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海、石井、安平、安海……

  这个海丝贸易港口的地名经历了什么变化?

  梨坑、桔里、柑市、加塘……

  揭示了内坑地名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老闽南》《古地名的乡愁记忆》系列带您去探究内坑、安海的地名文化。

  

  安海

  安海最早的地名叫做湾海。安海湾弯弯曲曲,所以叫做湾海,我带来一张地图,我们可以看出安海在古代的时候,大部分都是海,安海是一个半岛,有很多地方是后来变成陆地的,所以很多村落名、地名都跟海有关。安海是一个海丝贸易古港。

  

  安海湾里面有很多小港湾,两个小港湾之间的夹角,闽南话称为“岬”,最显著的,现在安海汽车站的所在地,以往叫做风浪岬,以往船只来来往往,到这个地方风特别大,浪特别大,所以这个地方就称为风浪岬,后来这个地名就变成了风炉角。

  

  很多安海的地名都跟埭字有关。以前围海埭是同宗族,同姓氏族人来围海。比如有个村叫做梧埭,以前是姓吴的来围的,还有个地方叫曾埭,曾埭最早是姓韦的来围的,后来这个埭荒废了,姓曾的又来围,这个埭名就叫曾埭,还有蔡厝埭、陈厝埭。

  

  有一个地名很有意思,围了一个埭不大,很小,就称为埭仔,后来在埭仔上面建民居,旧城改造后,这些民居也都拆了,现在还保留着一个地名称“埭仔故里”。

  安海很多村落名跟海丝贸易有关系。型厝的历史全称是“尚贤里水陆坊”,是海、溪与陆地交界处的最高地,也是农产品的集散地,所以叫做“行厝”,后来颜氏入住,才改为型厝。

  

  sdfd

  瑶前和赤店则跟陶瓷贸易有关,五代时,泉州太守王延彬重视海外贸易,命李文兴于此建窑,烧制陶瓷、砖瓦,以完成海外贸易。后来各姓氏族人入居,因居住地在古窑之前,故名“窑前”,后改名“瑶前”。赤店则是因开设陶器店铺而得名。

  安海最早称为湾海,是什么时候变成了安海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代名臣安金藏,他的后裔移居来安海,因为他的后裔对安海贡献很大,所以姓安的就把湾海改为安海。

  沧海桑田,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往的海洋现在已成为了安海百姓的家园。宋建炎四年(1130年),安海镇建镇,当时的第一任镇官,正是朱熹的父亲朱松。2016年5月,安海镇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现在有户籍人口12万,下辖村和社区共42个,这里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有安平桥、星塔、石井书院等。

  

  安海建镇已经888年了,那么刚建镇的时候为什么叫石井呢?

  安海建镇之前,外国商船经常来这边“与民互市”,来到这边和老百姓做生意,这些海船要充实淡水,在靠近海的地方,挖了一口井,挖着挖着就挖到了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中间裂了一个缝,缝隙里面水一直冒出来,这口井大家就称为石井,后来做生意的多了,泉州就开始设置相当于海关的部门,叫做泉州船舶司,派了一个分机构来收税,要叫什么呢?就称“石井津”。

  1130年,南宋建炎四年建镇,建镇时称石井镇。当时有个书院称鳌头精舍,是朱熹的父亲朱松讲学的地方,后来为了纪念朱松和朱熹对安海的影响,就建了石井书院。

  《安海志》里就有一篇当时宋代造桥的时候,主持造桥的赵令衿,是当时泉州的郡守,他写的是《石井镇安平桥记》,后来,近年来就有人把这篇文章刻在石碑上,所以说这个石井镇跟南安的石井镇是不同概念的。

  

  石井镇这个名称用了多久呢?

  颜呈礼 安海文化人士:

  大概就是南宋时代叫石井镇。这块石头是上世纪80年代才出土,这块石头是一块大桥板,桥板上面写着,安平颜某舍桥梁一间,也就是当时在建桥的时候,这个人捐献了一孔的桥梁,那个时候就称安平了。

  当时的安海、石井、安平这几个叫法是同时并存的,官方的名称为石井镇,到了元朝,安海隶属晋江第八都,到明朝,就不再用石井镇这个名称了,而称八都安平镇了。

  跨过安平桥,安平人从这里出发,走出福建下南洋,走向了更广阔的世界,造就了“安平商人遍天下”的美名。明末清初,郑芝龙走上了历史的舞台。他利用安平港的航海和经商基地,打破官方的海禁,扩大海上贸易,几乎垄断了中国与海外诸国的贸易。

  

  在海峡对岸的台南市,也有一个安平,这是郑芝龙的儿子,民族英雄郑成功在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后,出于对成长地安平的深情,就将当地的古堡热兰遮城改名为安平镇。

  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称“五房崎”,“五房崎”就是因为这座五房大厝而得名,清朝初期,我们知道安海实行了迁界,安海成为了平地。

  这个时候施琅大将军派他的堂弟施秉来安海复建,施秉的儿子施世榜又为他的九个儿子建了九座大厝,其中这座就是五房的大厝。施琅带兵平复台湾后,就向朝廷申请,把安平这个名称改成安海。

  内坑

  

  内坑镇位于晋江西部,西与南安市接壤,面积47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万多人,辖28个行政村,是晋江市革命老区基点镇,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关于内坑地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就跟地形有关,什么叫坑呢?就是洼下去的地方,内坑就是因对面的熊山、思母山、苦竹山、槟榔山和灵源山组成的坑坳地带,所以称为内坑。

  第二种来源跟内坑历史上百姓从事的行业有关。

  

  “靠山吃山”,世代以来,内坑的百姓就是依靠着这些丘陵,上山下田耕作,不断繁衍生息。那内坑地名的另一种来源到底跟什么行业有关呢?

  内坑古称桔里,因为古代内坑周边种了很多桔子树。

  这个“内”字又是另一个字的变音。以前内坑种了很多梨子和桔子,所以内坑又称为桔里、梨坑。据记载,柑、品最多,“先柑”、“同柑”尤胜者。二柑俱出晋江内坑诸乡。

  根据《晋江县地名录》记载:唐代的内坑、柑市曾是阿拉伯商人以香料交换本地红柑之场所。

  

  从史料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内坑历史上水果贸易的繁盛,这样的历史也反映在地名上面。内坑的村落名中,比如柑市就是因为每逢柑桔收获季节,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故名柑市。

  

  sdfd

  比如加塘村,据说,这里以前有一大片柑桔园,在园边有个供浇灌用的大池塘,柑桔收成后在池塘边进行交易,得名柑塘,后又演变成甘棠、加塘。随着时代的变迁,现在在内坑,桔子树和梨树比较罕见,但其他大多数果树这里还都见得到。

  

  sdfd

  近年来,经过城镇化改造,内坑镇区街道整洁有序,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的内坑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拖鞋生产基地,曾有人形象地说,世界上平均每10个人,就有一人穿着内坑生产的拖鞋,其规模和产值可见一斑。可以说,现在的内坑拖鞋和历史上“梨坑”的水果一样,都打响名号,走向了全世界。

  

  sdfd

  有奖互动

  安海建镇是在哪一年呢?

  知道答案的朋友,可以在我们上班的时间段拨打我们的热线85633003来与我们互动,我们会抽出一名幸运观众,送出由爱乡亲提供的奖品一份。

  详情点击下方视频

  

  编导 | 许水艇

  摄像 | 许水艇、许建乐、王清松

  编辑 | 李宇凌

   广告合作:15860407999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