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食渦陽|發麪饃+醬豆子,渦陽人喫過的點進來看看!

在外喫東西多了

生活越來越好了

很多時候,很多渦陽人

不禁會懷念小時候的地鍋蒸饃

再配着奶奶下的醬豆子

那種味道,你有多少年不再嚐到

蒸 饃

農村蒸饅頭和城裏蒸饅頭不同的是,城裏用的是酵母和麪,而在農村那時都是用面頭和麪。

準備好了麪粉、面盆、溫水、面頭就可以和麪了,具體的方法大概有以下幾個步驟:

發好的面從面盆兒裏倒在案板上

揉麪一次元

大切塊

揉麪二次元,反覆三遍,增加韌勁

搓細條,細條,細條,請注意最後的手法

小切塊成形

氣孔的魅力

手工塑形完成

放在蒸籠裏接受大自然15分鐘的洗禮

點着柴火,拉着風箱,持續一小時

看着都流口水哦~~

好了,大蒸饃就是這樣被蒸出來滴

然後,再配上剛自家下的“醬豆子”

下醬豆子嘍

渦陽農村祖祖輩輩用傳統工藝製作醬豆,選用上等的黃豆爲主料,經揀、煮、拌、焐、曬等多道工序。製作醬豆是不折不扣的技術活兒,需要經驗,更需要耐心。

製作醬豆的過程俗稱爲“曬醬豆”,一個“曬”字道出了製作醬豆的祕笈。選好的黃豆在篩子裏細細篩上幾遍,然後倒入簸箕簸了又簸,簸出來的浮土在空氣中久久不散,瑣碎的豆葉和凌亂的草梗滑落在地,引來咯咯亂叫的母雞爭相啄食。

“涼水煮米,滾水煮豆”,等鍋裏的水完全沸騰了,纔將黃豆丟入鍋中慢煮。煮豆一定要把握好火候,待豆子一發面就停火——煮得太爛,豆就不囫圇了,不好看不說,關鍵是一捏就碎,曬不出好醬豆;也不能煮得半生不熟,太生了曬成醬豆後喫起來口感不好。

經過水煮以後,拌上面粉,焐上兩三天,發酵後的黃豆開始變烏……

再過兩天,豆子上起了黴點,長出白毛……等個幾天,又變成長長的綠毛,這是一個製作醬豆成功的關鍵!把長滿綠毛的黃豆倒進篩子裏,端到院裏的太陽地暴曬,曬乾曬透之後,捧起一把豆子,兩手使勁對搓,直至把綠毛揉搓下來。

脫去綠毛後,朝發黴的黃豆裏面加鹽和水及各種調料。

放在陽光下暴曬,每天要翻一次,直至顏色變的醬色,老遠就能聞到散發出醬香

還有做法是加鹽和水及各種調料。特別多放辣椒,攪拌均勻過後,就可以封壇了!

封壇半個月左右,就可以打開食用了

你可以選擇兩種喫法:1  一道涼菜,千萬別忘了放香油

2 放點五花肉、蔥花再炒一下,一頓兩個饃不成問題了!

地鍋蒸饃 就醬豆

對奶奶來說,是平淡的生活

對我們來說,是成長的經歷

對出門外鄉的遊子來說,是家鄉的味道

它承載着回憶,鄉愁與思念……

你多久沒喫過了?

來源 綜合網絡 渦陽365

本期編輯:渦平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請點贊,請點贊,請點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