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第三届“灯都古镇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在中山古镇镇隆重揭晓并颁奖。李发锁的长篇报告文学《围困长春》等三篇荣获第三届“灯都古镇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优秀奖。

“灯都古镇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由《中国作家》杂志社于2015年与广东中山古镇镇联合设立,此奖是从《中国作家·纪实》当年刊发的长中短篇报告文学作品中遴选,经评委会投票产生,旨在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繁荣报告文学创作,打造传播中山古镇镇照亮中国、照亮世界的文化情怀与精神。第三届“灯都古镇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颁奖仪式在中山古镇镇年度灯饰博览会开幕式上隆重举行。

颁奖词

作者视野宏阔,站在二战结束后的世界大格局中以多维视角考量了东北解放战争与围困长春的战役,以宏大的历史观剖析和书写历史,艺术地还原了7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长春战役之真相,展现了一幅真实的全景式历史画卷。作者笔力遒劲,气韵贯通,叙事绵密细腻,人物生动鲜活,整部作品呈现出现实主义历史叙事的大气象,是近年来此类题材中不可多得的扛鼎之作。

获奖感言

没想到世界灯都就在古镇。古镇智慧勤劳的人民,用最巧的双手创造了陆上炫丽的水晶宫殿。古镇灿烂的光芒照亮了我的心房,提醒我今后的作品要像古镇一样充满阳光。这是本次获奖的额外收获。

隆重感谢《中国作家》给了我来古镇大开眼界的机会。自2008年《中国作家》刊载我第一部长篇小说《动迁》,到2018年刊载《围困长春》,《中国作家》鼎力扶持培育我达10年之久。《中国作家》视真实为作品第一要素,唯质量为刊载首要标准,实乃作家的成长园地,读者的良师益友。

真实即力量,检验作品生命力的唯一尺度是时间,为了创作出读者上帝能够记得的作品,我将以古镇杯为鼓励,殚精竭力,继续前进。

感谢中山古镇,感谢《中国作家》。

——李发锁

人民日报出版社《围困长春》

荣获第七届“徐迟报告文学奖”

第三届“灯都古镇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

内容简介:1948年,面对长春“坚冠全国”的防御工事,毛泽东批准林彪对长春采取“久困长围”方针,实行军事围困、经济封锁、政治瓦解三管齐下,尤其在“食口”包袱争夺上,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攻守双方和老百姓均付出惨重代价。10月,郑洞国率部投诚,长春即克,不足一月,东北全境既获解放。本书作者秉笔直书,正本清源,多视角、全方位展现了一幅真实的历史画卷。

作者简介

李发锁,笔名凡槊,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曾任长春市人民政府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著有长篇小说《动迁》《官司》等6部,长篇报告文学两部,中短篇小说多部。作品数次发表于《人民文学》《十月》《中国作家》,获得多种文学奖项

李发锁

从读者的角度和文学的角度看,我以为《围困长春》它不仅好看,令人不舍掩卷,像看一部经典大片,关键是这部书尊重了史实,校正了许多以前在“围困长春”和解放东北这段历史上许多颠来倒去的不同“说法”,这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著名报告文学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

本书具有大历史观,不是单纯论军事,而是从政治、经济、社会、精神诸方面综合剖析战争。直言不讳,既写胜利与成功,又写失败与挫折,多视角、全方位还原历史真相。

——党史专家、国防大学教授肖甡

本书集档案、文献、回忆、著述等综合研究成果之大成,是一部同时兼有史实、思想、理论及文学价值的不可多得之上乘力作。

——军事专家、国防大学教授戴旭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