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貿易局勢異常緊張,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最新發布的全球貿易景氣指數指出,預計今年三季度全球貿易增速將繼續放緩。

其中,出口訂單指數繼續此前兩個季度以來的下滑趨勢,航空貨物運輸、集裝箱吞吐量指數均較上季度有所下滑,增長動能不足,仍維持在榮枯線之上。

但是即使是在這一種低迷的情況之下,亞洲區域間的貿易依然彰顯出無限的活力。

據悉,亞洲兩家運營商10月26日表示,亞洲強勁的貿易增長幫助東方海和山東海豐在1月至9月期間實現了6%至9%的收入增長,並提高了每個TEU的營收。

根據DHL本月公佈的最新海運市場報告,亞洲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區,無論是在TEU量還是2019年至2022年的百分比增幅。

與此觀點相呼應的是,意大利船舶經紀商Banchero Costa表示,在2018年前7個月,亞洲佔全球出口的56%,佔進口的39%,同比增長分別爲4.1%和3.1%。

亞洲強勁的貿易增長使得總部位於香港的東方海外在前九個月的總收入激增8.7%至44億美元,其中第三季度增長7%至16億美元,每TEU的總收入增長了2.3%。

其中,東方海外亞洲和澳大利亞服務業的收入在前九個月增長了4.3%,達到近14億美元,而該地區的銷售額增長了1.9%,超過了220萬teu。

同樣,在亞洲運營着66家內部服務機構的山東海豐SITC,今年前半年盈利9180萬美元,前九個月的收入增長了6%,超過10億美元。同期,該公司營收增長7.6%,至525.50美元/teu,同比增長1.6%。

有報告稱,預計今年亞洲內部集裝箱量將達到4180萬標準箱,而預計年度集裝箱量將比2019年增長4.8%。

亞洲對歐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的出口和進口也將繼續攀升,今年對北美的出口量預計爲1900萬teu,之後每年增長2.8%。

預計今年歐洲的箱裝量將增至1,280萬teu,2019年至2022年間年增長率爲2.3%。亞洲對拉丁美洲的出口量將從410萬teu增長4.4%。

DHL稱,短期而言,由於中國國慶假期的原因,預計本月多條停航的航線將推高拉丁美洲和大洋洲的航線運價,同時也會對其它貿易造成空間緊縮。另外,吉大港的擁堵狀況有所緩解,這促使法國航運公司CMA CGM取消了在孟加拉國港口的擁堵附加費。

DHL報告稱,全球總體需求“2018年的前景穩定,保持在5%不變”,“迄今爲止,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對中國的影響有限”。

DHL強調,中國蜂蜜生產商已經通過第三國改變了美國出口,以避免關稅上漲,而其他中國製造商已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

香港嘉裏物流董事長楊榮文也強調了這種轉變,他說:“中國大陸與美國之間持續的貿易爭端正在重塑貿易路線和全球供應鏈。雖然預計兩個經濟體之間的貿易量將在不久的將來減少,但由於客戶尋求中國大陸和美國以外的替代供應來源,亞洲某些市場可能會從亞洲內部貿易增長中受益。”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