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新中國70華誕

國慶閱兵和慶祝活動

萬衆期待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

閱兵訓練的背後

有着哪些讓人感動的人和事?

“長大了我當空降兵”

如今,他走上了閱兵場

2008年汶川地震,在送別救援部隊的時候,有一個男孩高舉一個橫幅“長大我當空降兵”致敬,這個男孩叫程強,2013年,經過報名、考覈,他真的成爲了一名空降兵。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12歲的少年程強高舉“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

夢想成真只是一個開端。從進入部隊起,程強一直衝鋒在前,2017年10月,他接任爲“黃繼光班”第38任班長。

在即將舉行的國慶閱兵中,以黃繼光生前所在部隊爲主體抽組而成的空軍徒步方隊將精彩亮相,而程強,正是這個方隊中的一員。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作爲英雄精神的傳承人走上閱兵場,程強對自己提出了最高標準。

“我們黃繼光班有一個口號,叫‘第一隻是合格,過硬纔是標準’,那什麼是過硬,就是追求完美,追求極致,閱兵訓練也一樣,我想去追求每個動作做到最標準。”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空軍方隊受閱隊員練習站立軍姿

爲了實現每個動作都做到最標準,程強和自己軍姿站立兩腿合不攏、肩膀窄槍帶容易滑落、正步踢腿腳尖上翹等各種細節問題“死磕”上了。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夕陽下的訓練場

程強說:“我腳尖上翹那我就壓腳尖,掛槍槍帶容易滑落,我就把槍帶放在肩骨上使勁往下拽,肩膀向上頂,讓我這裏的骨頭往上長,起到一個限制的作用。”

無數次的努力,終於克服了問題,現在程強的“O”型腿已經基本能夠併攏,腳尖踢40公分高也能與地面平行,左肩骨足足凸出了1釐米,槍帶再也沒有從他的肩頭滑落。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黃繼光班班長程強在閱兵訓練場

程強連續拿下“軍姿標兵”、“進步之星”等多項榮譽,並被任命爲排面小教員兼班長。在方隊考覈中,程強所在排面先後5次奪得“軍事訓練優勝排面”流動紅旗,9人被評爲訓練標兵,成爲閱兵訓練場上名副其實的“黃繼光班”。

程強實現了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正年輕的他有着美好的未來。在閱兵場上,還有很多像程強一樣朝氣蓬勃的年輕人,比如這羣意氣風發的00後。

列隊完畢!

這批00後將第一次走上閱兵場!

“一聽說閱兵選人,我立刻找指導員報了名,這個機會一定要抓住!”18歲的上等兵王燈明是個00後,他至今仍記得自己得知閱兵選拔消息時的興奮。

2018年9月,大批00後參軍入伍,成爲部隊新兵的主力軍。如今,他們即將第一次走上閱兵場,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站在整齊的隊列裏,王燈明的臉被曬得黝黑,和其他的隊員並沒有什麼不同。但在細心的教練員眼裏,00後隊員具有許多鮮明的特質。

王燈明體能充沛,因爲動作標準曾3次被評爲訓練標兵。他形容自己的性格活潑開朗,“比較頑皮”,每次被教練員表揚都會非常開心。訓練休息時,他會大方地爲戰友們唱上一首勵志歌曲。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這些活躍的年輕人像一股清泉,爲受閱方隊注入新的活力。但在高強度的閱兵訓練初期,剛踏入軍營不久的00後戰士也表現出了不夠成熟的一面。

19歲的武志豪是火箭軍徒步方隊的一名00後隊員。閱兵集訓開始時,他經常因爲動作不規範在方隊裏被點名,“被點後幾天不在狀態,心理上不舒服,訓練時無精打采,臉上也沒什麼笑容。”

隨着閱兵訓練的逐漸展開,這種抗挫折能力相對較弱的情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之前遇到挫折整個人狀態都不太好,現在已經完全沒問題了。”武志豪說。

“如果三言兩語就被打倒就不該來參加閱兵式。”火箭軍裝備方隊的00後隊員劉培遠表示,“我們應該越挫越勇。”

參加閱兵集訓前,劉培遠覺得自己“很能喫苦”,但是經過閱兵訓練才知道,“那只是九牛一毛”。他心裏清楚,每天重複着單調而枯燥的訓練,皮膚被太陽曬得黝黑、脫皮,只有意志堅定的強者才能堅持到最後。

“部隊有句話,走過南闖過北,天安門前踢過腿。”劉培遠說,能夠在軍旅生涯之初參加閱兵,對自己來說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值得珍藏一生的榮耀”。

“這一代人離不開手機,沒有手機很難受。”空軍方隊排面教練員田翔曾經帶過新兵,對年輕人的習慣摸得很透。他發現,不少年輕的戰士通過這次閱兵改變了這個習慣,“現在我們排面的人特別喜歡看書。”

這些曾經對榮譽、愛國、責任等抽象概念“感到陌生”的年輕人,如今正在近距離感受到精神力量的衝擊。

“現在一出門我就會自覺地昂首挺胸,因爲我的形象代表集體。”一名00後隊員說,“我的榮譽心正在慢慢增強。”

除了00後新生力量備受關注外,這幾天,一個“學霸方隊”也在刷屏。

“學霸方隊”向你走來,

71%都是博士碩士!

在此次閱兵中,院校科研方隊將首次亮相閱兵場。這個方隊的成員涵蓋了學員、教員、科研人員等多種類型,體現了軍事院校和科研機構在強軍興軍中的突出地位。

在這個方隊的成員中,71%都是博士、碩士,是受閱方隊中學歷最高的,覆蓋各個軍種,專業學科從作戰指揮到軍事科技,從文化藝術到計算機、財務、心理,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學霸方隊”!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中隊教導員 朱萌:有個隊員訓練的時候發現迎着音樂走和揹着音樂走,頻率有些不一樣,就聯想到了多普勒效應,連公式都整出來了,還進行了計算。能看出來我們的隊員善於用科學的思維來思考問題,這是我們方隊的一個特色。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閱兵訓練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預防訓練傷是重中之重。如果有隊員因訓練傷退出,那麼整個排面甚至整個方隊都要重新磨合。“學霸方隊”中的一員,攻讀軍事預防醫學專業的王磊通過把訓練感受和醫學知識結合,研究出一套能有效預防訓練傷的訓練法。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受閱隊員 王磊:我們踢正步的時候要求你壓腳尖,很多人就不理解。其實不壓腳尖的時候,腳落地以後壓力全部集中在足根部分,會對腳踝、腳背、甚至足底產生無菌性的炎症。後來我跟我們排面的戰友去商量這事,他們這個症狀很快就改善了。

這套訓練法不僅得到了自己排面戰友的認可,也很快在整個方隊推廣開。王磊因爲表現突出榮立三等功。

進駐閱兵訓練場以來,在這個高學歷人才組成的方隊中,隊員們的辛勤付出終於有了收穫,在閱兵聯指組織的合練考覈中,方隊以整齊的排面,昂揚的精氣神多次被評爲優勝方隊,方隊臨時黨委也被表彰爲先進黨委。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閱兵訓練場上,不只有男兵的颯爽英姿,也少不了女兵的獨特風采。

這個方隊裏有81位媽媽!

讓她們最難熬的還不是訓練

在所有地面受閱方隊乃至整個閱兵訓練場,民兵方隊是唯一一個由社會女性抽組而成的女子方隊。她們的平均身高1米72,最高隊員1米81,年齡從18歲到35歲。這是一支零起點的隊伍,對於她們來說,訓練意味着更多的付出和汗水。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在民兵方隊400多名參訓隊員中,有81位媽媽,她們的孩子最小的11個月大,最大的13歲,方隊上下都習慣叫她們“媽媽隊員”。

在這些媽媽隊員裏,李楠的孩子最小,當初接到通知讓去集訓的時候,李楠正在純母乳餵養11個月大的兒子。簡單收拾行李,卻少不了兩樣東西,一個防溢乳墊一個吸奶器。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家人的全力支持讓李楠可以全身心投入訓練,但更多的親朋和隊友都會問她同一個問題:爲什麼這麼狠心給兒子斷奶?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民兵方隊受閱隊員 李楠 :我一般都跟她們開玩笑說,孩子斷奶早晚的事,就當鍛鍊他的意志。但其實自己想想也確實挺對不起他的,可能就是爲了圓我自己的一個閱兵夢。

訓練的苦累對她來說都可以咬牙堅持,最難熬的還是沒有辦法陪伴兒子成長。孩子人生的第一個生日,因爲訓練考覈的李楠,沒有能回家陪他過。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錯過了兒子叫的第一聲媽媽,錯過了兒子邁出的人生第一步,李楠只有通過刻苦訓練不斷激勵自己。訓練場上,媽媽的身份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鏗鏘邁步的女戰士。期待她們十一當天在金水橋畔的華麗綻放!

閱兵方隊是怎樣煉成的?閱兵活動背後的這些故事,讓人感動

本文綜合自:央視新聞、人民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