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延慶永寧古城 藏清代絕美磚雕影壁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 崔毅飛)相比皇家建築中的影壁,永寧古城內一座民宅影壁雖規模不大,卻可形容爲“小而精”。近日,學者梁欣立先生正爲這座影壁爭取文物身份而努力。記者走訪時發現,影壁所在的清代老宅歷史上曾多次易主,究竟是誰出資建造瞭如此精美的影壁成爲一個謎。

精美影壁無文物身份 學者擔心被拆

永寧古城遺址,位於北京市延慶區,始建於明永樂十二年(1414年)。這裏曾經是塞外

軍事重鎮,城池齊整,廟宇佈局有序,但大多在解放初期被毀。2008年,北京史地民俗學會祕書長梁欣立走訪永寧城內一座老宅,精緻的磚雕影壁讓他眼前一亮,之後將其收錄進2009年出版的《北京古牆》一書。

十年間,這座影壁讓梁欣立念念不忘。最近他回訪發現,影壁所在老宅日漸凋零,有的建築已被拆除。他擔心影壁也被拆掉,那將是無法挽回的損失。

老宅多已凋零,卻遺存下一座精美的磚影壁,梁欣立先生正對其進行測量。攝/記者 崔毅飛

梁欣立認爲,這樣精美的影壁在北京比較罕見,可以說獨一無二,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科學價值。

爲確保文化遺產的安全,根據《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梁欣立近日擬寫出一份《不可移動文物認定申請表》,通過電子郵件發送給了延慶區文化委員會,希望能爲老影壁爭取到官方的文物認定。

磚雕細膩豐富 文革時倖免於難

一排十間臨街西房,中間的一間被打通開作院門,穿過門房,迎面牆便是磚雕影壁。影壁高3.3米,寬1.8米,依附於一座房屋的山牆,端莊大氣,磨磚對縫,做工精湛,磚雕手法以浮雕爲主,個別地方是透雕。

影壁最上邊是平直硬山脊,瓦頭是圓眼大嘴小鬍鬚的勇士臉譜圖案。仿木垂花檐美觀大方、雕飾有蝙蝠和喜鵲。

影壁磚雕細節豐富,動物造型栩栩如生。攝/記者 崔毅飛

壁身兩側是陽刻繁體字楹聯,上聯:吉星高照平安宅,下聯:福曜常臨積善家,類似於家訓。中心磚雕是兩隻形態各異的神鹿,一隻呈奔跑姿態,另外一隻口銜靈芝;鹿的周圍有松竹、梅、仙桃……雲中的仙鶴,行走的毛猴,如此豐富的形象集中於直徑只有55釐米的圓雕上。壁身四角的角雕,上兩角小松鼠在樹間躥上跑下,有的在啃食松球。整個壁身給人感覺寓意豐富、生機勃勃。

壁座爲須彌座式,腰部由七塊不同的花木磚雕組成。

整個影壁體量雖不算大,但內容卻非常豐富細膩、耐人尋味。《北京古鎮圖志》記載,修造這座影壁花費了一斗白銀,相當於整個宅院一半的造價。

據梁欣立介紹,在文革時期,有住戶用黃泥將磚雕覆蓋,刷上毛主席語錄,磚雕得以倖存。文革結束後,用水將黃泥沖刷掉,影壁才得以重見天日。

老宅多次易主 最早主家或爲商人

老宅大門朝西,進門後左右兩側曾經是兩個對稱院落,如今一些建築已被翻修或拆除。據永寧當地百姓傳說,這個宅子過去住着兄弟二人。如今北院的住戶姓吳,南院姓郭。

南院63歲的郭世鏡先生介紹說,他們家1938年買下南邊的宅院,已經在此居住了80年。而在他們之前,老宅曾經多次易主,在他們郭家之前是魏家、李家、吳家、程家。過去聽老人說宅子最早的主人是一位姓程(音)的富翁,外號程八翁。但這僅限於傳說。

郭先生還說,上世紀70年代,有一位北大教授被下放到他們這裏,說這座老宅有270年的歷史。這樣算下來也到了康熙年間。最近這十年,不少人慕名而來,其中有政府官員、文史學者、還有外國人。2002年有人登門要買這影壁,但遭到拒絕。大約十年前,還曾有人偷盜這上面的磚雕,所幸沒有得手。

郭先生用手指着硬壁上的磚縫,確有被撬動過的痕跡。

北京市文物鑑定委員會委員劉衛東介紹說,北京城的很多民宅影壁陸續遭到破壞,已經所剩不多,永寧古城位置偏遠,卻還能遺存有如此精美的影壁十分難得。至少應作爲文物進行登記。永寧古城已經化作歷史回憶,這座老影壁卻見證了古城昔日的輝煌。初步判斷這座影壁建造於清代,主家很可能是商人。

多知道點兒:關於影壁

影壁,又稱照壁、照牆、蕭牆,是設在建築或院落大門的裏面或外面的一堵牆壁,面對大門,起到屏障的作用。同時,它也是一種極富裝飾性的牆壁。影壁在造型上,一般來說和普通牆壁沒有多大區別,可以分爲壁頂、壁身、壁座上下三個部分。從建築材料上來劃分,主要有琉璃影壁、石影壁、磚影壁、木影壁。其中磚影壁所佔數量最多,特別是北京四合院的影壁幾乎都是磚影壁,大多存在精美的雕飾。引子《中國建築圖解詞典》

法制晚報·看法新聞原創作品拒絕任何形式刪改,看法新聞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責任編輯:郭丹(EK007)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