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籃球講究的高效率中,有一項過往時代被推崇,甚至是用於擔任進攻主軸的武器逐漸被邊緣化,那就是我們今天所要討論的主角—中距離。

自James Neismith發明籃球以來,這項運動就不斷被改良與精進,時至今日在科學輔助與系統性的專業化呈現,更有着各式各樣的風貌,但不變的是,人們總是試圖在這個過程中尋找最後拿下勝利的方程式。在休士頓也有這樣的一個人,他在進入NBA前並沒有太多的籃球背景,但卻靠着自己研究與計算出的結果,企圖打造一支最合理且能夠致勝的體系。魔球

莫某苟是這個世代籃球的瘋狂科學家,他將數據籃球的樣貌呈現到極致,三分線、罰球與禁區進攻,是他在鑽研多年後所悟出的道理。德安東尼到來後也代替他將想法化作場上的風貌,而馬賽克隊也確實在頭兩年具備拉下勇士王座的希望,然而,最終這場大型實驗卻尚未達到成功的結果。

在莫某苟所主張的魔球理論當中,他屏除掉了過去籃球觀念裏一項十分重要的元素,一個被籃球之神與他的傳人廣泛運用,甚至是拿來當作自己最致命威脅的進攻手段。中距離的用與不用,是近幾年被廣泛討論的話題之一,甚至也有球迷因此和球員對槓起來,「我生長在一個擁有 喬丹和科比-布萊恩特的年代,我知道中距離絕對是有其好處的。」面對粉絲在社羣媒體上針對拉文投中距離的質疑,前者選擇相信過往那些他視作偶像之人的成功當成圭臬。

事實上拉文的信仰是有根據的,將時間拉往2003年賽季,那是個新舊世代交替的關鍵時刻,這一年籃球之神選擇正式離開球場,小飛俠也正在聯盟大放異彩,而那一年也同時是勒布朗-詹姆斯進入聯盟後的第一個年份。

之所以選擇以這一年當作基礎的原因在於,自這一年開始全聯盟在中距離使用的比例上就已經開始逐漸縮減,這一年的中距離比例全聯盟依然保有35%以上,然而,這項原來許多球隊的必備武器比例卻開始逐年下降。反觀那一年的三分球僅不到20%的出手比例,卻也在此消彼漲的情況下不斷提升,兩項進攻策略則在大約2014-15賽季左右終於黃金交叉,而那一年的總冠軍名叫金州勇士。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三分和中距離所佔進攻手段比例年份圖改變

現代籃球有它自己成功的奧妙,不管是勇士或者2016年也是大量運用外圍投射作導向最終拿下冠軍的騎士,都是球隊善用三分球當成戰術主軸的受惠者。不過這個趨勢的發展卻在上個賽季多倫多奪冠後悄悄發生了變化,2018-19賽季的猛龍平均每場比賽會出手大約33次三分球,這個出手頻率大約落在聯盟平均值,就算到了季後賽他們也並未有顯著的提升,平均每場也只增加大約一球左右而已。

猛龍之所以能在不完全仰賴外圍投射的情況下奪冠,除了本季已然離隊的卡哇伊 萊昂納德外,最主要原因還是在於納斯在系統中進攻策略的分配。

以上季猛龍比賽內容當參考,即可以看出一些些端倪。例行賽中的猛龍一整季都在進行磨合,也因此他們選擇將進攻主軸放在萊昂納德身上,不過這並沒有限制球隊在系統的運作,納斯不斷在進行有萊昂納德與無萊昂納德的攻擊方式切換。當其在場上時便將他當作單打發動點,甚至以他爲中心發展進攻策略,在萊昂納德爲主軸的系統中,這名頂尖側翼在中距離單打具備殺傷敵人的關鍵,當然也代表外圍會因此獲得對手包夾他後所獲得的空檔。

不過一旦萊昂納德下了場,猛龍就會將攻擊主軸放在洛瑞與馬克-加索爾身上,不管是透過洛瑞在外圍發動攻擊,或者讓加索爾擔任策應點都能有系統性的保持進攻節奏,在本季兩者沒受傷的比賽中也可以發現這個策略。尤其在納斯的戰術主軸當中單擋是非常必要的元素,這也讓他們得以時常在中距離中運用"艾弗森切入"跑出得分空檔,不將自己受限於外圍或禁區是他們之所以能連續兩季取得成功的祕訣。

再進一步來說,猛龍的中距離也是在根本上替球隊拿下最終勝利的因果,可別忘了萊昂納德在面對恩比德防守時,所投出的那顆石破天驚絕殺正是一次中距離,若他遵循着現代籃球的思維往後退一步,那故事可能就截然不同了。

猛龍的奪冠並不止代表着勇士王朝衰落,也不僅僅只是這座從未在籃球賽場上拿過冠軍的城市解除魔咒。猛龍的歐布萊恩金盃所代表的,更是一個球風世代的交替,也同時是那些過往被遺棄又被重拾改良的武器復甦時刻。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世代

在上上個籃球世代中,喬丹統治全聯盟的方式並不是用三分球,事實上中距離纔是他的拿手武器,他整個生涯裏頭平均每個賽季投出最多三分球的那年也不過一場3顆,且生涯總結外線命中率僅三成二。然而,他卻利用自己爐火純青的中距離拿下了六次總冠軍,也在平均命中率5成的情況下成爲歷史得分第五名的存在。

相同的情況也出現在他的繼承人身上,科比進入聯盟後就繼承了喬丹的衣鉢,成爲下一個中距離大使,小飛俠生涯平均外線出手最多的時刻,是在紫金王朝最黑暗的時期。他在2005-06賽季用不可思議的得分能力擄獲了衆人目光,而當時科比的三分球之所以會投這麼多,也是因爲他自己將所有得分責任一肩扛起,不過綜觀而言,他仍並非一名優秀的三分射手,整個生涯外線命中率和籃球之神相同,但他利用更多的中距離出手,換取了歷史前四名的得分量。

效率一詞並不會出現在科比身上出現,在生涯前期與大鯊魚相輔相成的得分手段讓他年紀輕輕就拿下了三座總冠軍。於生涯中後期他稍微改變了自身打法,卻也依然利用場均出手超過10次的中距離拿下另外兩座總冠軍。

ESPN分析師Kirk Goldsberry,之前曾發佈過這麼一張過去20年來的投籃分佈圖改變狀況,這張圖幾乎可說是完美呈現新舊世代籃球間的交替,不過這張圖卻忽略了本季一些打擊魔球策略的中距離攻勢。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過去20年來的投籃分佈圖改變狀況例證

先以球隊來當成討論基準,上個賽季的馬刺是全聯盟出手最少三分的球隊,但有趣的是,他們卻是全聯盟進攻效率第六高的球隊。不過到了本季,馬刺改變了這個策略,他們試着將更多的三分球元素加到比賽當中,儘管他們的出手數依舊是聯盟第29名的存在,但卻增加了平均每場近三顆的三分球。

然而,這樣的調整並沒有讓早已垂垂老矣的陣容繼續保持西區前八,相反的,或許是因爲總教練波波維奇希望增添更多現代籃球的元素進來,反而失去球隊本質的進攻系統。尤其他們爲了讓射手福布斯能將他所擅長的外線加入進攻系統,更是忽略掉福布斯的防守效率值極低這件事,當然這絕非本季馬刺十分掙扎的主因,但確實是值得參考的依據。

不過儘管如此,聖安東尼奧依然尚未完全與季後賽無緣,之所以能夠持續航行,最主要的原因來自於阿爾德里奇的出手選擇。阿爾德里奇生涯過去13個賽季,平均外線出手數從來沒有超過1.5次,但自從聖誕節左右,他開始大量出手三分球,將平均出手數提升至約5次,而這樣的結果也帶動了馬刺的整體進攻效率,他們在11月阿爾德里奇尚未投三分球前的進攻效率值僅110,不過自12月過後卻提升到了115,也讓他們從輸球慢慢開始贏球了。

透過上述,或許讀者會認爲是三分球救了馬刺,但許多人所忽略的是,馬刺得以復活的因素是來自三分球和中距離的相輔相成。阿爾德里奇是馬刺目前陣中的第二齣手選擇,可是他過去卻幾乎都選擇在三分線之內投籃,這也因此大大限縮了球隊的攻擊空間,另一方面也讓主將德羅讚的出手空間受到擠壓,但在阿爾德里奇開始向外投球后,馬刺在進攻體系的型態卻出現了質變。

由於阿爾德里奇的外線準度,使對手在進行防守策略時會開始向外趨前,而在這樣的前提之下,就給了德羅贊更多的發揮空間。德羅贊在12月的場均得分爲20分,但在1月份過後,他卻將平均得分提升到了27分,不論是從比賽內容或數據來看,都可以非常明顯感受到這名聯盟最頂尖的中距離高手,在進攻效率方面的巨大升級幅度。

有人曾說過,目前全聯盟得到科比真傳的人是歐文,但真正與這名已故巨星有着相同優美姿勢,以及出手選擇的球員卻是德羅贊。阿爾德里奇的改變替馬刺開拓了一條新道路,不過德羅讚的再進化卻是球隊開始將勝率提升的真正關鍵所在。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球星

若提到目前聯盟當今最強的進攻大師你會想到誰?相信有些人的腦海裏此時應該會浮現歐文的影像。歐文的確是聯盟數一數二的頂尖得分武器,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歐文的進攻能力卻是建立再中距離這項基礎之上。

事實上歐文平均每場比賽在中距離的出手數也不過2.3次,他大部分所倚賴的攻擊手段仍舊是偏向外圍與禁區的撕裂,不過他的中距離卻別有用意。對歐文而言,中距離並不是他最主要的得分手段,但卻是他在三分線與切入以外的最佳選擇,這麼說或許有些多此一舉,但如果我們將鏡頭轉向真的只投三分球與切入的哈登後,你或許就能理解我爲何將歐文這個例子特別拿出來做介紹了。

另一個相當好的例子則是CJ 麥科勒姆,縱使他這個賽季的表現並不出色,但麥科勒姆仍舊是聯盟最好的得分手之一。上季季後賽拓荒者對上金塊,在主將利拉德被針對性防守鎖死時,麥科勒姆是跳出來的那個人,而他拯救撕裂之城的方式並非別的,正是以26投16中的37分中距離帶走關鍵戰役,而本季他的中距離在場均4次的出手下也有47%命中率,是他得以在進攻效率下降的前提,能維持一定得分量的方法。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上述兩名球員,我是以單體得分能力作爲基準來衡量中距離在他們得分手段中的價值,而以下我將透過幾位結合球隊體系,把中距離這項藝術發揮到極致的球星。

首先是本季首次入選全明星賽的英格拉姆,英格拉姆並非將中距離當成是自己進攻的主要武器,相反的,英格拉姆本季的進攻方式是極度現代化的,除了大量的三分投射外,他在禁區的終結能力本季也有相當大的進步。然而,之所以將他提出,源自於他本季最令人驚豔的部分—判斷力。

由於過往在湖人體系中,英格拉姆一直沒有被放在真正對的位置上,或者應該說球隊幾乎從未對他進行完整的養成方針,這也讓他在洛杉磯那幾年被迫擔任他未必擅長的角色。不過來到紐奧良後,因爲狀元錫安尚未歸隊的因素,讓英格拉姆有了更多的出手機會與空間,而他也趁着這段期間摸索出了最適合自己的進攻手段。在這樣的前提下,英格拉姆也成了球隊最爲依賴的攻擊武器,其個人單打也變成總教練在一些場合時的必要運用形式。

最好的例子無疑就是在一場對上10連勝爵士的比賽中,相信讀者應該會能夠更深刻感受到,英格拉姆在自身判斷力提升後,結合中距離的進攻方式,成爲得以在最終戰勝當時手感相當火燙爵士的關鍵。

接着就不得不提到本季出手中距離最多的球員之一威斯布魯克,馬賽克隊總管莫某苟曾說過,在執行威斯布魯克和保羅交易案的理由,是因爲他相信威斯布魯克將會帶給這支已經定型的馬賽克隊一股全新能量。這個想法在季初其實廣受不少球迷們質疑,尤其在雷霆本季競爭力依舊的情況下,更顯馬賽克隊的尷尬處境,不過這項質疑在1月份過後卻煙消雲散了。

之所以不再受到質疑,最大的理由無疑來自威斯布魯克自身的改變,原先在12月以前平均每場比賽外線出手數超過4次的威斯布魯克,在1月過後將出手次數調整至2次。經過這個調整過後,以威斯布魯克爲主體進行攻擊的策略,讓馬賽克隊原先扶搖不上的戰績有所提升,且在哈登本身狀態下滑相當明顯的情況下,威斯布魯克幾乎成了球隊唯一能依靠的那個人,而他本身較爲穩定的中距離,也成爲他除了撕裂禁區之外,能夠維持進攻高效率的原因。

威斯布魯克本季平均在15至19尺的出手爲3.3次,是聯盟次多的球員(第一是阿爾德里奇),這項完全違背魔球理論的出手攻擊手段不僅沒有讓休士頓的火力下滑,反而讓馬賽克隊找到了更加多元的進攻手段。

由於全聯盟經歷了兩個賽季的洗禮,大部分球隊都已經知道要如何對付這支聯盟最極端的隊伍了,因此許多球隊對馬賽克隊所採取的手段除了緊縮防守外,就是完全的趨外防守,甚至不惜透過包夾方式迫使持球者在外圍動彈不得。但正因如此,反而讓總教練德安東尼找到了破解方法,也就是透過威斯布魯克本身的中距離,在緊縮和外擴的防守中獲得足夠出手空間打擊敵人,而這也可以當成是爲何馬賽克隊需要透過交易卡佩拉來提升戰力的理由,因爲在德安東尼系統中強調空間的部分,若除了威斯布魯克外還有卡佩拉在禁區等待,幾乎會讓這套體系無法完全發揮。

在交易來考文頓後第一場對上湖人的比賽,就不難發現馬賽克隊能夠打敗這支西區第一名的球隊,並非僅仰賴三分球與球星單打,更重要的是,湖人幾乎拿投中距離的威斯布魯克沒有辦法,也因此即便陣中沒有一名球員超過6尺7寸,馬賽克隊仍然戰勝了擁有全聯盟頂尖內線戰力的湖人。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最後則是萊昂納德,前面在上季猛龍的部分,就已經強調過這名頂尖球星在中距離單打的重要性,之所以在這裏再提一次是因爲本季快船的戰術策略。我曾在先前一篇文章中,提過快船是這個世代最接近未來籃球的存在,也曾經和本站其他作者在留言區討論過個人對於快船體系的看法,快船本季是除了湖人外最被看好的隊伍,其理由不外乎來自球隊系統及星度,然而,賽季來到了一半卻似乎並非完全按照季前所想像中的發展。

「快船朝着未來化的籃球型態前進,當場上陣容並無主要持球者,且每位球員皆具備傳球能力的情況下,對手在進行防守時所面臨的挑戰肯定更加巨大。」這段話是我在探討快船體系的文章中所提及,若有看比賽內容卻不難發現,儘管快船確實沒有特定的持球者,但目前能讓球隊這套系統持續運轉的關鍵還是來自單一球員,也就是萊昂納德。

萊昂納德是本季出手最多中距離的球員之一,距離從5尺到19尺的前十名皆可窺見他的身影,這名頂尖球星在15至19尺的中距離出手命中率是極爲誇張的54%,這不單單只是他自己本身最常運用的攻擊手段,也同時是總教練裏弗斯在目前球隊系統尚未運轉完全的殺手鐧。快船本季在外線的平均出手僅排名聯盟第16名,且中距離出手總數排在聯盟第十名,但他們的進攻效率卻出奇的得以排在第六名,幾乎違背了現代籃球遵循三分爲王道的理念。

萊昂納德之所以能成爲聯盟最頂尖的進攻手之一併非偶然,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名全能側翼所具備的一手中距離纔是根本。

首先,萊昂納德本身於外圍就具有一定程度的威脅力,這讓對手不敢疏於​​對他三分球的防守,因此一旦對手過於向外線壓迫時萊昂納德便會向內進行試探,前者在進攻上最有破壞力的進攻方式是透過自身節奏感來帶動攻擊,而此時進到三分線內禁區之外的肘區即爲最佳出手位置。

在這個位置出手除了他自己本身的準度外,也能在一定程度內吸引對手進行包夾,此時若他再將球權向外分就可以讓隊友產生空檔,這讓萊昂納德在這個位置可以有三種進攻選擇,除了自身出手與外傳外,還可利用切入甚至是透過與隊友的擋拆來取得分數。這也同時印證了無論哪個時代,若有一手優秀的中距離,仍會是全聯盟最優秀的球星。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總結來說,現代籃球的貫徹並非中距離的滅絕,相反的,爲了對抗現代籃球的趨勢,中距離反而成了不可或缺的存在,甚至成爲許多球隊在執行戰術層面的重要策略。從科比到卡哇伊,中距離的藝術將永不滅,並以另一種形式讓世人追尋贏球的未來。

911的意外改變了全美國,而科比的離世則將他的精神流傳到了全世界,套一句我個人最尊敬前輩所說的話:「一個人的價值不僅僅在於他活着時是怎麼樣的姿態,而是他離去之後,留下多少給這個世界。」

科比留下的不僅僅只有曼巴精神,他那優美如畫的中距離姿態,更是現代籃球所缺乏的藝術感。未來我們只能在歷史的痕跡中品味這名當代最偉大球星的中距離跳投,但或許有一天他的這項技藝將會成爲未來籃球拿下冠軍的方法也說不定。本文將獻給已故的傳奇中距離巨星—科比-布萊恩特。

從科比到萊昂納德-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