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蘇霍姆林斯基是烏克蘭卓越的教育家、教師、思想家和作家。他在帕夫雷什中學任教。擔任這所農村中學的校長、教師和教育者長達32年。蘇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暫,但他卻持之以恆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寫作;奇蹟般地寫出了40部專著、600多篇論文、約1200篇兒童小故事。蘇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師、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們的。他把自己的思維、思索、建議和見解全部傾注在了他的著作當中,即怎樣培養“真正的人”。他的文章淺顯易懂但內涵豐富,其著作中的教育思想對當下的教育也有較高的指導意義。

《育人三部曲》節選

1、在精神生活的豐富方面,我們應該成爲少年的榜樣,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在道德上我們纔有權進行教育教育者個人高尚的品格修養,他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應當成爲孩子們的不容置疑的權威,而一再證實沒有師生之間經常的精神交往,不相互深入到彼此的思想情感,內心世界就談不上與教育修養血肉相連的情感修養。

2、瓦西里亞歷山德,羅維奇認爲最有效的認知途徑就是由具體到抽象的途徑。

3、如果教師只在課堂上跟學生見面,而學生也只在教室裏感受教師的影響的話,就不能想象有情感聯繫。

4、學生對教師的信賴,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孩子在教師身上所看到的人道的典範,這些都是基本的,同時也是最複雜最明智的教育規則,教師掌握了它們就能成爲真正的精神導師,教育者最可貴的品質之一就是人性,就是對孩子們的深深的愛,父母親的親密溫存,同睿智的嚴厲和嚴格要求相結合的那種愛。

5、人的性格,思維語言都在學齡前和學齡初期形成。

6、我痛心的看到,有時由於教師把教育看成是儘可能多的往孩子頭腦裏灌輸知識,而扭曲了孩子們的正常生活。

7、這一個是由啦,他父親在戰爭結束前一天陣亡在捷克土地上,媽媽不顧一切的溺愛兒子,即使是最微最微不足道的任性的要求,他也要竭力去滿足。家裏還有外公,只要外孫能無憂無慮的生活,他甘願事事效勞。從我對這個家庭所瞭解到的情況來看,問題很清楚:六歲小兒很可能變成一個小霸王,盲目的母愛與麻木不仁一樣危險。

8、種種跡象表明,心地不善的人們在孩子心靈裏播下了不相信人和冷酷心裏的種子。

9、生活印證了一個信念。這就是:如果未能使小孩子恢復對善意和公正的信任,他就在任何時候都不可能獲得自己作爲一個人的體驗和個人尊嚴的感受。

10、我越瞭解這個人,就越發堅定的認爲,誰教育的孩子,誰纔是真正的父親。

11、有一種人,人們說它們具有心靈美,這種人絕大多數並不創立什麼功勳,他們的精神美蘊涵在與人們的相互關係之中。

12、孩子是父母精神生活的一面鏡子。我思考過各個家庭的優點和缺點,好家長身上不費力而能爲子女所效仿的最可貴的品德就是心地善良,就是善於爲他人做好事的品德,凡是那種父母能把自己的一份熱誠奉獻給人,能與他人休慼與共的家庭裏成長起來的孩子總是善良熱情、富於同情心的。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