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拉薩路小學五年級的尤逸軒同學,寫的一篇作文《藏在角落裏的我》,火了。

她在這篇文章裏,共提到3次爸爸: 我覺得孤獨無助,從開放的鬱金香成了合攏的鬱金香。

我爸爸看到我這樣,說你不必杞人憂天,想通就好了。主要我想通他會很開心。

跑完了我很高興,因爲我跑了8.75秒,就像半個尤賽恩·博爾特一樣!

晚上我也特別高興,喫了巧克力,爸爸還說我是他的小乖孩兒。

雖然我還是不時地控制不住自己的大腦,大發脾氣,但每次老師和父母(爸爸)都會和我好好講。

當我想通了,我又覺得沒什麼了不起了……

文字是思想的綻放,是生活的縮影,尤逸軒用她的文字,告訴我們:

她的爸爸在她憂傷時給予安慰,快樂時給予鼓勵,父親在她的童年曆程裏毫無缺席。 有人說:最好的教育就是拼爹。

01父教與母教的區別

上週末,我帶着小兒子去遊樂場時,看到在攀巖牆前,好幾個6、7歲的孩子爬到一半時,就停下來了,有的甚至哭起來,他們向下求救:媽媽(爸爸),我害怕。

好爸爸,要做到這五點

幾個媽媽如出一轍,招手讓孩子下來:害怕就不要爬了,快下來吧。

而那個爸爸,雙手叉腰向上喊:沒事兒子,不要怕,爸爸在下面保護你呢。 結果就這個孩子爬到巖頂。

馮紹峯也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透露,當被問道是否會讓兒子騎車時,他第一反應是不讓,但面對鏡子重新反思,稱應該尊重孩子,支持他們的夢想。

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 男人較女人來講,更具有冒險精神、探索精神、寬容精神、求知精神,這些特點,會淋漓盡致地體現在對孩子的教育上。

孩子的生長分三個階段:一、把我抱緊點;二、把我放下來;三、別來打擾我。

這三個階段中,“把我抱緊點”是屬於母親的階段;3歲之後,進入“把我放下來”階段,此時需要父親介入,這兩個階段,是爲最後的階段“別來打擾我”做準備的。

從媽媽那裏感受到的溫暖、理解、包容;從爸爸那裏體會到的規則、秩序、抗衡、否定,二者缺一不可,爲成年後的人生打下基礎。

02父愛不可替代的影響

文學家曹文軒曾說: 對我一生來講,父親給我打了靈魂的底子。

一個寫小說的人,需要一個說事的本領。

可是這個本領從哪裏來,與我的父親有關。 父親培養了我的一種敘事能力。

他是一個非常善於講故事的人,只要他坐在那裏,周圍的人就圍過來聽他講故事。

父親的說理能力也非常強。 讓我喜歡寫作,是我的父親,如果不是他,大概我也不能到北大,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

那本陪伴過無數孩子的《草房子》,就是他爲父親而寫。 父親身上的優秀品質,使他從小耳濡目染,才成就了現在的他。

好爸爸,要做到這五點

《中國家庭教育現狀》說: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學習、性格、情感、品質、體質等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影響。

爸爸在孩子12歲之前與其建立起親密的依戀關係,極大地影響到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父愛如山,母愛似海,爸爸與媽媽學會彼此互補、平衡,才能對孩子的成長更加有利。

03父親帶大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樸鍾紅是韓國《英才發掘團》之一,從小到大,一直都是“別人家的孩子”。

在他20歲那年,只准備了10個月,就考上了很多人或許考一輩子都無法考進的韓國最頂級會計事務所,成爲公開會計師,而且工作得非常出色。

紀錄片中,他的爸爸在樸鍾紅小時候起,不僅在生活上陪伴他,也參與指導學習,還參加所有孩子上學期間的家長會,哪怕班級裏其他孩子,參加家長會的代表都是媽媽。

好爸爸,要做到這五點

英國紐卡斯爾大學進行進化中心對17000個在1958年3月的同一個星期出生的英國嬰兒進行了研究,並在其後進行長達半個世紀的跟進調查。

結果顯示,爸爸陪伴時間較長的孩子,成人後比同輩聰明和容易躋身高於爸爸的社會階層。

爸爸決定了孩子未來人生的高度。

04 好爸爸需要這麼做

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說過: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 那麼,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該如何做呢?

① 父母彼此相愛

美國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爲: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而這種聯繫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

媽媽的情緒,是家的溫度。 爸爸對媽媽越愛,媽媽情緒越好,幸福指數越高。

在家庭中,爸爸能爲孩子做的最好的事,就是愛他的媽媽;媽媽對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欣賞並推崇孩子的爸爸;而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彼此恩愛。

好爸爸,要做到這五點

② 高質量的陪伴

陪伴並不只是待在孩子身邊就可以了,陪伴是一種參與,一種滲透,身體力行地告訴孩子,我與你在一起。

《英才發掘團》裏,40個月的語言小天才,端着一桶米和各種鍋碗瓢盆到客廳開始玩,大米被灑得滿地都是,爸爸看見了,不但沒有阻止,反而坐下來一起和孩子玩起了大米。

著名教育家孫雲曉說,陪伴的質量比時間更加重要。

長期出差在外的爸爸,每天跟孩子視頻聊聊天,發發信息,也是陪伴的另一種方式。 遇到出差回家、孩子重大的節日時,帶一份愛的小禮物,既有儀式感,也是持續給孩子施加影響的意識。

③ 言傳身教

鄭淵潔曾說:我成爲父親後,繼承了父親家教的衣鉢。對於孩子,只做不說。

換句話說:閉上嘴,抬起腿,走自己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作爲父親,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是身教。

好爸爸,要做到這五點

家庭永遠是孩子的第一學校,父母如何,孩子也將如何,而父親,對孩子的影響更是超過母親。

④ 學會愛的表達

愛的表達方式有語言與行爲,對着孩子正面表達愛,而不是隱藏起來,該說愛的時候就說愛,該擁抱的時候就給一個擁抱。

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的擁抱,給孩子帶來的肯定和力量,遠遠超過媽媽的擁抱。

爸爸跟孩子要有良好的溝通,讓孩子知道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更能拉近彼此心靈的距離,增加親情的濃度。

很多爸爸都覺得,很忙,有很多事需要自己去處理,孩子有媽媽陪着就行了。

好爸爸,要做到這五點

但,孩子的一生是一部電視劇,連續劇不看可以補,但孩子的人生是補不回來的。

電影《如父如子》裏,有一段對話: ——這世界上還有很多隻有我能做的工作等着我去完成呢!沒有時間陪孩子。 ——父親也是一個只有你才能完成的任務啊!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曾經說:“我想不出,相比獲得爸爸的保護和愛,青少年還有什麼更強烈的需要。”

工作是爲了家人更好的生活,沒有什麼,比孩子和家更重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