購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但是對於生鮮網購以及縣城等小地方的網購需求還有上升空間,這次疫情讓大家日常的菜籃子也紛紛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小區周圍滿足人們日常生活需求的便利店、果蔬店,社區菜店也紛紛開啓了線上社羣購物模式。

輕點手機,就可以付費購貨,並且很快就可以在自家門口取貨,形成了社區範圍的簡易版“網購”行爲。

5.在線診斷得到更廣泛推廣

在此之前,智慧醫療在大衆應用層更多的停留在網上預約掛號、繳費的初級層面。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衛健委兩次發文表態支持互聯網診療服務,讓在線診斷應用從官方層面得到廣泛推廣,刺激互聯網健康醫療行業大漲。

10日,港股的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等在線醫療企業均迎來大漲。阿里健康更是抓住時機,以80億收購天貓醫藥相關業務,阿里健康暴漲13.41%,市值暴漲近200億港元;平安好醫生也大漲超8%。衛寧健康、創業慧康等也漲超3%。在線醫療行業得以加速發展。

6.政務上線,流程優化

很多政務流程的繁瑣前些年一直被詬病,不可阻擋的信息化潮流,也在政務流程上滲入。以北京政務爲例,2月3日以來,各區級政務服務中心和專業大廳、各街鄉政務服務中心等開設服務窗口,累計接待現場辦事羣衆59514人,網上辦事羣衆超12萬人,通過現場和網上等多種方式辦理各類事項22萬餘件,其中網上辦理超16萬件,佔比73%。

這些年政府機關單位的辦事流程也在不斷上線,但是改變的進度比較慢,滲漏率不夠,面對此次疫情的應急處理,數據公開、透明,系統之間快速響應、聯動非常重要,因此筆者相信這方面還會繼續優化。

02

疫情過後,這些需求是否可持續,如何面對疫情過後的長期發展?

從數據來看,這些企業似乎都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紛紛搶佔跑道。誠然,這次疫情對這些行業的確帶來了紅利,但這是一場有時效性的浪潮,有多少需求會延續呢?如果企業從中長期發展角度出發,又要做出怎樣的調整?

1.客運量減少、物流量暴增

其中客運量的減少並不是真正的減少,而是將需求延後,對於客運系統後期會逐漸恢復。

而快遞流量的暴增,在疫情過後,會有所緩解,所以快遞服務企業要做好業務量減少的準備。這些年,由於各式購物節的興起,讓網購產生的物流量總是不斷出現波峯波谷,在波峯能保障效率不受影響,在波谷又能保障員工穩定,資金鍊正常纔是快遞公司需要努力的方向。

2.遊戲行業

遊戲行業在這個春節吸了不少金,但隨着逐漸復工,遊戲時間被“壓縮”,遊戲行業這波紅利也會隨之減退。如果有企業能在這次浪潮中一戰成名,後續的影響也會較小,但如果在這次機會中依然沒有殺出陣來,微小企業面對退潮後的生存依然堪憂。

3.線上溝通雲平臺

商業化線上交流的需求也會隨退潮而有所降低,但是由於習慣已經被深度培養,即使有所減少,但市場前景依然良好。

其中,在線教育品牌在這次疫情中競爭很激烈,企業有很多宣傳投入,這些投入和收入的回報到底如何,市場會又什麼變動,我們還需等待。

但是對於做在線雲平臺的,更多隻是賺了一個短期流量,疫情過後,學校的在線課堂基本歸零,而且這些平臺多以免費爲主,後期沒有流量,又缺乏好的商業模式,這塊蛋糕不好喫。

而對於辦公類的在線協同和遠程會議,因爲在習慣培養後,會有比較大比例的延續,圍繞這類需求服務的企業將迎來好時機 (筆者很好奇釘釘和微信之後會有怎樣的“戰役“)

經過這次的考驗,遠程教育、在線直播課堂、互動教學等服務將會進一步完善。協同辦公,線上會議,也將會有延續。未來,隨着5G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商業化交流的信息化也將會邁上新的臺階。

4. 線上購物下沉

這次疫情對社區便利店、社區生鮮、果蔬之類網購行爲有了很好的促進和培養,這個習慣將在很大程度上被延續,給了這些企業開闢了線下轉線上的機會。生鮮、果蔬的存儲、配送要求比較高,但未來通過提前預購可減少貨品積壓,減少庫存損失,社區按時配送又解決了運輸難題,將是一個值得探索的模式。

5.智慧醫療

長期看來,面對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在線醫療企業表現突出,不僅將有力減輕醫院壓力,舒緩醫療資源不平衡的難題,而且可以減少醫患和醫生的接觸,消除部分交叉感染的威脅。

另一方面,疫情還培養了廣大民衆對在線醫療的認識,提高了民衆對於在線醫療的認可度,同時刺激政府加快在線醫療領域的政策建設。但值得提醒的,疫情使得對某些設備,典型的如體溫監測設備出現爆發式增長,但類似的需求會在疫情過後斷崖,這部分企業要做好準備。

6.線上政務

疫情對線上政務一劑催化劑,也許可以加快政務的智能化,爲實現真正的“智慧城市“加速,提升整個系統對面對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

以上只是針對這次疫情過後,比較熱門的幾個行業做簡要分析,其實影響的遠不止這些產業,主要是想列舉這些案例跟大家探討——這段浪潮終究會退去,當我們一股腦鑽進搶紅利的“戰爭“中,企業也要想好”後路“。

03

這次疫情對物聯網行業發展的意義?

那作爲物聯網行業來說,這次疫情又將給我們帶來哪些啓示呢?

從上文的部分行業分析可以看出, 這次疫情對於不同行業的共同特點就是完成了一次從“線下“到“線上“的大遷徙,同時伴隨着對物聯網的理念有了更深的認知和體會。 這將是物聯網行業發展的助推器。

物聯網發展的前提基礎是“物”與“網”的連接,連接打通了物理空間的壁壘,讓數據在雲端匯合,每個“個體”都能通過雲平臺對接到需求,從而消除消息孤島。

所以物聯網發展的前提基礎就是讓更多的數據連接到雲端。目前技術不是問題。只是部分人還沒有意識到上雲的重要意義。 這次疫情,讓更多的企業注意到企業除了線下渠道,線上渠道的開闢也是很重要的,尤其對於服務行業,如果只有一條“線下“路線,損失慘重,比如餐飲、商場、線下培訓等。

筆者想特別介紹一下線上教育。 因爲在寫這篇文章時,看到一則讓我覺得特別有意義的消息。

“2月12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教育部整合國家以及有關省市和學校的優質教學資源,將於2月17日正式開通國家中小學網絡雲平臺,免費供各地自主選擇使用。

同時,中國教育電視臺四頻道也將於2月17日通過直播衛星戶戶通平臺向全國傳輸有關課程。電視頻道播出的資源通達農村偏遠地區,覆蓋偏遠農村網絡信號弱以及有線電視沒有通達的地區。爲豐富學習資源,還組織部分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一些中小學校的優質資源,面向全國開放,免費提供選擇性使用和支持。“

教育的特殊性決定學校教育不可能被線上教育方式替代,但云課堂可以作爲教育的一個很好補充。比如如果學生生病在家或者因爲其他特殊原因不方便到校的,依然能通過雲課堂跟上學習進度。

另外,我國教育資源配置不平衡,雲課堂的建立能將優質資源能夠觸及到每一個有網絡的地方。隨着5G的發展,讓更多的人較爲同等的享受教育資源將成爲可能,如果這能實現,將是中國教育史上一次重要進程。

而商業化的線上教育,在這次紅利後,將會被篩選出真正有實力的公司,這些標準大概包含:內容好有特色、用戶體驗好、更加智能、人性化等。

智慧醫療體系也是如此。醫生和教師一樣,職業的特殊性決定其不可能被機器完全替代,但是科技的手段將是很好的“助手”,比如智能設備或者系統,可以幫助醫生護士更高效的工作,替代部分繁瑣的流程化工作。遠程醫療技術,也讓優質的資源可以更高效使用。

除此之外,在線醫療還有一些值得探索的新方向。

一是流程的再優化, 目前智慧醫療更多的是實現網上掛號、繳費、查看結果。對於緩解醫院排隊擁擠,提高效率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每個醫院智能化進程不太相同,整體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將給這部分服務企業帶來機會。

二是這次疫情讓線上分診得到了一次試驗, 爲醫院嘗試在線分診提供了一次很好的方向探索。

醫院是一個“危險”的地方,隱藏大量病菌,人羣又密集,特別容易造成交叉感染。而前來就診的很多患者可能只是普通的疾病,有些甚至沒有到醫院的必要性。

網上的分診可以幫助醫生預先篩選一遍,或者可以進行就醫資源的合理分配,比如症狀較輕或常見疾病,可以分配到社區醫院,既提升部分社區醫院的就診量,又緩解大醫院的就診壓力。對於一些需要跟蹤複查的病人,在線問診可以更高效的反饋情況,或者簡單的複查,可以分配到社區醫院,然後通過電子病例共享檢查結果。

如果第三方健康檢測設備也可以接入進來,醫生就能更加方便的瞭解病人的情況,再決定有沒有來醫院就診的必要性。

最後談一下智能工業。

工業在任何國家都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支撐和提供社會供需的重要保障。這次疫情帶來的停工停產,影響範圍非常廣,很大原因在於中國的工業生產很大程度依賴“人”,自動化、智能化程度不高。比如疫情爆發後,對口罩類防護物資的缺口嚴重,一方面是自動化程度不高,生產能力有限,另一方面是生產線“柔性”程度不夠高。如果在第一時間,相關的產線能及時“切換”到緊急物資的生產中,也將是有利的緩解措施。

另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產業鏈信息閉塞,上下游不能及時共享信息,對接供需、合理分配,導致整體進度緩慢。

這次疫情對工業企業的帶來的直接損失比較明顯,痛定思痛,中國的工業生產必然朝着物聯網方向進發。生產自動化、無人化、預防性維護、遠程維護、生產線柔性化、全生命週期管理、供應鏈管理等等,都將迎來發展時機。

物聯網聯網是基礎,數據纔是價值。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數據互聯互通,在大數據中挖掘價值;二數據的透明化,信息處理更高效。

舉兩個例子。

比如確診患者接觸人的追蹤。每當有確診病例,對其近期的行動軌跡的追蹤尤爲重要,越早隔離,傳播的風險就在降低。如何追蹤,這次疫情中很多采取人工詢問記錄的方式。而這樣的信息準確度建立在個人誠信基礎上,很顯然不可靠。網上通報患者隱瞞真實情況導致病情大範圍傳播的案例並不少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呢?當然有!

鐵路、航空都是實名制,通過確診患者很容易查到乘車信息,通過乘車信息也很容易查到所在車廂、航班的乘客信息。還有通過手機漫遊信息,也很容易追蹤到大概行動軌跡。

第二個就是武漢市紅十字會事件,其之所以被全民diss,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爲信息不透明導致的效率低,結果不清晰。相反,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設因爲24小時在線直播,千萬網友充當“雲監工”,整個工程進展順利,贏得網友一致好評。

現在很多行業都在做產品可追溯,對於救災物資對接全流程能否做到全流程事實監控、追蹤,並不存在技術障礙,而經歷這場故事的發酵,相信以後在這些“重要物品”的可追蹤更值得探索。

三大運營商也在近日推出通過手機信號追蹤判斷運動軌跡,這些數據將更準確的幫助我們判斷。

這次疫情是國之傷,民之痛,但反過來想,每一場磨難不都是一次蛻變的機會嗎? 災難已經不可避免的發生了,現在除了萬衆一心,積極配合抗擊疫情,堅決打贏這場攻堅戰外,作爲企業除了考慮企業短期的生存或發展,更需要從中長期角度來審視,反思災難給我們帶來哪些教訓,思考未來的改進方向,纔是這次犧牲背後的“意義”。

這個冬天有點長,但終究會過去,這個春天來的有點晚,但絕不會缺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