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葬禮結束後,郎平辭去美國女排主教練,回到中國成爲中國女排的主教練。當中國女排以3:0戰勝泰國女排,時隔8年再奪亞運會冠軍後,馬雲爽朗地表示,要給中國女排姑娘們清空購物車。

1984年夏天,洛杉磯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半決賽中戰勝日本,在決賽中戰勝日本,獲得奧運會歷史上的第一塊金牌,也奪得了從1981年來的第三個世界冠軍(三連冠)。

那時候,12歲的上海少年徐崢,和家人圍坐在電視機前,親眼目睹了這一切。35年後的今天,已經成爲知名導演、演員的徐崢,發表微博回憶了當時的情況: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中國女子排球隊在洛杉磯奧運會取得三連冠時,我們家的大人都已經發瘋了,發狂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讓我歷歷在目。女排精神是永恆的精神。”

對於徐崢來說,發表一篇微博是遠遠不夠的。於是他又拍了一部電影《我和我的祖國之奪冠》。主演是45歲的吳京和43歲的馬伊琍,他們都經歷過激情澎湃的80年代——那屬於中國女排的光輝歲月。

在80年代,中國女排的粉絲數不勝數。遼寧女孩許雪媛的父親就是一名中國女排的鐵桿粉絲,在父親的耳濡目染下,她能叫出中國女排每個隊員的名字。

許雪媛記得,有一次電視機裏播着中國女排的比賽。父親看着看着就流淚了。許雪媛當時坐在旁邊,很不理解父親的舉動,“一個大男人還哭鼻子”。多年以後,她的女兒惠若琪也成了中國女排的一員後,她突然就理解了:“那是一種真實的民族自豪感。”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什麼?你沒聽說過惠若琪的名字?

2016年夏天,里約奧運會女排比賽決賽,在第4場比賽中,惠若琪飛身而起,一記絕殺,25:23,中國女排終於以3:1的總比分擊敗塞爾維亞隊,獲得里約奧運會女排比賽冠軍。這是中國女排第三次獲得奧運冠軍。

2016年裏約奧運會結束後,馬雲邀請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和她的丈夫到杭州家中做客,熱情交流。馬雲對郎平說,自己是中國女排的球迷,郎平的粉絲。

他們一定追憶了80年代。

在中國女排奪得洛杉磯奧運會冠軍的那個夏天,20歲的馬雲不顧家人的反對,報名第三次參加高考。高考成績出來了,馬雲的總分離本科線差了5分——就是這5分,讓他第三次名落孫山。

幸運的是,馬雲的英語特別棒,被被杭州師範學院外語專業破格錄取。於是,就有了後來的英語老師馬雲。至於創建阿里巴巴,那是更加後來的事情了。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馬雲的身份在改變,中國女排粉絲的身份卻沒有改變。

2018年印尼亞運會女排決賽打響之前,馬雲乘坐8個小時的飛機抵達雅加達,爲中國女排助威打氣。當中國女排以3:0戰勝泰國女排,時隔8年再奪亞運會冠軍後,馬雲爽朗地表示,要給中國女排姑娘們清空購物車。

女排姑娘們一片歡騰,爲馬雲的豪爽叫好。

1981年,41歲的張暖忻執導了個人首部電影《沙鷗》。

《沙鷗》講述了中國女排運動員沙鷗經歷自身傷病、愛人罹難等種種打擊之後,依然堅強地重振精神,爲排球事業奉獻全部生命的故事。電影最後,雙腿癱瘓的沙鷗在療養院的電視裏看到中國女排取得了亞運會冠軍,激動地流下了幸福的眼淚。

1982年,張暖忻憑藉《沙鷗》獲得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導演特別獎。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沙鷗的最大心願是亞運會冠軍,對於中國女排來說,這是遠遠不夠的。

就在《沙鷗》上映的同年,11月16日,袁偉民就帶着中國女排的姑娘們,在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盃七戰七捷,取得了足球、籃球、排球三大球中的第一個世界冠軍。

消息傳回中國。11月17日,《人民日報》將頭版全部版面都給了中國女排。包括主教練袁偉民、隊長孫晉芳在內的14名教練、隊員的照片上了光榮榜。《人民日報》還配發評論員文章《學習女排,振興中華》,第一次提出“向女排姑娘學習,在現代化建設中發揚女排精神,振興中華”的響亮口號。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有一種拼搏叫永不放棄,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學習女排精神,成爲80年代的時代最強音。

張暖忻本來就是人大附中校排球隊的一名隊員,她拍攝以中國女排爲題材的電影,似乎順理成章,可現在陳可辛也要來拍攝《中國女排》了。

陳可辛是一名地地道道的香港人,拍攝了一系列大家耳熟能詳的電影《金枝玉葉》《甜蜜蜜》《三更之回家》《如果·愛》《投名狀》《中國合夥人》等。陳可辛跟中國女排有何關係呢?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陳可辛在微博上這樣解釋:

“第一次現場看中國女排比賽是在1978年,曼谷亞運會。18歲的郎平第一次亮相國際大賽。那時候坐在場邊的我16歲。現在我快60歲了,準備開拍中國女排的故事。人生有時候就是這麼奇妙。”

陳可辛親自爲《中國女排》選定了男主角和女主角,分別是黃渤和鞏俐。

據媒體報道,鞏俐爲演好“鐵榔頭”郎平,來到位於寧波北侖的中國女排訓練基地,跟大家一起訓練,跟隊觀摩比賽。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有了這樣的付出,預定明年上映的《中國女排》一定不辜負大家的期待吧?

1981年,中國女排奪得第三屆女子排球世界盃時,郎平21歲,張蓉芳24歲,陳亞瓊25歲,周曉蘭24歲,孫晉芳26歲,陳招娣26歲……正是風華正茂的年齡。

38年後,郎平成了中國女排主教練,張蓉芳已從國家體總排球管理中心副主任職位上離職,陳亞瓊在新華社香港分社工作,周曉蘭定居於美國馬里蘭州,孫晉芳因病離職,陳招娣則因病於2013年去世。

在陳招娣的葬禮上,五連冠時期的老女排隊員幾乎全部到齊。包括從美國趕來的郎平。郎平泣不成聲。

有一種精神叫中國女排: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

葬禮結束後,郎平辭去美國女排主教練,回到中國成爲中國女排的主教練。

中國女排的姑娘們,換了一茬又一茬。唯一不變的是,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女排精神。那些我們曾經熟悉的名字,必將隨着歲月的流逝,逐漸淡出我們的視野。但總有年輕的姑娘頂上去,在賽場上繼續上演新的傳奇故事。

這樣的故事,我們喜歡聽到。

【參考資料:《中國女排》《女排精神》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