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何祚欢(1941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及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武汉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发表出版作品200余万字。长篇评书《杨柳寨》获全国优秀曲艺(南方片)观摩演出创作一等奖,短篇评书《挂牌成亲》获全国优秀曲艺作品一等奖。入选武汉地区两届十佳演员,获湖北省首届文艺明星奖。大型戏剧《穆桂英休夫》获1996年曹禺戏剧文学评奖提名奖,由创作小说改编的同名戏剧《养命的儿子》获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

年轻的时候因为巡回演出,我到过许多县城。所见之处,多数只有一条街。崇阳县故老相传,有一种说法颇有些自豪感:“从前不出状元的县,县城只许有一条街。我们崇阳县出过状元的,所以有十字街。”一条街也好,十字街也好,反正街道少就省了取名叫号的麻烦。到县城去,叫做“上街去”、“街上去”。辨别街里的部位,也只消说“东头”、“西头”,了不起也就是“东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就这样,这些地方还要把它们叫“十里长街”。它这个十里好走,买一个烧饼从东头开始吃,一条街走穿了,这烧饼还没吃完!

汉口是汉水改道被水从汉阳“割”出去的,开始对街道的命名也极马虎。直到民国年间,民间口语还把沿河大道称为“河街”,把汉正街称为“正街”,把长堤街叫“后湖堤”或“堤上”,汉中路为“中路上”,大夹街叫“夹街上”。这当中的任何一条街,都是不能用吃烧饼来看长度的,因为你从硚口起点开始吃,不吃十个以上是绝不可能把街走穿头的。

在汉口有市肆的时候,汉正街就是汉口惟一的一条“正街”,这是相对沿河草草安窝形成的河街的叫法。后来街上有了衙署,口头上它成了“官街”。“正街”的发展延续,使它很早就是蜿蜒近十里的大街,但它的名字却是分着段叫的,什么“杨家河正街”、“石码头正街”。直到1929年汉口成了国民党时期的“特别市”,街巷命名需要规范了,才将这杂七杂八的“正街”用一个“汉”字统了起来。“汉口的正街”,全长将近八华里,在全国的“十里长街”当中,是最接近十里的,不服行么?不叫汉正街也不行!

长堤街的形成明显要晚些。它本是为保护汉正街一带的市廛不受后湖洪水侵犯,在明朝崇祯八年由汉阳府通判袁焻督修的一条长堤,叫做“袁公堤”,直到民国(甚至建国后)还被称为“后湖堤”。在明清两朝,它就是汉口的“外环线”了。后湖堤身在汉正街外围,所以它包着汉正街走了个“半转”。它的头和汉正街比齐,在硚口,尾巴却离汉正街的尾巴集稼嘴有一条大夹街的距离。后来袁公堤上民居、店铺林立,就变成了依堤而建的街。长堤街形成后也是汉口的热闹地方。清末民国初渔鼓艺人的唱词说:“来到后湖堤,一场好把戏,蹬坛子,踩软索,还有姑娘翻云梯。”

夹在长堤街与汉正街之间的汉中路、三曙街、大夹街虽然有些蛇行龟步,弯弯曲曲,但连起来还应该是一条街,但直到今天它还叫着三个名字。

汉口于1861年根据《天津条约》成为开埠的对外通商口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个无力抵抗洋人的政府,却有决心在开埠的第三个年头修起了汉口有史以来第一座城堡,而且上起硚口下至一元路,一拉就是十几里路。这座什么都抵挡不住的“城池”,经不住它里面经济发展的推动,城未倒时就有人在城外置地建房办厂开路。到了1907年,它终于被张之洞批准拆掉了,城基被改成马路,称为后城马路,后改中山马路,在它的基础上延伸的中山大道,现已是上起硚口,下至黄浦路,长达八千余米的大道了。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汉口城区说小只有“从硚口到花楼”,也就是中山大道以内,从硚口到江汉路这么一片地方。说大一点,也只能加上江汉路至黄浦路这一块。解放大道原来只有中山公园附近的一段,叫作中正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我们这一代人亲眼看见它的延伸,听熟了筑路工地上打夯打硪的号子声。这条路一上来就以宽度和长度大破纪录,也使老市长刘惠农在“文革”中挨斗多了一个“罪名”。

从我们说的这几条路,读者可能会看出点规律:它们不是叫街就是叫大道。

汉口依水而建,依水而兴。曲曲弯弯的水流走向,使它不能像大平原上的城市,依东南西北四方四正地排列,而只能按水的方向来辨别方位。硚口是汉正街、汉水街、汉中路、长堤街、中山大道的起始之处,对整条街而言,它处在汉水上游的位置,所以老汉口说到硚口就很习惯地说“硚口那高头”,又叫“上头”。相应地,在汉水和长江下游方向就被称为“下头”、“底下”、“兜(念第二声)下”。若有人在沿河大道上问利济路在哪里,就可以告诉他:“在居仁门底下,永宁巷高头。”你看,这方位不就标示出来了吗。

弄清了这一点,汉口路名的规律就容易说清楚了:

汉口的街,凡顺汉水、长江走向而建的,就叫街、叫大道。前面说的起自硚口的汉水街、汉正街、长堤街、中山大道,就是依汉水走向的。汉中路算是个不例外的例外,因为它在武圣路以上确有几处南北向的大弯拐,叫“路”也不冤。花楼街、解放大道、建设大道、发展大道也是依汉水长江走向而建。与街和大道交叉的,一般叫路。利济路交叉了沿河大道至解放大道八条街,它叫“路”。还有南京路、北京路、天津路……

如果走到了老城区,那些弯弯拐拐的巷子该怎么找?我告诉你一个绝办法:把嘴放甜些,多问几个人。不是有一句话,叫“鼻子底下就是路”么。

——选自《江城民谣》

图书信息

作者:何祚欢

出版社:武汉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年11月

内容简介:《江城民谣》是一部地方民俗散文集。

代表篇章:汉正街生存百态、俗极慕雅、“品牌效应”、风从武昌来、武汉早期的住宅区等。

——————

文字|何祚欢

排版|多拉

图片|网络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