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我只用2分钟,就把北京男孩骗到了东北

速食时代,每个人都在情感里追求新鲜和刺激感,可是情感本身,却变得愈发暧昧不明。今天的故事,源于一次网络约会经历,年轻的作者和一名男孩共处一室,聊音乐和形而上学,可到最后,两个人也没能找到亲近的方式。

这是真实故事计划的第385个故事

故事时间:2016年12月

故事地点:辽宁省锦州市

2016年的12月底,边上大学边兼职的我接到一个关于社交网络的剧本写作任务。朋友推荐给我一个刚上线不久的亚文化社交APP,用户不多但质量很高,全是美丽的皮囊和有趣的灵魂,也许能让我找到创作灵感。

那时我刚分手不久,工作需求之外带着私心,暗暗期待遇见合拍的男孩。匹配几个人后,我发现,这些人看似有颜有趣有才华,但聊几句就露怯,根本没有观点和品味,只是顺着鄙视链往上爬,用酷的元素装点欲望而已。

我顿时索然无味,断定这个APP跟其他社交软件没什么不同。我修改了资料,一心寻找适合写进剧本的对象。

作者图|社交卡牌

几分钟后,一个名字叫李勤的男孩在我的社交卡牌上发了条弹幕,表示认同我的态度。李勤头像是涂满乳白油漆的石膏像,资料上有首现代诗,可能是他自己写的,文笔还不错。我右划他的卡牌,成功匹配。

李勤跟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快吃完饭了。”即使在这个人人装酷的社交平台上,李勤的打招呼方式依然算特别。

仿照他的风格,我回了句“那我刷碗吧。”

隔了三分钟他才回复,说:“你怎么这样,要跟我结婚吗这是。”我们的调情开始了。

我们加了微信。李勤在朋友圈里表现得像个诗人,说话像哲学家,照片像搞行为艺术的,喜欢美好药店和小河。我知道了他在北京,常去北新桥一家Live house看演出,每天凌晨一点会准时在朋友圈分享JohnnyCash的《Desperado》,偶尔发一句莫名其妙的“点歌还是随机”,有时发的是“今天只准随机”。

还没把李勤的朋友圈翻到底,他就发来一条消息:“我是不是好得太委婉了。”

我回复:“你浪得倒是很直接啊。”

“哟,我怎么这么喜欢和你说话呢。”李勤显然对我的回复很满意。几回合下来,我已经掌握了他没头没脑的对话节奏。

晚上十点钟,李勤问我方不方便语音通话。我从床上坐起来环顾四周,确定室友们还没睡后,很痛快地接受他的邀请。接通语音,他开口就问:“你是谁?”声音带着南方口音,听起来十分愉快。

“是战场上救命的钢盔,是傍晚林间的小鹿,是你死后,唯一的墓志铭。”靠着上课时偷看闲书和电影,我答了一句台词。

我以为这种神经质的对话会进行下去,李勤却突然换了口气,让我好好说话。我知道,这场语言的交锋,我赢了。

我们聊了半小时形而上,李勤说我的声音很好听,想听我读诗,我在床头翻了翻,找到一本布考斯基,刚想念,他突然说:“我去找你吧,你当面念给我听。”我马上领会他的意思,一边在心里抉择要不要见面,一边巧舌如簧地跟他周旋。

北京离锦城不算远,但第二天是工作日,我猜测他千里为炮走钢索的概率不大。没等我思考多久,他就发来一张北京到锦城动车订单的截图,抵达时间是明晚。李勤的行动力出乎我的意料,我有点后悔。

语音还没有挂断,李勤问起锦城的气温,可不可以穿风衣。我一再强调东北跟北京的冬天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他说:“那我发张照片给你看看。”半分钟后,我收到一张水彩画的照片,画上他成了在小行星搬椅子看日落的小王子,小王子身上那件厚重的明黄色风衣,我在他朋友圈的自拍里见过。

这张水彩画让我觉得他有些可爱,想了一会儿,我问他:“你是真的要来吗?”李勤的语气不容置疑:“当然,我假都请好了。”

为了睡一个女孩跨越400多公里,李勤也算花心思。之前有个男孩,同样把我的声音当作裹着糖的导航仪,从隔壁城市坐40分钟火车来见我。我对他兴趣不大,见面时态度敷衍。当时小区广场正在举行居民文艺汇演,我们看了整晚大爷大妈的相声舞蹈后,他终于走了。

想起这个经历,我觉得自己可以用同样手段应付李勤,如果李勤是不错的男孩,我也不介意顺水推舟,圆满他的来意。

这样想着,我跟他约好明天见,挂掉了语音。

第二天下午,李勤坐上动车,实时发来几张沿途风景照,问我从车站打车到我的学校要多少钱。得到车费需要七十块这个答案后,他有些不满,说:“这哪里像穷游了?”

晚上七点,我在学校门口见到了李勤,他个子不高,最多一米七五,这让身高同样没有优势的我增加了自信。他果然穿了画上那件风衣,背着黑色帆布环保袋,上面的胶印字迹已经模糊不清,应该背了很久。

我走上前大方地跟李勤打招呼,他表情腼腆地挥挥手。这时我看清他的长相,光溜溜的圆寸下额头饱满,眼睛细细长长,很像低配版阮经天,眉毛又粗又硬,应该是个有脾气的人。

学校位于这座东北沿海城市的郊区,周围只有两家快餐店和一个小宾馆。我带李勤走进其中一家快餐店,跟他面对面坐下,要了两份盖浇饭。

李勤把手里握着的一盒黑兰州放在桌上,说:“好了,现在你问我答。”说这话的时候,他没有直视我,双手不停摆弄已经喝光的矿泉水瓶。直到盖浇饭上了桌,他才稍稍放松,聊起路上看的一部喜剧电影。

出发之前,我嘱咐室友九点半给我打电话,揣根卫生棉以备不时之需。此刻我摸到口袋里的卫生棉,心里全是势在必得,本来就在我的地盘,李勤的局促更让我确定自己很安全。

饭毕,我们去隔壁超市逛了一圈,李勤拿了一盒饼干两盒酸奶。走出超市,带他去了学校附近唯一的小宾馆。每逢外地朋友来学校找我,都住那家宾馆,因此我跟老板娘混得很熟。

我们走进那家小宾馆,像一对偷偷开房的校园情侣。

宾馆房间很简陋,只有一台壁挂电视和一张床,没有椅子,我们只能坐在床上。我连外套也没脱,坐在床沿看着他。李勤从帆布包里翻出一个小玩意,说:“我把整个家都带来了。”

“整个家”只是一个拳头大小的音箱,李勤用手机连上蓝牙放歌,又从帆布包里翻出一个小烟斗,装满细碎的叶子。他脱下风衣和鞋子,爬上了床,这个动作让我有了新发现,他牛仔裤的后兜露出半个银色正方形。我认识这个包装,大名鼎鼎的冈本。

李勤一手拿着烟斗,另一只手把它点燃,他的手指又长又扁,是一双能给女性带来愉悦的手。他把烟斗放进嘴里深吸一口,吐出大片烟云。屋子里顿时烟雾缭绕,流淌浓郁的香气,朦胧中,我听见李勤的声音:“没想到,我会以这样的方式来到东北。”

我没追问“这样的方式”是什么方式,听他继续讲下去。

李勤的家乡离这有一千多公里,之前去过最北的地方就是北京。他在北京一家书店工作,偶尔约上感觉不错的姑娘来家里睡觉。有次他在网上认识一个心仪的姑娘,他第一次决定走出家门,跟她在安定门见面,之后他们便常常约在安定门抽烟聊天。

“我们没有在一起,聊过几次天她就再也不理我了。我以为自己喜欢一个人就是爱情,但并不是。”说这话的时候,李勤看向我的眼神意味深长。

“你是第二个让我主动出来见面的….”李勤突然凑过来,吐出的烟雾涌向我的睫毛。

这种猝不及防的亲密让我有点不适,迅速向后坐了坐,假装突然想起那张小王子画,睁大眼睛跟他说:“对了,你那张画挺不错。”

图片来自网络

打岔很成功。李勤兴高采烈地讲起那张画的来历,说是一个很喜欢他的男孩用爱画的。

书店的工作有些乏味,李勤会休息时在朋友圈发“点歌还是随机”,有人点歌,想听什么他就唱什么,回复随机的话,他就唱自己喜欢的歌。朋友圈里熟或不熟的人都会点歌,喜欢他的男孩也会点。“有时候,他觉得自己跟别人没什么不同,会生我的气。”

生了几次气之后,男孩送给他那副画,说还是希望能跟他做朋友。谈话间,李勤把头凑到我的左肩,发茬刺得我耳朵痒痒的,他的睫毛搭落到下眼睑忽闪忽闪,让我有些心软。

“有时候你能让一个男孩一直念着你,却无法阻止一个女孩突然离开你。”听完我这句话,李勤开始沉默,一首接一首地放歌,也不问我觉得好不好听。他没有再试图靠近我,背过身去,留给我一个黝黑的后脑勺,自言自语似地来了句:“后来我们也没有做成朋友。”

我说:“朋友分两种,统称为朋友的那种朋友,还有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那你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是什么?”他拿起烟斗猛吸一口,问我。

“像小时候那样,某个暑假的下午我去找你玩,你看你的小人书,我玩我的游戏机,一个下午就结束了。第二天我还是会找你玩,重复昨天的一切,其实我们什么都没干,只是单纯的陪伴。”我盯着他的后脑勺说。

“我突然觉得一点都不后悔买这张票,太他妈好玩了。”李勤终于转过身来,房间只开了一盏床头灯,我始终坐在离李勤大约三十公分的位置,烟雾中看不清他的表情。他问:“那,我是你的朋友吗?”

这下,沉默的人变成我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明明他往后兜放进那片冈本的时候心里就该清楚,哪怕我们都努力摆出很礼貌的姿态,但姿态只是姿态,人不能连自己都骗。

我的手机铃声及时地打破了沉默,是室友。挂掉电话,我对李勤说:“我要走了。”

他歪着头,说:“好,我们听完最后一首歌吧。”

音箱里传来张广天的《玻璃女人》,我们在不明亮的房间里认真听完整首歌,谁都没说话,四分半钟的歌在沉默中显得无比漫长。

细听歌词的每一句,我突然觉得这首歌特别神圣,神圣到我不配听,也不该来见李勤。他站起来,一脸真挚地问我:“你觉得爱情是什么?”

我也站起来,说:“对我来说,爱是瞬间动作,不是持续状态。”他点点头。

我拉开房间的门,说我走了,李勤面无表情地说了句再见。关上门后,我想起来见李勤的初衷,觉得不单纯的人其实是我。于是我又拉开门,走进去抱了李勤一下。

一秒钟的拥抱后,他问我:“你来见我是因为好奇吗?”

“是。”我说。

“我们不对等的,其实我不在你说的酷的类别里。”他叹了口气,接着说,“明天我打算去沈阳。”如果,你不是酷男孩,其实我也不是酷女孩。

“祝你旅途愉快。”说着,我拉开了房门。这个剧本我已经不想写了。

门缝里传出李勤小声的字句:“我没有旅途,我就是来找你的。”下楼时,宾馆老板娘正趴在前台,听到脚步声抬头笑容暧昧地看我。

隔了很多天,李勤突然给我发了一条只有三个字的消息。

“谢谢你。”

作者刘妍,新媒体编辑

脸叔推荐

人生中除了相遇,更多的是错过。匆促中,在某一瞬间彼此打动,然后各自继续尘途。

我们总对过去留有遗憾,一个人,一段情,也可能是一本书。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个脸叔私藏的线上二手书店——多抓鱼。对于一个老文青来说,能够以3-5折的价格买到一本心仪已久的书,书上还留有前一位主人阅读和记录的痕迹,真是一种奇妙的体验。

多抓鱼的创始人猫助是我的好朋友。她不仅实现了叔年轻时开书店的理想,还把这件事互联网化、机器智能化,实在很酷。她本人有过敏性哮喘,一直在不断研究旧书消毒翻新的方式,让每一本书都可以放心流转。

每一位淘书客都在等待那个眼前一亮的瞬间。在多抓鱼里,你能经历很多这样的奇遇。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