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新中国70华诞

国庆阅兵和庆祝活动

万众期待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

阅兵训练的背后

有着哪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

“长大了我当空降兵”

如今,他走上了阅兵场

2008年汶川地震,在送别救援部队的时候,有一个男孩高举一个横幅“长大我当空降兵”致敬,这个男孩叫程强,2013年,经过报名、考核,他真的成为了一名空降兵。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12岁的少年程强高举“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

梦想成真只是一个开端。从进入部队起,程强一直冲锋在前,2017年10月,他接任为“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在即将举行的国庆阅兵中,以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为主体抽组而成的空军徒步方队将精彩亮相,而程强,正是这个方队中的一员。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作为英雄精神的传承人走上阅兵场,程强对自己提出了最高标准。

“我们黄继光班有一个口号,叫‘第一只是合格,过硬才是标准’,那什么是过硬,就是追求完美,追求极致,阅兵训练也一样,我想去追求每个动作做到最标准。”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空军方队受阅队员练习站立军姿

为了实现每个动作都做到最标准,程强和自己军姿站立两腿合不拢、肩膀窄枪带容易滑落、正步踢腿脚尖上翘等各种细节问题“死磕”上了。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夕阳下的训练场

程强说:“我脚尖上翘那我就压脚尖,挂枪枪带容易滑落,我就把枪带放在肩骨上使劲往下拽,肩膀向上顶,让我这里的骨头往上长,起到一个限制的作用。”

无数次的努力,终于克服了问题,现在程强的“O”型腿已经基本能够并拢,脚尖踢40公分高也能与地面平行,左肩骨足足凸出了1厘米,枪带再也没有从他的肩头滑落。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黄继光班班长程强在阅兵训练场

程强连续拿下“军姿标兵”、“进步之星”等多项荣誉,并被任命为排面小教员兼班长。在方队考核中,程强所在排面先后5次夺得“军事训练优胜排面”流动红旗,9人被评为训练标兵,成为阅兵训练场上名副其实的“黄继光班”。

程强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的梦想,正年轻的他有着美好的未来。在阅兵场上,还有很多像程强一样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比如这群意气风发的00后。

列队完毕!

这批00后将第一次走上阅兵场!

“一听说阅兵选人,我立刻找指导员报了名,这个机会一定要抓住!”18岁的上等兵王灯明是个00后,他至今仍记得自己得知阅兵选拔消息时的兴奋。

2018年9月,大批00后参军入伍,成为部队新兵的主力军。如今,他们即将第一次走上阅兵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

站在整齐的队列里,王灯明的脸被晒得黝黑,和其他的队员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在细心的教练员眼里,00后队员具有许多鲜明的特质。

王灯明体能充沛,因为动作标准曾3次被评为训练标兵。他形容自己的性格活泼开朗,“比较顽皮”,每次被教练员表扬都会非常开心。训练休息时,他会大方地为战友们唱上一首励志歌曲。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这些活跃的年轻人像一股清泉,为受阅方队注入新的活力。但在高强度的阅兵训练初期,刚踏入军营不久的00后战士也表现出了不够成熟的一面。

19岁的武志豪是火箭军徒步方队的一名00后队员。阅兵集训开始时,他经常因为动作不规范在方队里被点名,“被点后几天不在状态,心理上不舒服,训练时无精打采,脸上也没什么笑容。”

随着阅兵训练的逐渐展开,这种抗挫折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之前遇到挫折整个人状态都不太好,现在已经完全没问题了。”武志豪说。

“如果三言两语就被打倒就不该来参加阅兵式。”火箭军装备方队的00后队员刘培远表示,“我们应该越挫越勇。”

参加阅兵集训前,刘培远觉得自己“很能吃苦”,但是经过阅兵训练才知道,“那只是九牛一毛”。他心里清楚,每天重复着单调而枯燥的训练,皮肤被太阳晒得黝黑、脱皮,只有意志坚定的强者才能坚持到最后。

“部队有句话,走过南闯过北,天安门前踢过腿。”刘培远说,能够在军旅生涯之初参加阅兵,对自己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值得珍藏一生的荣耀”。

“这一代人离不开手机,没有手机很难受。”空军方队排面教练员田翔曾经带过新兵,对年轻人的习惯摸得很透。他发现,不少年轻的战士通过这次阅兵改变了这个习惯,“现在我们排面的人特别喜欢看书。”

这些曾经对荣誉、爱国、责任等抽象概念“感到陌生”的年轻人,如今正在近距离感受到精神力量的冲击。

“现在一出门我就会自觉地昂首挺胸,因为我的形象代表集体。”一名00后队员说,“我的荣誉心正在慢慢增强。”

除了00后新生力量备受关注外,这几天,一个“学霸方队”也在刷屏。

“学霸方队”向你走来,

71%都是博士硕士!

在此次阅兵中,院校科研方队将首次亮相阅兵场。这个方队的成员涵盖了学员、教员、科研人员等多种类型,体现了军事院校和科研机构在强军兴军中的突出地位。

在这个方队的成员中,71%都是博士、硕士,是受阅方队中学历最高的,覆盖各个军种,专业学科从作战指挥到军事科技,从文化艺术到计算机、财务、心理,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方队”!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中队教导员 朱萌:有个队员训练的时候发现迎着音乐走和背着音乐走,频率有些不一样,就联想到了多普勒效应,连公式都整出来了,还进行了计算。能看出来我们的队员善于用科学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是我们方队的一个特色。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阅兵训练进入最后冲刺阶段,预防训练伤是重中之重。如果有队员因训练伤退出,那么整个排面甚至整个方队都要重新磨合。“学霸方队”中的一员,攻读军事预防医学专业的王磊通过把训练感受和医学知识结合,研究出一套能有效预防训练伤的训练法。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受阅队员 王磊:我们踢正步的时候要求你压脚尖,很多人就不理解。其实不压脚尖的时候,脚落地以后压力全部集中在足根部分,会对脚踝、脚背、甚至足底产生无菌性的炎症。后来我跟我们排面的战友去商量这事,他们这个症状很快就改善了。

这套训练法不仅得到了自己排面战友的认可,也很快在整个方队推广开。王磊因为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

进驻阅兵训练场以来,在这个高学历人才组成的方队中,队员们的辛勤付出终于有了收获,在阅兵联指组织的合练考核中,方队以整齐的排面,昂扬的精气神多次被评为优胜方队,方队临时党委也被表彰为先进党委。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阅兵训练场上,不只有男兵的飒爽英姿,也少不了女兵的独特风采。

这个方队里有81位妈妈!

让她们最难熬的还不是训练

在所有地面受阅方队乃至整个阅兵训练场,民兵方队是唯一一个由社会女性抽组而成的女子方队。她们的平均身高1米72,最高队员1米81,年龄从18岁到35岁。这是一支零起点的队伍,对于她们来说,训练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汗水。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在民兵方队400多名参训队员中,有81位妈妈,她们的孩子最小的11个月大,最大的13岁,方队上下都习惯叫她们“妈妈队员”。

在这些妈妈队员里,李楠的孩子最小,当初接到通知让去集训的时候,李楠正在纯母乳喂养11个月大的儿子。简单收拾行李,却少不了两样东西,一个防溢乳垫一个吸奶器。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家人的全力支持让李楠可以全身心投入训练,但更多的亲朋和队友都会问她同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么狠心给儿子断奶?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民兵方队受阅队员 李楠 :我一般都跟她们开玩笑说,孩子断奶早晚的事,就当锻炼他的意志。但其实自己想想也确实挺对不起他的,可能就是为了圆我自己的一个阅兵梦。

训练的苦累对她来说都可以咬牙坚持,最难熬的还是没有办法陪伴儿子成长。孩子人生的第一个生日,因为训练考核的李楠,没有能回家陪他过。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错过了儿子叫的第一声妈妈,错过了儿子迈出的人生第一步,李楠只有通过刻苦训练不断激励自己。训练场上,妈妈的身份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铿锵迈步的女战士。期待她们十一当天在金水桥畔的华丽绽放!

阅兵方队是怎样炼成的?阅兵活动背后的这些故事,让人感动

本文综合自:央视新闻、人民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