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居房、喝上自来水、走上舒心路、用上平价电、免费上学校、住院能报销,这固然是政府送给群众的幸福账单,但要想让群众持续脱贫、长久脱贫,产业扶贫就显得尤为重要。后所镇为了破解群众致富门路狭窄、发展后劲不足的问题,结合镇情提出了“1N相加出真招,五子连环见实效”的产业发展思路,让贫困户们在家门口就轻松愉快地享受到了扶贫红利和产业成果。

位置边远偏僻、土地零碎瘦薄、石漠化严重、气候高寒冷凉的后所镇岩上村委会,发展传统种植业投入大、收成少。7个自然村都曾经陷入越穷越种、越种越穷的恶性循环。要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2020年现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岩上村委会按照资源禀赋、市场导向和区域经济的理念,构建特色优势扶贫产业体系,阔步走向“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之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现实。这当中,通过“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以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随着品种端的特色优势明显、种植端的标准化实施、养殖端的集群化发展、加工端的科技化生产、销售端的品牌化经营以及全产业链大数据追溯系统的建设,该村的花椒种植、生猪养殖等高原特色产业将凭借着高品质和不断提升的市场竞争力,让企业、贫困户、政府三方合作共赢。

“我到全国各地考察这个花椒,考察转来呢,富源县后所镇这里呢我上来看以后这里土地适合种花椒,它气候冷凉,(生长)周期长,它的品质就更好一些。现在我种了1250亩花椒,带动750户贫困户,让他们大力的发展,今后让他们种得出来,卖得掉,让大家得到最大的受益。”后所镇岩上万佳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定柱说。

后所镇岩上村委会水银厂村贫困户陈粉存告诉记者“在我们这些地方,反正又瘦、土地又薄,种庄稼也没有好多收入。他们公司来这里搞这些开发么,对老百姓也有利益,打工呢也有做处。种花椒呢这些建档立卡户、扶贫户呢前年分着800元,去年是1200元,像这种打工的么,一来做都是一天挣得到70块钱,屋里反正也照样管得到,收入也有点,公司红火么大家都有利益,个个都有点收入。”

四面出击育产业,八方合力促增收。近年来,后所镇在产业扶贫工作中,坚持“政府规划引领,经营主体带动,尊重群众意愿,把握市场规则,订单保底收购,确保边际效应”的扶贫产业发展思路,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优化布局、因村施策,发展各具特色的优势产业,积极探索创新产业发展方式,努力构建支撑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产业体系,为巩固提升脱贫成效、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2019年6月该镇虽然通过了评估验收并顺利出列,但镇党委政府仍以打造高效扶贫产业为切入点,结合地理优势、自然资源优势、农业发展瓶颈问题、农村农民实际情况,精心思索、深入调研,全面总结农业、分析农业,扬长避短,慎重决策,以实的作风调研问题、以诚的态度广纳良言、以铁的意志跟踪落实,打出农业发展组合拳,走出了一条突破农民思想、突破市场瓶颈、突破传统模式、突破生产效益的农业发展路子。

1N相加出真招,五子连环见实效。后所镇大力发展以优质菜、果、椒、药、薯和猪、牛、羊、鸡为重点的特色生态产业,形成了“东椒西芋、南药北麦、中部蔬菜、面上干果牛羊”的扶贫产业格局。机耕道路、灌溉管网、温室大棚、标准化圈、贮藏保鲜库房……立足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以八大现代高效农业建设为支点,后所镇扶贫产业走向了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产品商品化、经营集约化的发展新路。后所镇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的务实举措,使昔日的穷乡僻壤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变靓。“五子连环”扶贫模式即:

一是盘清底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今年以来,该镇党政主要领导结合近年来农业农村工作、脱贫攻坚工作,深入一线、深入站所、深入龙企业对发展农业的比较优势、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情况、农业促收情况、生产模式等进行专项调研10余次,找准制约、影响农业特色化、精品化、高效化发展的问题,充分掌握利农、富农优势,为明确农业工作思路、调整发展措施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在年初召开的后所镇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全镇农业发展思路,提出充分把各类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帮民富,在与会的77名代表中产生强烈反响、热烈讨论,纷纷提出“金点子”“银主意”,收到代表的意见建议12条。为进一步盘活全镇农业发展资源,该镇征集了农技、扶贫、国土、水务部门提供的全镇的农业发展现状、农业龙头企业现状、贫情分析、土地及水资源情况,为全镇农业谋篇布局提供支撑数据。结合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全面统计全镇劳动力、乡土人才、农业龙头企业、闲置厂房校舍,按照“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的“三变”原则,引导农户将土地、闲置房产、劳动力等要素资源,通过股权量化等方式与产业和市场主体捆绑发展,紧紧抓住资源优势,通过发展特色农业转化为经济优势。

二是搭好台子,让产品资源变市场资源。通过调研找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对接程度低形成的农产品销售瓶颈和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是束缚群众思想、制约农业增效的主要因素,该镇出实招、出真招破解这一客观难题。第一是引进龙头深度对接市场。秉承“服务三农、服务投资”的理念,通过推动土地流转、配套基础设施、加强企农协调等措施优化农业投资环境,引进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动订单式、集约化生产,引进云南众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辣椒产业、富源盛泉果蔬有限公司发展无公害蔬菜、富源县龙润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发展中药材、云南善馨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软籽石榴产业。2019年,新增海达食品、曲靖云麻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投资,全镇农业龙头企业达到14家,以订单保低收购方式建立企农利益联结机制,借助龙头企业与市场较高程度对接优势,畅通销售渠道。第二是建设冷库缓冲入市高峰。扶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建设起永旺冷链物流中心、老牛场冷库,创建了农产品储存、加工、中转销售的基本平台,为农产品的错峰销售、延时销售、差价销售提供了有利条件,降低农产品季节销售的市场风险,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第三是强化生产组织措施。组建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32家,其中魔芋9家、中药材4家、马铃薯1家、综合类18家,通过专业合作社将分散的种植户组织起来,实行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和服务规程、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质量标准、统一销售,进一步夯实产业化经营基础。

三是选准路子,促特色农业成精品农业。坚持“因地制宜、加强统筹、合理布局、讲求实效、因户施策、长短结合”的原则, 充分考虑区域内各片区自然条件的实际,坚持实用主义,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先,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学编制农业发展规划,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活干, 完善以往“龙头企业+农户”等单一的生产联结模式,借助产业扶贫政策,成立1个扶贫开发公司,构建“1+N”六种模式变生产连接为利益连接,由扶贫开发公司牵头制定兼顾各方利益的合同,强化合同执行,倾力打造效益明显、惠及各方的优势扶贫产业,把优势扶贫产业推向全镇发展,变成惠及全镇农民的惠民产业。以六种模式,形成了“租金收入、效益分成、保底分红、固定收益”等利益联结机制。首先是采取“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由富源县扶贫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后所分公司、各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曲靖市麒麟区恒丰祥农业专业合作社签订产业扶持三方合作协议,种植剑春白萝卜1200亩,共覆盖59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统一购种、保底收购。其次是采取“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村党总支+合作社+贫困户”。以镇扶贫开发公司为平台,村党总支为引领,选取有优势的专业合作广泛吸纳贫困户。再次是采取“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村党总支+合作社+龙头企业+贫困户”引进众益辣椒有限责任公司,贫困户在村级合作社帮助下参与辣椒产业基地建设,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实行保护价收购,价格随行就市。按照每亩补助800元,实现统一品种、统一技术指导和栽培规格,统一肥料农药、统一收购,通过订单农业稳定契约关系,通过价格保护与协调机制稳定辣椒市场价格,让农民有钱挣,让企业有原料、能盈利,稳定了农民生产、降低种植成本、增加产量和提高产品的品质,增加种植户收入。第四是采取“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村党总支+储存加工平台+农业龙头企业+贫困户”模式。依托永旺有限公司,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入股,建立永旺冷链物流中心,形成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经营,带动贫困户参与分红。第五是采取“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村党总支+农业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模式。鼓励土地流转、实行产业托管,我们鼓励引导群众把闲置的土地进行流转盘活,把管理不善的产业进行托管,让龙头企业和产业大户集约化经营,增加群众财产性、劳务性收入。第六是采取“镇级扶贫开发分公司+村党总支+农业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一般群众”模式。把优势扶贫产业打造成惠及全民的富民产业,让建档立卡以外的其他农户通过发展优势产业增收。全镇12个村社区,每村选择1-3个产业、一主两辅进行布局。2019年,重点巩固提升猕猴桃、花椒、软籽石榴等3个长期产业和辣椒、白萝卜、魔芋、藜麦、中药材等5个短期产业,培育发展香叶天竺葵、工业大麻。全年种植蔬菜3000亩、魔芋15000亩、辣椒5000亩、白萝卜1500亩、藜麦870亩、中药材12000亩、工业大麻200亩,新建猕猴桃示范园100亩,巩固提升猕猴桃310亩、花椒1800亩、软籽石榴551亩。

四是弹好调子,让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在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中,做到业业兼顾、企农兼顾、种管兼顾、产销兼顾,十指弹钢琴,让每一个产业都能成为群众增收渠道。第一是强化方案制定,做到一业一方案、一村一策略,切实将产业的计划布局落到实处。第二是强化技术推广,以田间技术培训为主要方式,将各品种的栽植技术、管理技术推广到户到人。第三是强化合同约束,注重企农、企村等多边合同的可执行性,引导诚信生产和经营,监督合同执行到位。第四是强化市场对接,新建电子商务服务站,通过互联网、微商等现代推销载体,加强对产品信息的网络发布,帮助企业和农户拓宽销售渠道。通过引导、扶持、帮助等措施,推动各类特色产业争鸣发展。

五是发放票子,让农民的股金变现金。产业发展最终的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农户增收,让他们的腰包鼓起来。2018年全镇共投入产业资金1074.31万元,带动社会投入5018.71万元,扶持和带动4673户群众发展辣椒、软籽石榴、白萝卜、猕猴桃、花椒、藜麦、蜜蜂养殖、生猪养殖等产业,其中蜜蜂养殖、生猪养殖等产业由群众按照入股或受委托管理的方式参与,实现了全镇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按照“三年红利一次返、提前返”、“管理工时费、土租金”按时发等方式,分红获益316.8万元,惠及建档立卡贫户10141人,带动一般户23958人发展相关产业。

“近几年来,后所镇按照“1N相加,五子连环”的扶贫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一是盘清底子,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二是搭好台子,让产品资源变市场资源;三是选准路子,让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四是弹好调子,促特色农业成精品农业;五是发放票子,让农民股金变现金。目前,形成了八大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格局,共种植魔芋1万5千亩、辣椒5千亩、花椒1831亩、藜麦870亩、蔬菜3千亩、草莓567亩、山药育种310亩、猕猴桃410亩,惠及建档立卡户2438户、带动一般户23958户发展相关产业。”后所镇党委书记杜学虎介绍说。

后所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突出“思想脱贫脱穷志、易地搬迁搬穷窝、基础攻坚改穷路、产业扶贫调穷业、生态扶贫治穷坡、医疗扶贫医穷病、教育扶贫断穷根、美丽乡村换穷貌、社保兜底保穷人、党建扶贫强穷村”十项攻坚重点,精准发力、有效发力,如期实现了脱贫目标,让贫困户摘掉了穷帽。如何巩固脱贫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使脱贫与振兴无缝对接、接续发展呢?围绕这一命题,该镇开始了精准施策、靶向出击、卓有成效的追赶跨越。

“为持续巩固扶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项目随着产业走,产业随着设施布”的原则,在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现代化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农业产业的发展层次和水平,真正让产业鼓起群众的“钱袋子”,转起村集体经济运行的“金轮子”。杜学虎说。(曹振宇 贺安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