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我的手法,去尖、打頂的時候要這樣。”在郫都區新民場鎮向家橋的花卉基地內,王燕正在自家花卉園內給工人們做着修剪花卉的示範。

80後的王燕是個地道農民,樸實的外表,臉上常掛着微笑。戴着遮陽帽和膠皮手套,隨身攜帶着剪刀與鋤頭和村民一起蹲在地裏忙碌着,如果沒人介紹相信沒人會認得出她竟是這300畝花卉基地的負責人。“從沒想過能做到這麼大,原先每天能賣一兩百元我就很高興了,去年的銷售額在600萬元,相信今年還要多。”

十多年前王燕與丈夫在老家靠着7畝地做川派盆景,兩年前隨着市場的需要開始朝着花境方向轉型。“成都的氣候四季都適合種植像澳洲朱蕉這樣的外國植物,遍地綠道的氛圍讓花境市場很火爆,我的銷量也增大。今年我們拿出100多萬元資金與浙江省農科院進行項目合作引進國外新品種培育出適合在成都生長的花卉。”目前王燕的訂單除了貴州、山西、北京等地,在興隆湖公園、鹿溪河溼地公園、青白江陸港綠道等明星綠道上都能找到王燕花卉基地裏的植物。

記者在成都市花卉協會了解到,目前四川省花卉產值排名已上升到全國第五位,而成都的花境質量又是省內的代表。早在前年溫江的榕樹,就已搭乘蓉歐快鐵出口荷蘭,實現了成都花木通過“一帶一路”鐵路運輸出口零的突破,併成爲全國苗木通過蓉歐鐵路出口歐洲的首例,如今成都的花卉,可以算得上是張綠色名片。

記者 孫琳 攝影報道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刪除)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