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改革開放看臺州 | 爲江河安瀾 爲百姓平安 台州連續13年防汛防颱零死亡的背後

小布有話說:

四十年彈指一揮,四十年歲月悠悠,四十年風雲激盪。

從1978年到2018年,改革開放風雨兼程,花枝彌滿。

台州灣畔,多少人和事,引領時代前行腳步,助推社會滄桑鉅變。

這些人,也許身已遠;那些事,早已成煙雲。但,留下精神從頭說,知往鑑今勵後人。

“台州發佈”推出“改革開放看臺州”專欄,陸續編髮系列報道,記錄曾經的風雲人物、標杆事件,立體呈現、精準提煉台州路徑、台州精神,爲下一個四十年臺州發展行穩致遠壘築基石。

今天,編髮第十九篇《爲江河安瀾 爲百姓平安 台州連續13年防汛防颱零死亡的背後》。

浙江,是我國受颱風影響最頻繁、影響強度最大的省份之一。而在浙江沿海的幾個地市中,我市又首當其衝。據統計,在我市登陸的颱風數量佔登陸浙江的近一半。

作爲全國防颱任務最重的城市之一,我市積極踐行習總書記“不死人、少傷人、少損失”“不怕興師動衆、不怕勞民傷財、不怕十防九空”等防颱思想,構築起社會化、網格化、標準化防汛防颱三道堅實防線,取得顯著成效。2010年,我市被國家防總授予“全國防颱風示範基地(城市)”,2006年至今連續13年實現防汛防颱零死亡。

成績背後,貫穿着以人爲本、生命至上的理念,蘊含着統籌兼顧、果斷決策的智慧,離不開嚴格責任落實、精準預警預報、科學合理調度、及時轉移避險等各環節各方面的有力支撐。

圖爲電力工人在搶修被颱風颳倒的電線杆

第一道防線

政府社會羣衆聯合作戰的社會化責任體系

10月13日,秋高氣爽。家住椒江區海門街道陶王北苑的陳福生在自家的小庭院裏,曬着太陽,聽着收音機裏播放的戲曲。

“颱風,我印象最深的有兩次。”去年剛退休的陳福生原是椒江一企業的中層幹部,在他的記憶中,1997年和2004年的兩次颱風造成影響是最大的。

陳福生所說的分別是9711號颱風和200414號“雲娜”颱風。9711號颱風正面登陸我市,恰逢風雨潮“三碰頭”,使沿海海塘全線毀壞,人員死亡194人,直接經濟損失93.3億元。“雲娜”颱風在溫嶺石塘登陸,是登陸我國大陸強度最大的颱風之一,造成全市110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達127.82億元。

痛定思痛,台州人民認識到只有建設高標準的防汛防颱綜合體系,才能給台州提供穩定可持續的發展環境。2005年,在歷經“麥莎”“卡努”等連續5次颱風後,我市提出了“民生和汛”的概念,堅定社會化防汛、全民防颱風的理念和模式。

颱風步步緊逼,防禦有條不紊。每次颱風登陸之前,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都對防颱風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強調防颱救災決不能有任何僥倖心理。颱風登陸後,市領導分赴一線檢查指導,要求全力以赴救災復產,防範次生災害,妥善安置受災羣衆。

“防汛責任體系覆蓋到政府各部門之外,還覆蓋所有行政村、防洪工程、學校、避災點、旅遊公司、船舶公司等,各類責任人共達3.8萬名。”市防汛辦工作人員介紹,鄉級以上建立防汛指揮部,村級及重要企事業單位建立防汛領導小組,各級均建立防汛預案並明確職責。每年主汛期前,從村一級開始,開展5個層級的立體式防汛隱患排查和整改督查。

第二道防線

科學精細統自爲戰的網格化防控機制

察風知雨,科學研判,超前部署;強化組織,落實措施,羣防羣控。我市高度重視災前預防,堅持把各項工作想在前、抓在前、做在前。

“百鄉和汛”工程是我市在全國創新提出的基層防汛體系載體。這項工程以鄉級爲單位,以村級爲單元,進行防汛防颱體系的標準化建設和量化考覈,建立基層自防自救和快速反映機制。

據統計,目前全市鄉鎮組建以民兵爲骨幹的搶險隊伍496支,村(社區)及企業建立機動搶險隊6000多支,共約12萬人。通過網格化摸排確定40萬防颱應轉移人員,逐一落實轉移責任人和聯繫方式。

得益於這項工程,1513號“蘇迪羅”颱風期間,在仙居縣永安溪十三都洪峯到來前,相關鄉鎮、村幹部緊急疏散近3000名露營人員,避免了重大羣死羣傷。事後,仙居縣防汛辦有關負責人感慨:“百鄉和汛”工程建立和完善網格化工作機制,實現安全防控到最後一公里,切實提升了統一指揮和“鄉自爲戰、村自爲戰”的防颱能力。

安排部署早於颱風生成,防禦佈局先於颱風登陸,轉移避險快於洪水推進。速度之快、效率之高、措施之細,離不開精準全面的監測和及時有效的預警預報。

全市細分成2600餘個網格,建立通用模型,實現13座大中型水庫、345座小型水庫,以及143條小流域、椒靈江流域、溫黃平原河網的科學調度。建設7000個物聯網監測站點,實現1.3平方公里的監測密度,監測時間縮短到5分鐘內。1700座水庫及重要山塘建立防汛巡查定位系統,70座水閘自動控制,使基層防汛更加嚴格高效。

覆蓋江河湖庫、佈局合理、觀測項目齊全的強大水文站網體系,讓指揮決策有了重要參考和科學依據。水文、氣象等部門加強聯合會商和信息共享,及時發佈暴雨洪水預警信息,提醒社會公衆採取防災避險措施。

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設在市水利局三樓。電子大屏上,記錄着風雲變幻聚散和江河湖海漲落起伏;會議室內,上演着緊張激烈的戰役,激盪着智慧碰撞的火花。

“對各種風險和考驗要有足夠清醒的估計和預判,對各項防範工作要進行再檢查、再部署、再督促、再落實。”……

分析形勢,科學預判,明確重點;商討防禦措施,指揮調度決策,協調部門聯動……這樣的防汛會商會貫穿了整個汛期,也成爲我市戰勝颱風的生動註腳。

第三道防線

高效有序履職盡責的標準化工作規範

今年7月10日上午,強颱風“瑪莉亞”登陸之前,臨海市上盤鎮武裝部聯合邊防武警組成應急搶險小分隊,提前在百里大河測試衝鋒舟。“我們按照防颱預案進行演練,全力備戰‘瑪莉亞’颱風。”該鎮有關負責人表示。

通報防汛責任人名單,加強指導培訓;深入檢查備汛情況,一對一提出整改意見;提前批覆水庫聯合調度方案,預泄騰空防洪庫容;補充物資設備,開展應急演練……和上盤鎮一樣,在臺風登陸前夕,我市啓動防颱預案,迎戰的準備早早鋪展開來。

提前預警,及時轉移,我市建立防汛防颱《工作機制》《公共規則》《預警規範》三項規範,做到在保護生命安全的過程中,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

——在啓動響應上,防指領導坐鎮指揮部,啓動Ⅱ級、Ⅰ級響應時,黨政主要領導不定期進駐防指,或親臨一線指揮防颱風工作;46個成員單位人員(AB崗)進駐指揮部辦公;Ⅰ級響應時,市長髮表電視講話。

——在公共管理上,防指可以宣佈進入緊急防汛期,可決定停課、停運、停工、停市,警力上街管制。在村居發動上,梯次組織幹部下村,颱風登陸前,鄉鎮主要領導要通過電話等方式,逐一向村兩委主要領導和企業負責人佈置防颱工作。

——在社會預警上,防空警報用於防災,按預案在全市拉響警報;電信、移動、聯通接到指令後,在短短几小時內向全市所有手機用戶發送預警信息,電視廣播不間斷滾動播報。

寧聽羣衆千聲罵,不聽羣衆一聲哭。以防爲先,以民爲重,制度配套、流程嚴密的工作規範在防汛減災中發揮着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可以說,我市通過這樣一套規範的工作機制,讓防颱組織指揮更加科學、高效、嚴密。”市防指有關負責人說。

編輯:一舟

校對:逗丁、劍風

審覈:旭敏

來源:台州新聞APP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