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據顯示目前溫州已有58.67億元民間資本通過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對接實體經濟1311個項目,發行3期“幸福股份”和1期“藍海股份”,募集民資43億元投入軌道交通、金融街、圍墾工程等項目,打破民資進入金融領域的玻璃門和基礎設施的彈簧門。在打出強化金融政策保障、擴大有效信貸供給、對接資本市場、建立政府增信機制等一系列的組合拳後,溫州也逐漸摸索出了民間資本、銀行系資金以及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平衡點。

“資本市場讓企業上了一個新臺階,打開了更大的發展局面。”上週,在一場路演會上,浙江創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祕黃勇達介紹起了企業掛牌新三板後的快速發展。“過幾天就能完成第二輪9600萬元的定向增發。”而這背後是溫州從資本市場“絕緣體”邁入浙江省內新三板第一梯隊的“逆襲”。

溫州金改誕生於民間金融風波高峯,如今已經走過四年半,按照五年一個改革“試水期”來計算,溫州金改已經邁入了衝刺期。作爲多個領域改革的試驗者,溫州的突破總是與爭議相伴。對於目前溫州交出的金改成績單,外界依舊評論不一。但對於局內人來說,已經感受到了方方面面喜悅的變化。

浙江溫州資本市場“絕緣體”的成功“逆襲”

“風險突圍”成效顯著

時間軸拉回到不久前的G20峯會。金融監管、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安全成爲領導人和專家口中打造更高效全球經濟金融治理的關鍵詞。而這些在溫州金改中已有實踐。

溫州金改獲批之後,首先面對是企業風險處置,這也是溫州金改中最困難的“戰役”。時至今日,溫州金融運行進入築底回升、增長蓄勢階段,不良貸款爆發勢頭減弱,企業新出險數逐步降低,向好態勢基本明晰。

溫州銀監分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8月末,溫州銀行業不良貸款餘額278億元,不良率3.55%,分別比年初減少了13億元,0.26個百分點,持續實現不良貸款“雙降”。這是溫州2011年9月發生局部金融風波以來,前8個月不良率首次出現持續下降,月末不良貸款率呈持續性下降態勢。

“現在不少也爆發了風險的城市都來溫州取經,溫州的風險處置經驗已經輸出全國。”溫州市金融辦人士表示,爲加速不良貸款處置,溫州市不斷優化處置手段, 在發揮傳統處置方式作用的同時,鼓勵探索處置市場化、批量化創新手段。運用押品資產交易信息平臺推動不良資產流轉重組、藉助暫緩追償、外部收購都是溫州擔保鏈破解新模式。

去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 405億元,持續創歷史新高,而全年累計新發生不良貸款396億元,這也是自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發生以來,不良貸款處置量首次超過同期新發生不良。而今年1~8月,共處置不良貸款212億元,同比多處置31億元,基本扭轉了不良貸款餘額邊處置邊增加的態勢,處置速度略快於新發生速度,“風險突圍”成效得到進一步鞏固。 與此同時,溫州銀行機構加大貸款投入,稀釋不良貸款。8月末,各項貸款餘額7824億元,比年初增加186億元,同比增長3.08%,增量居全省第4位,增速居全省第6位。溫州還在探索用政府增信平臺解開小微企業的互保、聯保鏈。

“首創”經驗領先全國

溫州市金融辦副主任餘謙表示,溫州金改創造了 15項“首創”,並且得到了全國其他城市的借鑑。如溫州民間借貸服務中心已被全國約23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所複製,成立了200多家民間借貸服務中 心。

據介紹,根據國家批覆的溫州金改總體方案,先後推出溫州金改“12條”、新金改“12條”。其中,第一輪三年改革計劃76個改革項目,除個別項目(境外直接投資試點)因政策原因未啓動外,全部已落實到位;第二輪改革自2015年3月啓動,細化了91個改革項目,目前全面啓動,其中完成19個,持續推進72個,切實推動各項改革舉措落地。

四年半中,溫州先後推動一批國家級先行先試改革項目包括民營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試點,以及一批省級先行先試的項目包括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企業授信總額聯合管理“358”條款、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機制等試點在溫州落地,改出15項全國“首創”試點成果,取得階段性改革成效。

業內人士分析認爲,這次G20峯會傳遞出的金融方向是溫州金改早已瞄準的,這說明溫州的金改節奏與全國乃至全世界同步。如峯會上頻繁提及的金融監管改革,溫州也已經通過立法以及設立地方機構等方式,在釐清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金融監管職責率先邁出了一步。目前溫州基本實現了溫州區域內持牌類金融機構和地方金融組織監管全覆蓋

數據顯示,全國首部民間借貸的地方性法規也順利推進。截至9月26日,全市共備案民間借貸32568筆,總金額394億元。“契約”撮合資金佔全部民間借貸的比重從金改前的不到5%提高到20%左右。

浙江溫州資本市場“絕緣體”的成功“逆襲”

民資快速回歸實體

今年以來我國民間投資增速有所回落,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被稱爲中國最具經濟活力城市之一的溫州逆勢上揚,上半年溫州民間投資增速喜人,同比增長20.2%,增速領先全省15.7個百分點。而在四年半前,溫州金融風波的起因就是民資脫實向虛,民間借貸鏈條斷裂,繼而影響到整個金融系統。

在打出強化金融政策保障、擴大有效信貸供給、對接資本市場、建立政府增信機制等一系列的組合拳後,溫州也逐漸摸索出了民間資本、銀行系資金以及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平衡點。數據顯示目前溫州已有58.67億元民間資本通過民間資本管理公司對接實體經濟1311個項目,發行3期“幸福股份”和1期“藍海股份”,募集民資43億元投入軌道交通、金融街、圍墾工程等項目,打破民資進入金融領域的玻璃門和基礎設施的彈簧門。

“今年上半年民間投資增幅之快,確實是個亮點。”溫州市發改委投資處處長孫福國直言,“理性迴歸實體經濟項目以及增幅較大的投資數額,均不同程度地說明,當前溫州企業家更注重長期的實體投資。”

此外,溫州民資還有了投資新窪地。過去,由政府單打獨鬥去解決的公共工程建設,現在變成了政府和民間資本、民營企業合作共贏。在去年的世界浙商大會上, 溫州市政府推出的中心片污水處理廠遷建工程BOT項目、甌江口新區一期市政工程、臨江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三期工程BOT項目成功簽約,開啓了政府與民間資本合作新模式。

可以預見的是,溫州金融風波因民資而起,也將因溫州民資脫虛向實、走向穩健而落。

餘謙表示,下一步溫州金改將繼續防範金融風險,讓金融和經濟恢復常態。此外,溫州的金融也將伴隨着產業的轉型升級而從傳統金融邁向現代金融,充分發揮金融助推實體經濟的作用,主要包括信用生態重塑、金融結構性改革、科技與金融聯動、完善地方監管、普惠金融等。

浙江溫州資本市場“絕緣體”的成功“逆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