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两人因为第二次攀登珠峰结缘,是电影的次要感情线。所以, 李仁港导演对感情线“重色轻友”的处理手法,非但没有让剧情增色,还差点葬送这部电影的口碑。

全文剧透,请谨慎阅读。娱乐向读者可直接浏览第四点:槽点整理

《攀登者》是近年来唯一让我提起兴趣看点映的电影。

原因很简单,就是想尽快写一篇影评,狠狠地打脸那些“未上映先差评”的键盘侠。

然而,观影过后,我却苦思冥想了很久,迟迟不能下笔。

并不是因为无法反驳键盘侠的言论,那些“未上映先差评”的观点,没有一个站得住脚。即使没有观看电影,也能对其进行有理有据的反驳。

但是,《攀登者》表现出来的问题,实在让人无法盲目吹捧。为了能尽量客观地进行影评,我先用一句话概括电影给我的感受:

演员与道具一流水平,剧本和特效可圈可点,导演却差点凭实力把电影毁了。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1.演员表现篇

在讨论剧情前,让我们先对主要演员的表现进行一下点评。

演技担当:吴京、章子怡、张译

吴京饰演方五洲,与张译饰演的曲松林同属中国登山队。两人虽然情同手足,但因为第一次登山的经历,相互间意见不合。两人的关系从矛盾变谅解,是电影唯一展开的友情线。

章子怡饰演的徐缨既是负责协助中国登山队的气象专家,也是方五洲的“老相好”。两人的感情线贯穿了全片,是电影最主要的爱情线。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作为电影中的“老戏骨”,三名演技担当的发挥并没有让人失望。电影中情感爆发最明显的镜头,基本都是在他们两两之间的对手戏中产生的。

如吴京与张译喝酒谈心,吴京与章子怡重逢,三人在登山过程中的交流等。他们的演技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自然的肢体动作以及扎实的台词功底让观众一览无遗。

正因为三人的出色发挥,电影的两条主要感情线才得以避免崩坏。毕竟在感情线的铺设上,李仁港导演的操作实在让人汗颜。这是后文内容,此处暂且略过。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演技惊喜:井柏然、曲尼次仁

井柏然饰演的李国梁和曲尼次仁饰演的黑牡丹是一对有感情线交集的年轻人。两人因为第二次攀登珠峰结缘,是电影的次要感情线。

虽然因为李仁港导演的“同款”原因,导致这条感情线变得没什么存在价值,但井柏然和曲尼次仁的表现的确让人眼前一亮。

两人的存在感极高,撇除演技担当三人组外,他们两人的镜头和台词比其他演员加起来都要多。 在大量的特写镜头下,两人并没有出戏的表现,台词的表达也符合人物的特征,基本完成了诠释角色的任务。

作为新生代演员,这样的演技还是让人感到惊喜的。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最惨的人:胡歌

胡歌饰演的杨光,本来有一条专属的成长线以及一条与赵医生的感情线,但又是因为李仁港导演的原因,这两条线都被刻画得十分模糊,即使完全删除,对电影也没什么影响。

这导致了胡歌在电影中的唯一作用,就是为成龙大哥的出场做铺垫。人物在电影中的出场时间很少,涉及的剧情和台词也不亮眼,使胡歌的存在感极低,完全展现不出他的演技。

喜欢胡歌的朋友可能会因此对这部影片感到失望。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2.剧情分析篇

在对演员的表现点评过程中,我多次提及了李仁港导演处理感情线的问题。为什么感情线处理不当,会对整部电影产生如此大的负面影响?这要从电影的主线剧情说起。

电影以中国登山队1960年首次攀登珠峰时遭遇雪崩的惊险过程开场。其中,吴京饰演的方五洲为了救张译饰演的曲松林,舍弃了用于视频取证的摄像机。

由于视频资料缺失,攀登结果不仅得不到国际认可,还受到了国内不少人的质疑。成功登上珠峰的三人因为中国登山队的解散,各奔前程,失去了联系。

随着时代的变更,国家在1975年再次组建登山队,有着成功登顶经历的三人再次被召集起来,带领新的中国登山队再次向珠峰发起挑战。

最终,再经历了两次惨痛的失败后,吴京顺利带队登上珠峰,不仅录下了宝贵的视频资料,还成功地测量了珠峰的实际高度。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以上,就是《攀登者》的主线剧情,也是历史上真实发生的故事。

如果只是对主线剧情展开拍摄,影片可能会变成纪录片风格,角色的性格就会变得不立体,这对于一部需要渲染情感的剧情片来说,十分不利。

所以,加入感情线,让角色情感化,有利于增强电影的感染力,理论上是很合理的手法。

但在感情线的选择上,却用了最不合适的爱情元素,而且一下子就铺设了三条。这就好像为了吸引食客,在白粥上放玫瑰一样刻意,而且让人尴尬。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中国登山队两次攀登珠峰的队伍中,并没有“夫妻档”,爱情线的切入点完全不符合事实,故弄玄虚的甜蜜在庄重的历史背景下显得异常渺小,感染力不足。

登山队是一个团体,在面对大自然的挑战时,是队友间的友情力量支持着团队渡过难关,而不是男女之间的爱恋感动了上天,克服了天险。

然而,电影中唯一展开的友情线,只有吴京和张译从矛盾到谅解的过程,新旧登山队之间的友情不是铺垫不足,就是完全没有展开,简直是捡起芝麻丢了西瓜。

所以, 李仁港导演对感情线“重色轻友”的处理手法,非但没有让剧情增色,还差点葬送这部电影的口碑。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3.服化道讨论篇

虽然李仁港导演差点“凭实力”坑了《攀登者》,但他也有值得认可的一面。那就是道服化及特效的制作一点也不含糊,达到了优秀的水平。

服装还原了时代特色及民族风格,面料也非常有质感,让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化妆比较注重细节,冻坏的脚、冻伤的脸以及对受伤部位的处理等都比较真实,能看出用心。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道具十分精良,登山设备齐全,比例合适,质感真实,不会让人产生塑料玩具的认知。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特效也是可圈可点,虽然有部分画面存在明显的CG质感,但总体而言算是十分精良的制作。雪崩、飓风等灾难场景让人印象深刻,虽然是2D的观影,看出了3D的效果。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再加上珠峰特有的壮丽风景,电影的每一个画面都有着很不错美术效果。

这得益于李仁港导演强悍的美术功底,毕竟他是一名业界闻名的美术指导。

4.槽点整理

最后,我归纳一下电影中出现的槽点作为结尾。《攀登者》这部电影虽然在剧情上存在硬伤,但也不失为一部值得去影院观看的电影,如果大家对剧情实在非常介意,建议可以拿着这张槽点清单,在观影的过程中寻找槽点,能大大减少对剧情的不适。

一、吴京徒手攀登废旧工厂,威武雄壮登上高点,准备向章子怡表白。结果来了一句“开会了”,马上偃旗息鼓,留章子怡独自震惊!大哥,爬上去这么费劲,爬下去也得耗点时间吧?这间隙花十来秒表白一下就这么难?方五洲真是凭实力单身啊!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二、吴京带队遇上雪崩,九死一生之下救回了指示表,却差点被雪崩弄死。大本营的张译和气象部的章子怡都在焦急地通过无线电了解情况。最终吴京挺了过来,并开玩笑说刚才只是歇了一下。这时,一旁的领导居然来了句:“怎么能歇呢!”

王景春饰演的赵坤,虽然不具备专业登山知识,但怎么说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领导。对吴京在九死一生后的自嘲会一点都不理解?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三、井柏然壮烈牺牲后,从第二阶梯上摔下了山底,张译一个半残疾的人居然能轻易地找到遗体并拉回了大本营。先不说在茫茫雪山中定位一具遗体有多难,就说把尸体拉回大本营这个操作,也是足以难倒半个登山界的难题。

但是,张译却轻而易举地找到并运回了井柏然的遗体,这种操作足以载入史册。

《攀登者》点映影评:李仁港这座高山,差点让攀登者铩羽而归

四、剧中所有的爱情戏,都是槽点,具体就不一一分析了。事实上,如果把所有感情戏都删除,《攀登者》的表现可能会更好。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电影《攀登者》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