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7年9月,中国工程院发布了修订后的《处理办法》,其中规定“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2014年6月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修订了《章程》,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

原标题:知识普及:什么情况下院士资格会被撤销?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中国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中国工程院院士由选举产生 。

据中国工程院官网显示,目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共有920人。这其中包含正在武汉抗疫一线的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而发表论文超过500篇的高福-高院士属于中国科学院院士

而在抗疫一线表现很出色,被网友称为硬核医生的的上海主任张文宏并未取得院士资格。很多院士被大众称为专家,但院士比专家更专业。

2014年6月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修订了《章程》,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或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了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2017年9月,中国工程院发布了修订后的《处理办法》,其中规定“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丧失科学道德、背离院士标准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什么算违背科学道德?《办法》指出,院士违背科学道德行为是指

1. 违反客观、求实、诚信等科研准则的行为;有损院士声誉和形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的行为;

2. 科技活动中的其他不端行为。主要包括:谎报发现或发明;编造数据,弄虚作假;剽窃、抄袭他人科技成果,侵犯知识产权;故意夸大个人科技成绩,掩盖或贬低合作者的作用;

3.牵头或参与伪科学活动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