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尼哈里斯(Johnny Harris)在香港拍攝Borders第二季期間,仍與他的受衆在社交媒體上保持緊密聯繫。

  記者:Caroline Scott

  2018.8.23

  從去年五月份開始,Vox就爲其系列紀錄片Borders開展了“衆籌運動”。

  這部紀錄片聚焦世界上那些知名的、不知名的“邊界線”給周邊居民的影響,話題涵蓋國界線、城市邊緣、甚至是生活社區的邊界。

  在第一季當中,Vox視頻記者強尼·哈里斯(Johnny Harris)遊歷日本、斯瓦爾巴特羣島(位於挪威)、多米尼加共和國(拉丁美洲國家)與海地的交界、美國與墨西哥的交界、以及中國與尼泊爾的交界,並把這些過程拍成了六集深度紀錄片。

  而今年,Vox決定只聚焦香港,於是哈里斯獨自一人踏上了爲期12天的旅行並拍攝了五集紀錄片。

  “我‘衆籌’當地人的想法,讓他們填寫一張表並與他們溝通我該拍哪些內容,我該跟誰交流。在那之後我會每週給他們發郵件,來一場‘當地頭腦風暴會’詢問於我的拍攝相關的一切問題,比如要喝茶去哪個地方最好,或者我待在哪更合適。這種方式讓我跟當地人有了緊密的聯繫,從而使我的內容更加細緻準確,因爲我收集到了很多觀點”哈里斯說。

  從六月中旬開始,該片每週播放一集,內容涵蓋一個國家的一系列問題。比如英國文化在香港留下的遺風,中國如何消除與香港的邊界,風水對香港城市建築的影響等等。

  (在第一集講述香港的時候,我解釋了英國文化如何植根於香港並因此產生的獨特的文化融合,直至今天你都能清楚地感受到這種融合。全片可在Youtube觀看。——來自Johnny Harris(@johnnywharris)今年7月的推文)

  哈里斯說:“我所做的就只是瀏覽電子表格上人們的回覆信息,然後在地圖上準確找出那些國家和城市的位置。我們也收到了人們關於某些事件的看法,所以在這些話題上我獲得了多方的反饋,也爲影片注入了本土色彩。”

  01

  

  在第一季中,哈里斯全程不斷地在社交平臺上發佈實時的視頻報道,跟人們分享他在旅行中的趣事——但這當中沒有明確具體的報道。

  “這一次,我想把目光放在我發佈的實時報道上,然後把這些視頻變成完整的片子,內容關於文化、神話和歷史,而不僅僅是國界,”他說,“我的確在報道前做了很多準備,進行思考並最終敲定大綱。五個片子都是這樣下來的,花了我將近4周的時間——但我覺得哪怕多一點準備都多一分把握”

  在出發前,哈里斯已經準備好了拍攝腳本的大綱,他把大綱打印下來隨身攜帶,以便在需要時取出。從而確保自己在5個視頻中都能捕捉到準確的影像。

  “剪起視頻來會很忙,但是預先把準備工作做好的感覺很棒——我明確知道我要報道的內容,然後當我在城市漫步的時候我就可以把這些內容一一拍攝完成。”他說。

  02

  去年,哈里斯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嘗試,但今年他不打算這麼做,在香港的時候,他更傾向於向當地人宣傳。但同時他仍會盡量上傳視頻,特別是在Instagram上,在ins上他也展現了香港的建築輪廓線。

  “在我拍攝紀錄片的過程中,我也活躍於社交媒體,但在下一季中我想就此做出一些改變,我認爲這樣的改變至關重要。”

  哈里斯也有尋求當地攝影師幫助的想法,因爲他發現所有事都自己來讓他忙得團團轉。

  “光在協調方面就耗費了我的大量精力,”他說,畢竟但凡攝像、採訪以及製作紀錄片都需要多方協調。

  “當有了別人在拍攝方面的協助,我就能專心進行報道,而不用在記者與技術員的身份之間來回切換。不過要保持‘隨他去’的態度確實有難度,尤其當你習慣單幹的情況下”

  他的日常工作流程和拍攝腳本可能會根據他在“頭腦風暴會”上收到的評論和建議而進行改變。這就有可能導致哈里斯原本的安排被打亂。

  他用的是Mavic Pro無人機,索尼A7S2的攝像頭、曼富圖(Manfrotto)三角架以及Osom gimble雲臺——都是輕便小巧易攜帶的設備。

  “我想,設備的靈活性有好也有壞,因爲我在某些小物件上花費了太多精力。但好處就是,畢竟操作靈活,所以如果我使用無人機的時候發現了很棒的光線或者很棒的拍攝地點,我會停下來拍——這是很依靠直覺的東西,這時候靈活性就很重要。”哈里斯說。

  在第一集講述香港的時候,我解釋了英國文化如何植根於香港併產生了獨特的文化融合,直至今天你都能清楚地感受到這種融合。全片可在Youtube觀看。——來自Johnny Harris於今年7月18號發表的推文

  哈里斯剛在“新聞紀錄片艾美獎”上獲得“傑出視頻記者”提名,接下來他要去哥倫比亞拍攝Borders第三季,在這裏,他將繼續把“衆籌”素材作爲他紀錄片的一部分。

  -END-

  此平臺爲西安外國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生自媒體編譯實踐平臺所譯文章,僅作學術交流和業務探討,無任何商業用途,如有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轉載請註明來自“西外譯新社”。

  翻譯| 吳丹萍

  校對 | 孫靜

  來源 | journalism.co.uk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