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档,会有三大强片对决,分别是《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

截止9月28日,三部电影均已预售票房过亿。

目前我只看过《攀登者》,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仅以此文,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给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攀登者》的一些看法,给大家参考一下。

唯一剧透:胡歌最后会"变成"成龙大哥!

如果你是准备去看《攀登者》的,建议你在正片播完后,再等大约20秒。

因为20秒之后,电影会有彩蛋,而彩蛋的戏份主要是成龙大哥的。

而电影里,胡歌和成龙饰演的角色,是同一人。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不过胡歌饰演的是年轻版的,而最后彩蛋里成龙饰演的是老年版的,因此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成龙大哥这个彩蛋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因为正片的结局,可能会让部分观众觉得《攀登者》像是爱情片;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但如果观众看了成龙大哥的彩蛋,可能才会更感觉到《攀登者》是主旋律电影,是致敬登山队,致敬那些用性命去维护祖国尊严的英雄的。

而在戏份方面,

吴京和章子怡戏份是最多的,是绝对的主角,其次是井柏然。

而胡歌,张译的戏份就相当于配角。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而成龙,就只会出现在彩蛋里,属于友情出演。

《攀登者》的不足之处

对于《攀登者》,个人觉得它主要有以下两个不足之处:

第一,就是部分感情戏有点尴尬

比如,尽管章子怡的演技非常好,但她在电影里的部分感情戏还是让人觉得有点尴尬,有点不自然的感觉。

不过,原因不在于她本身,而是部分情节的设计,以及对白的问题。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第二,电影的整体节奏控制不算太好

李仁港导演这次拍得不算太烂,但在节奏控制方面,有点欠缺。

《攀登者》的剧情,整体上紧凑感不够,没有“一环扣一环”的感觉,节奏有点分散,

对于严谨的观众来说,可能在部分剧情上,会觉得电影有点无聊。

《攀登者》的亮点

它的题材比较新颖,

以往的主旋律电影,比如《建国大业》,相信许多观众都已经看腻了,就算想看,可能都不想去电影院看;

因为以往那些常规的主旋律电影,太缺乏创新了,仿佛只是按部就班地还原历史,太千篇一律了。

而《攀登者》是以中国登山队登“珠峰”的历史为原型,以“珠峰”等雪山为主要故事场景,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这样就如同换了一个世界来讲主旋律,在场景和故事上,至少不会让观众觉得太腻。

《攀登者》的特效,还是可以的

虽然没好莱坞顶级大片那么细腻,但场景绝对不是5毛的特效。

至少在电影里,那些关于雪山恶劣天气的场景,会让观众感到震撼。

《攀登者》在描述中国登山队的艰辛方面,也做得很好。

电影部分感情戏,可能未必能打动观众;

但电影对雪山恶劣环境的描述,对中国登山队的刻画,是能让观众感受到当年登山队的不容易,感受到他们的伟大的。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在恶劣的条件下,当时的登山队,真的是为了国家的荣耀,国家的尊严,敢于牺牲自己的性命。

真实历史中,登山队的不容易,他们的艰辛,在电影里至少是能够体现出来的。

观影建议: 不要求观众精通历史,但要稍微了解那个年代!

看这部电影,也是需要观众稍微有点历史知识的。

如果对历史没有稍微的理解,电影里的某些情节,观众可能就不能完全理解。

因为电影里时间背景,是1960年到1975年,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电影里,为什么吴京第一次成功登上“珠峰”后,会被分配到工厂里?

如果观众不了解历史,可能就不能理解了。

更建议观众看看相关原型的纪录片

《攀登者》是主旋律电影,主题也许是爱国,但选取的事迹,是中国登山队的事迹。

如果观众去看相关的记录片,再去看《攀登者》,就会更有感觉,

更能感觉到当年登山队的不容易,感受到他们的伟大。

比如电影里,成龙和胡歌共同饰演的角色——”杨光“,他的原型应该就是夏伯渝。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他是中国第一个依靠双腿和假肢登上珠峰的人,

1975年,他第一次登”珠峰”的时候,因为帮助队友,失去了自己的两只小腿。

变成残疾人后,他从没放弃过自己的登山梦,

2018年,69岁,而且还是残疾的他,第五次尝试登“珠峰”,最终成功了。

当观众看完夏伯渝的相关经历,然后再看《攀登者》里关于成龙的彩蛋,就更有感触了。

胡歌最终会“变成”成龙大哥!《攀登者》观影前需知

以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你。

洞察影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