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脫貧攻堅工作中,讓貧困羣衆住上安居房、喝上自來水、走上舒心路、用上平價電、免費上學校、住院能報銷,這固然是政府送給羣衆的幸福賬單,但要想讓羣衆持續脫貧、長久脫貧,產業扶貧就顯得尤爲重要。後所鎮爲了破解羣衆致富門路狹窄、發展後勁不足的問題,結合鎮情提出了“1N相加出真招,五子連環見實效”的產業發展思路,讓貧困戶們在家門口就輕鬆愉快地享受到了扶貧紅利和產業成果。

位置邊遠偏僻、土地零碎瘦薄、石漠化嚴重、氣候高寒冷涼的後所鎮巖上村委會,發展傳統種植業投入大、收成少。7個自然村都曾經陷入越窮越種、越種越窮的惡性循環。要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實現2020年現有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巖上村委會按照資源稟賦、市場導向和區域經濟的理念,構建特色優勢扶貧產業體系,闊步走向“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之路,讓“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成爲現實。這當中,通過“資金跟着窮人走,窮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產業走,產業跟着市場走,以產業發展帶動羣衆脫貧。”隨着品種端的特色優勢明顯、種植端的標準化實施、養殖端的集羣化發展、加工端的科技化生產、銷售端的品牌化經營以及全產業鏈大數據追溯系統的建設,該村的花椒種植、生豬養殖等高原特色產業將憑藉着高品質和不斷提升的市場競爭力,讓企業、貧困戶、政府三方合作共贏。

“我到全國各地考察這個花椒,考察轉來呢,富源縣後所鎮這裏呢我上來看以後這裏土地適合種花椒,它氣候冷涼,(生長)週期長,它的品質就更好一些。現在我種了1250畝花椒,帶動750戶貧困戶,讓他們大力的發展,今後讓他們種得出來,賣得掉,讓大家得到最大的受益。”後所鎮巖上萬佳牧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定柱說。

後所鎮巖上村委會水銀廠村貧困戶陳粉存告訴記者“在我們這些地方,反正又瘦、土地又薄,種莊稼也沒有好多收入。他們公司來這裏搞這些開發麼,對老百姓也有利益,打工呢也有做處。種花椒呢這些建檔立卡戶、扶貧戶呢前年分着800元,去年是1200元,像這種打工的麼,一來做都是一天掙得到70塊錢,屋裏反正也照樣管得到,收入也有點,公司紅火麼大家都有利益,個個都有點收入。”

四面出擊育產業,八方合力促增收。近年來,後所鎮在產業扶貧工作中,堅持“政府規劃引領,經營主體帶動,尊重羣衆意願,把握市場規則,訂單保底收購,確保邊際效應”的扶貧產業發展思路,立足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優化佈局、因村施策,發展各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積極探索創新產業發展方式,努力構建支撐高質量跨越發展的產業體系,爲鞏固提升脫貧成效、實現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基礎。2019年6月該鎮雖然通過了評估驗收並順利出列,但鎮黨委政府仍以打造高效扶貧產業爲切入點,結合地理優勢、自然資源優勢、農業發展瓶頸問題、農村農民實際情況,精心思索、深入調研,全面總結農業、分析農業,揚長避短,慎重決策,以實的作風調研問題、以誠的態度廣納良言、以鐵的意志跟蹤落實,打出農業發展組合拳,走出了一條突破農民思想、突破市場瓶頸、突破傳統模式、突破生產效益的農業發展路子。

1N相加出真招,五子連環見實效。後所鎮大力發展以優質菜、果、椒、藥、薯和豬、牛、羊、雞爲重點的特色生態產業,形成了“東椒西芋、南藥北麥、中部蔬菜、面上乾果牛羊”的扶貧產業格局。機耕道路、灌溉管網、溫室大棚、標準化圈、貯藏保鮮庫房……立足市場需求,優化產業佈局,以八大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爲支點,後所鎮扶貧產業走向了佈局區域化、生產規模化、產品商品化、經營集約化的發展新路。後所鎮獨具特色的產業扶貧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務實舉措,使昔日的窮鄉僻壤實現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變靚。“五子連環”扶貧模式即:

一是盤清底子,化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今年以來,該鎮黨政主要領導結合近年來農業農村工作、脫貧攻堅工作,深入一線、深入站所、深入龍企業對發展農業的比較優勢、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運營情況、農業促收情況、生產模式等進行專項調研10餘次,找準制約、影響農業特色化、精品化、高效化發展的問題,充分掌握利農、富農優勢,爲明確農業工作思路、調整發展措施提供重要的決策依據。在年初召開的後所鎮四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全鎮農業發展思路,提出充分把各類農業資源優勢轉化爲經濟優勢,做強做優特色農業幫民富,在與會的77名代表中產生強烈反響、熱烈討論,紛紛提出“金點子”“銀主意”,收到代表的意見建議12條。爲進一步盤活全鎮農業發展資源,該鎮徵集了農技、扶貧、國土、水務部門提供的全鎮的農業發展現狀、農業龍頭企業現狀、貧情分析、土地及水資源情況,爲全鎮農業謀篇佈局提供支撐數據。結合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工作,全面統計全鎮勞動力、鄉土人才、農業龍頭企業、閒置廠房校舍,按照“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民”的“三變”原則,引導農戶將土地、閒置房產、勞動力等要素資源,通過股權量化等方式與產業和市場主體捆綁發展,緊緊抓住資源優勢,通過發展特色農業轉化爲經濟優勢。

二是搭好臺子,讓產品資源變市場資源。通過調研找準農民、農民專業合作社與市場對接程度低形成的農產品銷售瓶頸和農產品市場價格波動是束縛羣衆思想、制約農業增效的主要因素,該鎮出實招、出真招破解這一客觀難題。第一是引進龍頭深度對接市場。秉承“服務三農、服務投資”的理念,通過推動土地流轉、配套基礎設施、加強企農協調等措施優化農業投資環境,引進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推動訂單式、集約化生產,引進雲南衆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發展辣椒產業、富源盛泉果蔬有限公司發展無公害蔬菜、富源縣龍潤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發展中藥材、雲南善馨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發展軟籽石榴產業。2019年,新增海達食品、曲靖雲麻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入駐投資,全鎮農業龍頭企業達到14家,以訂單保低收購方式建立企農利益聯結機制,藉助龍頭企業與市場較高程度對接優勢,暢通銷售渠道。第二是建設冷庫緩衝入市高峯。扶持和引導龍頭企業建設起永旺冷鏈物流中心、老牛場冷庫,創建了農產品儲存、加工、中轉銷售的基本平臺,爲農產品的錯峯銷售、延時銷售、差價銷售提供了有利條件,降低農產品季節銷售的市場風險,增強農產品市場競爭力。第三是強化生產組織措施。組建農業種植專業合作社32家,其中魔芋9家、中藥材4家、馬鈴薯1家、綜合類18家,通過專業合作社將分散的種植戶組織起來,實行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指導和服務規程、統一物資供應、統一產品質量標準、統一銷售,進一步夯實產業化經營基礎。

三是選準路子,促特色農業成精品農業。堅持“因地制宜、加強統籌、合理佈局、講求實效、因戶施策、長短結合”的原則, 充分考慮區域內各片區自然條件的實際,堅持實用主義,以市場爲導向,效益爲先,注重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科學編制農業發展規劃,做到村村有產業、戶戶有項目、人人有活幹, 完善以往“龍頭企業+農戶”等單一的生產聯結模式,藉助產業扶貧政策,成立1個扶貧開發公司,構建“1+N”六種模式變生產連接爲利益連接,由扶貧開發公司牽頭制定兼顧各方利益的合同,強化合同執行,傾力打造效益明顯、惠及各方的優勢扶貧產業,把優勢扶貧產業推向全鎮發展,變成惠及全鎮農民的惠民產業。以六種模式,形成了“租金收入、效益分成、保底分紅、固定收益”等利益聯結機制。首先是採取“鎮級扶貧開發分公司+合作社+貧困戶”模式。由富源縣扶貧投資開發有限公司後所分公司、各村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曲靖市麒麟區恆豐祥農業專業合作社簽訂產業扶持三方合作協議,種植劍春白蘿蔔1200畝,共覆蓋59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實行統一購種、保底收購。其次是採取“鎮級扶貧開發分公司+村黨總支+合作社+貧困戶”。以鎮扶貧開發公司爲平臺,村黨總支爲引領,選取有優勢的專業合作廣泛吸納貧困戶。再次是採取“鎮級扶貧開發分公司+村黨總支+合作社+龍頭企業+貧困戶”引進衆益辣椒有限責任公司,貧困戶在村級合作社幫助下參與辣椒產業基地建設,龍頭企業與農民簽訂種植收購合同,實行保護價收購,價格隨行就市。按照每畝補助800元,實現統一品種、統一技術指導和栽培規格,統一肥料農藥、統一收購,通過訂單農業穩定契約關係,通過價格保護與協調機制穩定辣椒市場價格,讓農民有錢掙,讓企業有原料、能盈利,穩定了農民生產、降低種植成本、增加產量和提高產品的品質,增加種植戶收入。第四是採取“鎮級扶貧開發分公司+村黨總支+儲存加工平臺+農業龍頭企業+貧困戶”模式。依託永旺有限公司,利用扶貧項目資金入股,建立永旺冷鏈物流中心,形成規模化、組織化、集約化經營,帶動貧困戶參與分紅。第五是採取“鎮級扶貧開發分公司+村黨總支+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模式。鼓勵土地流轉、實行產業託管,我們鼓勵引導羣衆把閒置的土地進行流轉盤活,把管理不善的產業進行託管,讓龍頭企業和產業大戶集約化經營,增加羣衆財產性、勞務性收入。第六是採取“鎮級扶貧開發分公司+村黨總支+農業龍頭企業+基地+貧困戶+一般羣衆”模式。把優勢扶貧產業打造成惠及全民的富民產業,讓建檔立卡以外的其他農戶通過發展優勢產業增收。全鎮12個村社區,每村選擇1-3個產業、一主兩輔進行佈局。2019年,重點鞏固提升獼猴桃、花椒、軟籽石榴等3個長期產業和辣椒、白蘿蔔、魔芋、藜麥、中藥材等5個短期產業,培育發展香葉天竺葵、工業大麻。全年種植蔬菜3000畝、魔芋15000畝、辣椒5000畝、白蘿蔔1500畝、藜麥870畝、中藥材12000畝、工業大麻200畝,新建獼猴桃示範園100畝,鞏固提升獼猴桃310畝、花椒1800畝、軟籽石榴551畝。

四是彈好調子,讓一枝獨秀變百花齊放。在推進特色產業發展中,做到業業兼顧、企農兼顧、種管兼顧、產銷兼顧,十指彈鋼琴,讓每一個產業都能成爲羣衆增收渠道。第一是強化方案制定,做到一業一方案、一村一策略,切實將產業的計劃佈局落到實處。第二是強化技術推廣,以田間技術培訓爲主要方式,將各品種的栽植技術、管理技術推廣到戶到人。第三是強化合同約束,注重企農、企村等多邊合同的可執行性,引導誠信生產和經營,監督合同執行到位。第四是強化市場對接,新建電子商務服務站,通過互聯網、微商等現代推銷載體,加強對產品信息的網絡發佈,幫助企業和農戶拓寬銷售渠道。通過引導、扶持、幫助等措施,推動各類特色產業爭鳴發展。

五是發放票子,讓農民的股金變現金。產業發展最終的落腳點就是要實現農戶增收,讓他們的腰包鼓起來。2018年全鎮共投入產業資金1074.31萬元,帶動社會投入5018.71萬元,扶持和帶動4673戶羣衆發展辣椒、軟籽石榴、白蘿蔔、獼猴桃、花椒、藜麥、蜜蜂養殖、生豬養殖等產業,其中蜜蜂養殖、生豬養殖等產業由羣衆按照入股或受委託管理的方式參與,實現了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產業發展全覆蓋,按照“三年紅利一次返、提前返”、“管理工時費、土租金”按時發等方式,分紅獲益316.8萬元,惠及建檔立卡貧戶10141人,帶動一般戶23958人發展相關產業。

“近幾年來,後所鎮按照“1N相加,五子連環”的扶貧產業發展思路,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發展:一是盤清底子,化資源優勢爲經濟優勢;二是搭好臺子,讓產品資源變市場資源;三是選準路子,讓一枝獨秀變百花齊放;四是彈好調子,促特色農業成精品農業;五是發放票子,讓農民股金變現金。目前,形成了八大產業齊頭並進的發展格局,共種植魔芋1萬5千畝、辣椒5千畝、花椒1831畝、藜麥870畝、蔬菜3千畝、草莓567畝、山藥育種310畝、獼猴桃410畝,惠及建檔立卡戶2438戶、帶動一般戶23958戶發展相關產業。”後所鎮黨委書記杜學虎介紹說。

後所鎮在脫貧攻堅工作中,突出“思想脫貧脫窮志、易地搬遷搬窮窩、基礎攻堅改窮路、產業扶貧調窮業、生態扶貧治窮坡、醫療扶貧醫窮病、教育扶貧斷窮根、美麗鄉村換窮貌、社保兜底保窮人、黨建扶貧強窮村”十項攻堅重點,精準發力、有效發力,如期實現了脫貧目標,讓貧困戶摘掉了窮帽。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使脫貧與振興無縫對接、接續發展呢?圍繞這一命題,該鎮開始了精準施策、靶向出擊、卓有成效的追趕跨越。

“爲持續鞏固扶貧成果,助力鄉村振興,下一步我們將按照“項目隨着產業走,產業隨着設施布”的原則,在規模化、集約化、設施化、現代化上下功夫,不斷提高農業產業的發展層次和水平,真正讓產業鼓起羣衆的“錢袋子”,轉起村集體經濟運行的“金輪子”。杜學虎說。(曹振宇 賀安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