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養殖基地。

陳振華父親正在爲農戶傳授養蜂技巧。資料圖片

中華蜜蜂,守護着青海高原地區脆弱的生態環境,而一對父子,又默默守護着屬於瀕危物種的中華蜜蜂。

“它守着花,我守着它”——中華蜜蜂(簡稱中蜂)便是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青海青藏華峯中蜂蜂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振華“手心裏的寶”。就像陳振華所說:“中蜂是蜜蜂界的‘大熊貓’,保護貴德中華蜂就是我、爸爸和爺爺三代人的夢想與堅守。”

或許真的是名字決定了命運,“振興中華蜜蜂”,名字與職業相融,暗示着他與中華蜜蜂的不解之緣。

中華蜜蜂,

讓他品讀父親一生的夢想

打記事起,陳振華就知道,父親有好幾箱“寶貝”。蜂箱與父親“形影不離”,父親經常帶着蜂箱在貴德與西寧兩地輾轉。隨後,全家搬到了西寧,蜜蜂也被養在了家屬院裏。

由於場地狹小,蜜蜂常把鄰居娃娃蜇得哇哇哭,父親只能又說好話又賠錢。陳振華又心疼又不解,總嘀咕:“真不知道養這麼多蜜蜂幹啥,浪費時間、精力,也落不了好!”

2010年,陳振華從東北電力大學生物工程專業畢業,無意中便得知父親飼養的正是中蜂。由於西方蜂種的大量引進,咬死大批中蜂,因此,中蜂的數量急劇減少,2006年被列入《國家級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那時,青海也只有貴德和民和兩縣有少量中蜂蜂羣,其中包括陳振華父親所飼養的23羣。他覺得父親是一本厚重的書,那一刻,他才真正讀懂了父親這麼多年來的付出與堅忍。

學生物的他知道中蜂對青海山區植物的繁衍、對保護高寒地區物種的多樣性有其他蜂種無法代替的重要作用,他決定返鄉創業,保護和發展這一瀕危物種。

接着,他住進了野外養蜂帳篷。高原上強烈的紫外線和高溫天氣,讓他的兩隻胳膊就像被開水燙過一樣,疼痛難忍。白天,帳篷內悶熱難耐,帳篷外無處藏身;到了夜晚,氣溫下降到5攝氏度以下,又像進入冬天,凍得他瑟瑟發抖;蜜蜂把他眼睛蜇得只剩一條縫,嘴巴蜇成“香腸嘴”,他的表弟只住了一天就受不了回家了,只有陳振華堅持了下來。

最打擊他的一次就是一羣西蜂把他們飼養的一部分中蜂咬死了,“好不容易數量上來了,又付之東流,當時真想一把火全燒了。”陳振華說。

但中蜂忙碌的身影又在他眼前晃動,雖然它的壽命爲3到6個月,但它從不偷懶,耐低溫、出勤早、收工遲,一生都在勞動。像極了那些具有中華民族優秀品格的人,不屈不撓,勤勞勇敢、自強不息……蜜蜂用勞動“告訴”他,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一隻小小的蜜蜂都尚且如此,何況一個正值青春的人呢?

從此以後,他便沒日沒夜地幹了起來。幾年來,他當司機、拉蜂箱換場地、跑銷售、訂合同、購設備,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有時爲了按時交貨,加班到凌晨三四點更是家常便飯。

青春是奮鬥出來的。在陳振華的努力下,2015年,他的中華蜂蜜在韓國大田舉辦的第44屆世界養蜂大會上獲得了蜂蜜類國際金獎,而這也是我國蜂蜜在國際大會上獲得的最高獎項。

中華蜜蜂,

讓民族團結之花吐露“芬芳”

2014年,貴德縣常牧鎮的上崗查村、都秀村、拉德村等山村,因草場資源豐富被劃爲中蜂物種保護區。因此,陳振華和同事們經常要在山區草場裏放蜂。山區,是很多藏族羣衆的聚居地,草場,更是牛羊生存的維繫。

“這些草牛羊都不夠喫,你們的蜜蜂把我們的草喫完了咋辦?”“蜂蜜是蜜蜂的排泄物,我們不喫蜂蜜!”再加上蜜蜂還經常蜇人,不少藏族羣衆都很討厭這些“不速之客”。蜂場場長蔡佔海說:“那時候,他們讓我們把蜂箱放在不長草的地方,不光地段不好還朝我們要錢。”

每當開花時節,陳振華就在草原上開啓科普知識 “小講堂”:讓藏族羣衆將花蕊放進嘴裏,告訴他們蜜蜂不喫草,喫的是蜜珠。蜜蜂的排泄物是臭的,蜂蜜從蜜囊中來是甜的;中蜂憑其極強的授粉能力,能夠促進草原零星花種和山區低灌木的繁衍生存,從而保護生態,這就是爲什麼中蜂沒有喫草反而使得草比原來茂盛;山區的路崎嶇坑窪,藏族羣衆們經常騎摩托車出行,蜂蜜、蜂毒都有治療關節炎的功效……

漸漸地,藏族羣衆喜歡上了“渾身是寶”的小蜜蜂。不僅接納了蜂箱,還將養蜂變爲謀生的手段。蔡佔海說:“現在見我們放蜂,他們就幫忙卸車、裝車、搭帳篷、取蜜,把草長得最茂盛的地方提供給我們,有時候忙不過來,還免費幫我們管理蜜蜂,原先的隔閡沒有了,現在我們相處的親如一家,越來越多的羣衆也自願加入到了養蜂行列。”

“現在提倡‘減畜增收’,養蜂就是一種綠色新型產業。不與種植業爭土地,又不與養殖業爭飼料,既保護環境又帶動農戶致富增收。現在我帶動了六十多戶農戶走上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之路”。陳振華說。

“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而“生物自信”是陳振華口中提到的最多的詞。陳振華覺得,“生物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方面。

陳振華說:“中國是中蜂的發源地,按文獻記載,中國養蜂約有兩千餘年的歷史。人類從認識蜜蜂、飼養蜜蜂、研究蜜蜂到利用蜜蜂產品的過程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蜜蜂文化,並滲透到人們的衣、食、住、行及文學藝術、宗教、民俗、醫藥等各領域,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振華說:“習總書記說過,中國人要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裏,我們更應該把本土的蜂種飼養起來,不能過多引進西方物種,如果我們國家的本土物種都滅絕了,那麼‘文化自信’就無從談起。”

作者:欒雨嘉 來源:青海日報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