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至26日,曲靖市委常委、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到黄泥河镇和古敢水族乡检查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时强调,坚持问题导向,找准薄弱环节,补齐差距短板,全力加压鼓劲、奋力冲刺,以饱满的精气神和务实的作风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县委副书记何德彦,县委常委、县人武部政委李波,副县长张彩雄等领导陪同。

在黄泥河镇,唐开荣深入发祥村委会新发村,牛额村委会洒黑村,五乐社区江扎村、小岔河村,普克营村委会上大洞村、下大洞村、中寨村等地,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家里面现在有几个人,孩子们有几个在读书,有几个出去外面务工,房子给都改造好了,自己出钱没有。”每到一处,唐开荣走进贫困群众家中,与贫困群众促膝谈心,详细了解贫困群众家庭成员、子女读书、务工就业、种养殖、主要经济收入等情况,耐心向贫困群众宣讲党的政策,鼓励贫困群众树立信心、坚定决心、勤耕劳作,把日子过好生活过幸福。在实地检查指导中,唐开荣指出,黄泥河镇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上下齐心、同向发力、采取过硬措施狠抓推进落实,收获了阶段性成效,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等方面成效明显,为脱贫摘帽打下坚实基础。下一步,要始终坚持产业发展引导,充分用好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气候条件优势,通过土地流转、统一研究规划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抢抓节令,抢播抢种,提高复种指数,想方设法抓好产业发展;要充分利用好村组活动场所和闲置空房,加大招商力度,力争将扶贫工厂及车间全覆盖到每一个社区(居委会)和村组,让周边群众和贫困群众家门口务工挣钱和顾家两不误。

在古敢水族乡,唐开荣深入沙营村委会七空村,补掌村委会都章村、坝塘村等,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提升、人畜分居、产业发展等各项工作开展情况,详细了解工作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年水稻种了几亩,收到多少公斤,吃不完的大米怎么处理,家里面的卫生多少天打扫一次。”每到一处,唐开荣逐一查看了水族贫困群众的房前屋后卫生、室内卫生、家具家电摆放等情况,与贫困群众互动交谈,既认真倾听水族贫困群众的困难反映,又向贫困群众讲解已享受到的帮扶政策,鼓励他们自力更生、勤耕劳作、争取外出务工创收致富。“一天能加工得出多少件,可以挣得到多少钱,现在有多少订单,每一件水族服饰可以卖得到多少钱,现在工厂里面有几个人,给有师傅进行培训指导。”唐开荣深入补掌都章村水族服饰加工扶贫工厂,与扶贫工厂务工的水族群众及贫困群众交谈,详细了解扶贫工厂生产加工、运行销售、市场前景、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群众务工创收等情况。唐开荣对水族乡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办起水族服饰扶贫工厂,带动周边群众和贫困群众家门口务工创收等做法给予肯定,并鼓励贫困群众积极到扶贫工厂务工创收致富,鼓励企业发展壮大带动更多的水族同胞们脱贫致富。下一步,要突出古敢乡水族特点特色,抓好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村规民约长效机制建设,做好产业发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帮助研究解决好水族独特的文化、资源、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进一步提高管理能力,全面激发内生动力,积极为脱贫出列奠定根基。

唐开荣强调,当前,全县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最关键攻坚时期,全县各级各部门要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用,同心同德、同向同力抓好危房改造、人居环境巩固提升、产业发展、人畜分居等工作纵深推进;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差什么、缺什么、补什么要求,想方设法抓好问题整改和查缺补漏;要对标对表“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和“户六条、村十条、乡十条”标准,细化清单、压实责任、目标倒逼,狠抓各项工作推进落实;要始终坚持产业发展引导,加大技术骨干培训和业务指导,充分利用好乡镇(街道)和区域地域的水土资源、气候条件、民族特色、闲置空房等,因地制宜发展好扶贫工厂、扶贫车间,因势利导提高复种指数,让周边群众和贫困群众既能家门口务工创收又能顾家,多渠道、多途径增收致富;要紧扣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聚焦差距和短板,再加压、再鼓劲、再发力、再冲刺,时刻以饱满的精气神和务实的作风,扎扎实实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变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各班子成员要齐心协力,团结一致,沉下去,俯下去,共同攻克坚中之坚、难中之难;各级承包组要强化研究,细之再细、实之再实帮助解决好脱贫攻坚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做到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各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和村组干部要吃透政策,落实好帮扶措施,认真开展好民情会、庭院会、院坝会等,做到情况清、底子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供稿 曹振华)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