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HackCoffeeStudio授权发布

来源 |HackCoffeeStudio(公众号id:Hack_Coffee)

餐饮渠道的趋势

一转眼2018年也进入最后一个季度,从2017到2018年,咖啡市场餐饮渠道一直有不少的改变,也有很多很好玩的新饮品出现,给予我们很多启发。

尤其是气泡饮品,以及植物奶的兴起。

气泡类的咖啡,已经在中国咖啡市场慢慢的渗透进咖啡馆的菜单。

实际上,在半年前,我们就气泡咖啡也做了比较简单的讨论。上海OPS Cafe于2017年夏季推出了一款柠檬风味的气泡冷萃咖啡。是一个极其具备启发性的示范。随后,在上海咖啡市场乃至2018年其他的省市出现越来越多的气泡类型冷萃咖啡。

比较早开始销售气泡咖啡的连锁有麦隆咖啡,使用的是冷萃咖啡作为饮品base,但层次有别于OPS Cafe的柠檬引擎。另一边,起家于上海本土的精品咖啡连锁Seesaw Coffee也推出了气泡咖啡,以意式浓缩作为基础的耶加汤力。

比较大型的快餐连锁,肯德基群今年夏天推出的气泡咖啡,西柚味,以及柠檬口味。

另一方面,星巴克咖啡在年初推出巴旦木植物奶饮品,与此同时,一个主打植物奶的品牌,于17年开始在国内兴起,OATLY燕麦奶,GreyBox Coffee的一款以OAYLY燕麦奶作为基底的印度香料茶拿铁于18年7月推出。

以上皆为国内餐饮市场的有趣趋势,但实际上,除了餐饮市场以外,即饮咖啡市场,以及包装咖啡,也有着新奇的变化,甚至餐饮渠道的品牌,也开始反过来进军即饮市场。

如上文提到的麦隆咖啡,Seesaw Coffee,GreyBox Coffee,都推出了自己的即饮饮品。麦隆咖啡推出的是灌装气泡咖啡,Seesaw Coffee和GreyBox Coffee都推出了瓶装啤酒。

且不论市场反应,这几款产品往后的发展都有具备一定市场影响力。

在此,我们暂且撇开咖啡巨头星巴克不谈,正如今年雀巢刚从星巴克咖啡手上购得星巴克咖啡包装咖啡业务的全球永久营销权。相信后续在即饮市场会更精彩。

咖啡即饮市场的创新

除了餐饮渠道以外,我们也在即饮市场寻求启发。尤其是全球范围一年内的变化。

正如上文所讲,植物奶在餐饮渠道兴起,即饮市场也有了越来越多的植物奶发展方向。

消费者也在寻求一些好玩的风味,但仅限尝鲜,能否再消费是一个问题。

但有一点毋庸置疑的是,带有气泡口感的咖啡,在RTD市场出现频率越来越高。我们以比较标志性的美国市场为例,实际上气泡咖啡饮品,StumpTown Coffee Roasters在16年7月开始推广,后续零售市场耶陆续涌现出不同方向的产品。

上述是三个比较知名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不论是Sparking(气泡)还是Nitro(氮气)作为气体基础的饮品,风味选择都师出同门,都来源于Citrus(柑橘类)风味。

另外,如上文所述,国内一些咖啡品牌开始做一些跨界饮品,如咖啡啤酒,从口感上,也能归类到气泡饮当中。

星巴克位于上海的烘焙工坊,在开店之初与台虎精酿合作推出一款肯尼亚蜜柚IPA啤酒,依旧难逃柑橘类风味。

Hack Coffee Studio得知国内一些大型的饮料公司都在筹备气泡产品,拭目以待。期望会有一些有趣的风味出现,并能迎合市场口味需求。

除了气泡咖啡以外,也有一些值得我们去注意的趋势。先看一组欧洲的数据,Mintel在2017年做过相应的客群调查,问卷当中有一个选项,没有咖啡的一天会极其难受(差不多是个废人了),TOP3的国家分别为法国,意大利,波特兰。占比都超过了50%以上,咖啡已经在这些欧洲国家成为部分消费者的刚需了,消费群体也较多。

而作为刚需的产品,一些生产厂商也正在思考,能否在消费者饮用咖啡的同时,强调健康性?或者能否在饮用咖啡的同时摄入更多的营养?

而这一点,额外的营养需求也嫣然成为了欧洲即饮市场的一个新卖点。高蛋白质含量的咖啡产品在欧洲越来越受追捧。

上述三款类似的产品中,也不难看出一些相同的产品特性,低脂肪,低卡路里,含糖量低都成为了关键词,而这一系列的关键词,也渐渐成为国内的一个发展趋势,尤其是一线城市的工作群体,越来越注重热量的摄入。

也因为这类特性需求,也衍生出另一个产品线,Non-Dairy (不含乳制品)的咖啡产品。而这些产品往往是使用其他植物奶等作为替代方案。如燕麦奶,豆奶,杏仁奶等。

而在不含乳制品的咖啡即饮产品中,冷萃咖啡也衍生出一些有趣的产品。使用天然椰汁作为液体基础,在饮用咖啡的同时,消费者也能摄入营养成分。

同时,冷萃咖啡似乎也成为了功能性饮品的新兴载体。Botanic Lab Coffee 推出了一款含有特纳草植物提取物(Damiana)成分的冷萃椰奶咖啡。

特此科普:

Damiana(特纳草植物提取物)以激发男性荷尔蒙,提高性能力而出名,纯天然,且无害。其作为一种壮阳物持续使用到现代。最近,也出现了一些确凿的科学证据支持它的使用历史悠久。当利用一些动物进行damiana实验时,研究表明性枯竭或无能的雄性白鼠在接触到damiana成分以后,性活动次数显著的提升,并且繁殖后代的能力明显提高。

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款壮阳咖啡。

除了咖啡本身的各类萃取液作为基底的饮品以外,也有一些围绕着咖啡原物料本身开发的新产品,以及一些“有趣的”产品。

“有趣的”产品,我们可以参考以下两款印度的咖啡生豆饮品。没有看错,是生豆作为原材料,进行极细研磨,直接可兑水冲泡的饮品。

印度市场认为,咖啡生豆中的成分,天然并有助于促进新陈代谢和帮助减肥,并且对心血管无负担,并且起到保护的作用。

除生豆外,实际咖啡浆果也有另一个现在咖啡馆餐饮市场有一定发展趋势的物料——咖啡果皮茶,通常会购买产地当地晒干的果皮,在店内以泡茶的方式出品。而Nomad公司则将这款产品商业化,并于今年的4月份,开始售卖改款以咖啡果皮作为原料的饮品。

实际上,2017年,星巴克也推出过Cascara风味的拿铁饮品。在国内和海外区域均有上市。

跳脱出咖啡原物料,也有一些厂家在包装,以及鲜煮咖啡的制作商下功夫。以下这一款来自南非市场的咖啡滤袋,非常有参考价值。据闻国内已经有厂商在仿制以下该款产品。

我们放大背标的操作建议来分析。用户只需要根据自身需求往滤袋中加入定量热水,剩下的部分就是等待滴滤完成。右边的水量建议线,也给出了相应的限制范围,也就是说,限制了用户的冲煮比例,可以在这个基础上优化产品出品,提高客户端的出品稳定性,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这对比与传统的挂耳咖啡而言,有更精准的出品范围。挂耳咖啡对于日常操作而言,在没有称重工具的情况下,消费者无法判断自己加入水的用量。也就是说,存在技术,以及硬件限制。但笔者认为,挂耳咖啡包,依然是一个很好的日常选择。

上述提到的咖啡滤泡袋,也提供茶,和草本植物的滤泡包。

跨界合作 X 咖啡

最后,我们离开即饮市场,看看上一月韩国的一个跨界合作的成功案列。Innisfree 与 Anthracite Coffee Roasters 跨界合作推出了咖啡护肤系列,该产品线包含洗手液,沐浴乳,泡澡粉,面膜。虽说咖啡渣用于搓澡很早有人提出,但将咖啡与这类型产品结合,并且商业化推广,这是第一次成功的案例。

随着消费者更多的需求出现,咖啡市场的各个方向相继涌现各类新产品。到底下一个爆点是什么?2019我们拭目以待。

咖啡评论微信号:talkcoffee

分享关于咖啡的故事,探寻多姿多彩的咖啡馆世界

点击关键词,获取感兴趣内容

拉花/咖啡豆/礼仪/减肥/冰滴/奶泡/手冲

猫屎咖啡/咖啡师/90+/空腹喝/装逼/咖啡比赛

职业解密/星巴克·秘密/开店·体验/亲手弄垮

装腔指南/浓缩·滴滤/咖啡胶囊/咖啡烘焙/咖啡梦想

长按二维码,一键关注

和更多咖啡师交流,联系微信:xiaokakeyi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