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中国也在输出环境保护智慧

中国经济周刊微信号:ChinaEconomicWeekly

中国经济周刊官方网站:经济网 www.ceweekly.cn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记者 陈栋栋) 4月20日,首届“绿水青山论坛·从化大会”在广州从化举行。在“环境保护的中国智慧”分论坛上,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就第三极生态保护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发表了观点和看法。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所长吴宁:中国也在输出环境保护智慧

吴宁(《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海拔最高的高原,因而被称为“世界屋脊”,被视为南极、北极之外的“地球第三极”。“这个‘第三极’生态保护面临重大挑战,目前国际的生态评估里面有两大生态系统是最最脆弱的:一是小岛屿国家,因为面临气侯变暖的威胁;二是高山。”吴宁说。

据介绍,亚洲有10条河流发源于世界屋脊,这10条河流关系到12亿人。这个区域也是世界上最密集、面积最大的保护区,有38个世界重要湿地、130个保护区、400个重要鸟类保护区。“保护这个家园实际上不仅是保护周边,也是对全人类做出贡献。”吴宁说。

吴宁还谈到,中国这些年也在输出环境保护智慧。比如,中巴经济走廊一侧是中国的生态保护区,另一侧是巴方的生态保护区。“因为那里有一个奇特物种大头羊,以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的名字命名,保护大头羊需要国际合作。”吴宁说,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一条铁路,中巴还在自然生态保护方面进行国际合作。

而在西藏阿里地区,中国也在和尼泊尔进行跨境生态保护合作。“中国生物多样性最多的云南地区也在进行跨境保护,中国和缅甸、老挝的跨境生态保护合作,在中巴经济走廊之后就是中老经济走廊。把中国的生态保护模式、管理经验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希望经济繁荣、生活富裕,也希望人类家园可以共建、共享。”吴宁说。

新媒体编辑:王新景


关注《中国经济周刊》头条号

请回到文章顶部,点击右上方“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