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6日 农历九月十八天气 小雨转多云 北风4-5级 1~12°C

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

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进行时

本期内容提示

■ 10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志远一行到奈曼旗东明镇东明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 10月2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贺海东到八仙筒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

■ 10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志刚深入到所包联的土城子乡、青龙山镇督导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 全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暨奈曼旗嘎查村主任培训班在奈曼旗委党校开班

■ 10月25日,奈曼旗召开全旗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

■ 重点关注

■ 精准扶贫在行动

■ 信息速览

奈 曼 要 闻

●10月24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志远一行到奈曼旗东明镇东明村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并组织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座谈会上,梁志远认真听取东明镇扶贫工作汇报,并对下一步扶贫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他强调,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对照认领全市提出的九大方面49条问题,逐项认真落实整改工作,确保整改彻底。要严明工作纪律,强化督查管理力度,完善奖惩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帮扶干部沉到基层,查实情、访真贫,以务实苦干的作风,精准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10月25日上午,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贺海东到八仙筒镇调研指导脱贫攻坚工作。贺海东一行到八仙筒镇双兴村,与驻村工作队嘎查村两委班子举行座谈会,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他强调,我市的脱贫攻坚工作进入关键时刻,要层层压实责任,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精准施策,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工作各项任务。在驻村工作队驻地,贺海东详细了解驻村工作队日常工作生活情况,叮嘱工作队员们要用心用情做好帮扶工作。贺海东还到八仙筒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详细了解八仙筒镇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对八仙筒镇通过司警法信联调联动等多元机制化解基层矛盾的做法给予了肯定。

●10月25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志刚深入到所包联的土城子乡、青龙山镇督导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组织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及部分村第一书记、村“两委”班子召开座谈会。李志刚要求,要认真地落实好中央各项精准扶贫政策,务必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在识别、帮扶、措施、效果等方面切实做到精准,把“四个落实”、“八个必看”等扶贫要求落实落细;要切实发挥基层党委、党支部的作用,通过发展产业、壮大集体经济等方式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近日,全区嘎查村党组织书记暨奈曼旗嘎查村主任培训班在奈曼旗委党校开班。旗委副书记李玉山出席开班仪式并讲话。据悉,本次培训班为期5天,培训内容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健康扶贫政策解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通辽市各旗县市区102名嘎查村党组织书记及奈曼旗363名嘎查村(分场)委员会主任参加培训。

●10月25日,奈曼旗召开全旗脱贫攻坚工作调度会。旗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史明显主持会议,旗领导包连山、鲍春光参加会议。会上通报了旗委书记张华到大镇常胜村、吉格斯台嘎查督导脱贫攻坚时发现的问题及整改落实要求。会议强调,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肩负起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针对通报中发现的问题,要举一反三,扎实做好整改落实工作,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务实的举措、精准的思路,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持续抓好扶贫干部队伍建设,严格遵守“五天四夜”工作制,各派出单位要为驻村干部提供坚强保障,确保驻村干部真正安下心、铺下身、扎下根、扎实开展驻村工作。要严格履行程序,严格把握质量,按时按质做好信息采集、数据录入、审核校对工作,确保扶贫信息真实精准。

(以上信息由旗委办综合整理)

重 点 关 注

●近日,奈曼旗与佰客云(北京)区块链科技有限公司及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瑞图生态达成战略合作。三方将联合成立“奈曼旗生态发展基金”,该基金用于奈曼旗区域内的环境治理、生态工程、旅游项目的投资。该合作依据奈曼旗十三五规划,延长资源型产业链条,构建“三大产业、五个基地”的发展格局,将就固废综合利用项目、尾矿区域治理及生态修复项目、沙产业发展及百工小镇项目及怪柳景区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开发及建设。

精准扶贫在行动

●通辽交通投资集团多措并举助力东明脱贫攻坚。在帮扶东明镇塔布郎村过程中,帮助贫困户通过企业分红,购入驴、基础母牛、基础母羊等方式发展脱贫产业。开展走访慰问,解决贫苦户生产生活困难。组织集团和所属子公司及全体员工,向奈曼旗东明镇塔布郎村捐入产业扶贫资金近24万元,拟与奈曼旗塔布郎村宏磊养殖合作社合作,成立肉牛养殖投资公司,带动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庭院经济”托起了沙日浩来镇赵凤云夫妇的脱贫致富梦。赵凤云、刘文玉夫妇是沙日浩来镇黑鱼泡子村桑树沟组的2016年脱贫的建档立卡户,在选择产业模式时,赵凤云夫妇利用扶贫资金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两栋大棚种植蔬菜,正是这“庭院经济”发展模式,托起了夫妻二人的致富梦。现如今不但收回了建棚的成本,还扩大了规模,每年都有近万元的收入。

信 息 速 览

●近日,著名青年歌手科尔沁夫一行到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中心校,为学生们捐助了精美的蒙古族演出服40套,解决了孩子们没有演出服的困难,对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起到了极大作用。

●近日,新镇大营子“8·3”特大暴雨水毁塘坝修复工程完工。工程总投资68.7万元,重建大坝坝顶长度71米,坝顶宽度6米,动用土方2.17万立方米,石方1300立方米,混凝土100立方米。此塘坝的修复为北大营子村1020亩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

●10月25日,全旗农村青年创业事迹报告会在旗委党校召开。10名农村青年致富典型被授予“全旗农村青年创业之星”称号。部分受表彰先进个人就各自创业事迹作了报告。

上级媒体看奈曼

●近日,内蒙古客户端以奈曼旗:甘薯成了“摇钱薯”为题,对奈曼旗发展甘薯产业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进行了深入报道。

详情请滑动屏幕观看:

【丰收的味道】甘薯成了“摇钱薯”

内蒙古客户端

秋来农物熟,乐享丰收喜。眼下正是甘薯的采挖季节,通辽市奈曼旗青龙山镇3万亩甘薯成熟了,田间地头到处都能看到农户们忙碌的身影,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种植大户于凤军在得力营子村承包了400亩土地种植甘薯。走进他家的甘薯地,只见一个个色泽鲜艳的甘薯已翻出地面,工人们正忙着捡拾、挑选、归拢、装筐。“目前估算,每亩地产量能有4000斤左右。按照现在的行情,400亩地毛收入就有100多万元,效益非常不错。”于凤军高兴地说。

青龙山镇位于奈曼旗南部,属燕山余脉的一部分,是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区,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点非常适合甘薯的生长,该镇家家户户种植甘薯已成为传统。因其耐旱耐贫瘠的特点,很长一段时间,甘薯就是当地农民的主要口粮,被称为“保命粮”。而今,甘薯又凭借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甘甜香糯的口感成为人们餐桌上的佳肴。

青龙山镇内的互利村、青龙山村等村子都在发展甘薯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甘薯村。但干旱少雨的气候和靠天吃饭的农业现状,严重影响着当地甘薯种植的规模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产量低下、销售困难等因素使得青龙山甘薯一直是藏在深山里的“闺秀”,鲜为人知。

为了让甘薯种出高产量、卖出好价钱,青龙山镇积极引导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发展甘薯产业。2012年,互利村率先尝试,成立了甘薯种植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和发展订单扩大甘薯种植规模,还建设了甘薯鲜储库和粉条加工生产线,逐步解决薯农的种植、销售之忧。有了合作社的带动,互利村甘薯种植面积由曾经的100亩扩大到今年的近5000亩,价格也由每斤几毛钱涨到近2元钱,甘薯由“保命粮”变成致富的“摇钱薯”。

甘薯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品种不断更新,产业快速发展。该镇还为由甘薯淀粉制作而成的粉条注册了“青龙山”商标。有了“身份”,粉条的销售渠道日益拓宽,产品远销北京、天津、辽宁等地,逐步成为甘薯全产业链的重要支撑和增长极。

有了梧桐树,引来金凤凰。2016年,内蒙古腾格里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落户青龙山镇,牵头建设总投资10亿元的薯类产业园项目,为拉长甘薯产业链条,促进甘薯产品研发、精深加工增值以及开拓市场打开了希望之门,也为吸附带动农民高水平、大规模参与甘薯全产业链提供了平台。如今,占地30亩的甘薯工厂化育秧基地、1.4万平方米的甘薯存储窖、5430平方米的淀粉和粉条加工车间已经投产,还建成占地300亩集手工粉条制作、生态种植、观光食宿为一体的特色民俗旅游村——中国手工粉条第一村。

有了龙头企业保驾护航,青龙山农民种植甘薯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薯农和合作社全部与内蒙古腾格里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保底收购合同,并由企业为订单种植户提供秧苗、肥料、技术指导和机械服务。以农民负责种植和劳动力提供、合作社负责管理和技术指导、企业负责加工和销售的“产”“加”“销”为一体的甘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

经过几年探索实践,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村企联建、村企合作等多种发展模式,青龙山镇甘薯种植面积从1万亩一跃提升到3万亩,亩产更是从2000至3000斤提高到4000斤以上。目前,已形成了互利村、平房村、得力营子村、青龙山村4个甘薯专业村。相对集中的种植区域和种植规模,为甘薯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条件,曾经的“保命粮”也变成了现如今产业发展的“大梁”。

【2018端午活动精彩瞬间】

摄影/王树学

编辑:张庆英 宋小伟

审核:刘松涛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