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 生于2003

法治周末记者 于伟力

2012年12月23日,年仅9岁的徐毅正式成为重庆市作协会员,这位“天才诗童”也由此成为国内省级作协年龄最小的作家,该纪录至今尚未被打破。

笔耕不辍,6岁开始每周一首诗

比起“作协会员”这一名号,徐毅更让人称奇的是,刚上小学四年级的他,已经在国内近100家刊物发表了10多万字的诗歌、童话和小说,并出版了诗集《梦落花》和中篇小说《哈尔队长》。很多文学爱好者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的出版梦,徐毅不到10岁就已经实现了。

用《诗刊》编辑部副主任蓝野的话说:在徐毅的童话王国里,他用自己纯美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身边的万事万物。在他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蚯蚓会说话、小雨会唱歌、大海摇动铃铛、云朵也有伤心的时候……

徐毅的成名,无疑是时代的产物。

2000年前后,随着社会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网络媒体的快速发展,在接触到越来越多的新思想、新事物后,大量年轻人产生了强烈的写作欲和表达欲,与此同时,报纸、杂志和网络平台也正处于百花齐放的阶段,有足够的空间装得下年轻写作者们产出的优质内容。于是,中国文坛出现了一批天才写作者。

徐毅出生于2003年11月,那一年,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一批“新概念”青年作家正如日中天,1989年出生的蒋方舟也已经在多家省级媒体开设了专栏。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靠写作一朝成名,已不是新鲜事,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会想方设法帮助孩子培养写作能力,徐毅的爸爸就是其中之一。

徐毅爸爸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孩子没什么特别,就是爱好写作,童真童趣,真情流露……加入作协,是我这个做老爸的主意。不是为了挣名声,是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多文学大家的指点,有一个更加充实的文学环境。”

另据徐毅对媒体介绍,从他6岁起,爸爸就要求他每周写一首诗,“开始仿写,后来自己观察或想象,写什么,怎么写,都由我决定”。除此之外,徐毅与其他同龄人似乎也并没有什么不同,一样喜欢读童话书、看动画片,之所以能写出大量优质的文学作品,徐毅将其归结于“想象力超群”。

“作协不能因为年龄小而将其拒之门外”

关于“神童”这一标签,徐毅也有自己的思考——“一个世纪到另一个世纪,总会出现很多比原来好几百几千倍的新东西,我就像这个时代的科技成果一样,过一些日子,一定会有更多的新人诞生,比我更厉害。”

未来,是否会有人比徐毅更早成名还犹未可知,但徐毅的成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成名之后,全国各地记者都想去采访这位“天才诗童”,还有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一些省级电视台邀请他去做访谈节目,但徐毅全部都拒绝了。

徐毅能够顺利成为重庆市作协会员,一方面是因为自身努力,另一方面是因为整个文学大环境也在慢慢发生变化。中国作协和地方作协都在积极吸纳年轻作家加入,这样的大环境让徐毅顺利加入重庆市作协成为一种可能。

重庆市作协主席陈川,面对当时媒体的质疑,曾经表达过这样的看法——“因为徐毅有申请交到作协,有作家推荐,作协就应当受理。加入省一级作协必须符合一个硬件:在有统一刊号刊物上,公开发表文学作品10万字以上。按照作协的章程,加入作协并没有年龄要求,而一个9岁的孩子能够在《诗刊》头条发表组诗,这个硬条件是大家共同目睹的,作协不能因为年龄小而将其拒之门外。”

重庆作协的认真负责和不拘一格,让徐毅成为了国内省级作协年龄最小的作家。从成为重庆作协会员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6年的时间,关于徐毅的近况,在网上几乎找不到相关的新闻,能搜索到的,大都是他最近一段时间在各个刊物上发表的作品,比如这首《饥饿的种子》——乌云/遮蔽了太阳/微弱的光/刺不穿深深的心/那粒种子/没有爱/没有自我/仅有一颗向往的心。

我们能看出,徐毅的作品里除了依然保有童真童趣外,还多了一些对生活的思考。

责编:高恒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