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補虛藥:

當歸阿膠何首烏,熟地白芍龍眼肉;(補血藥)

當歸.阿膠.何首烏,熟地.白芍.龍眼肉。當歸

三參紅黃白,山藥靈芝草; (補氣藥)

人蔘.黨蔘.太子參.大棗.黃芪.白朮. 山藥. 靈芝.甘草。

紅枸黃精黑芝麻,二冬百合北沙蔘,玉石鱉甲女貞子。(補陰藥)

枸杞子. 黃精. 黑芝麻. 天冬.麥冬. 百合. 北沙蔘. 玉竹. 石斛. 鱉甲. 女貞子。

鹿蟲羊兔巴戟天,杜仲仙茅補骨肉;(補陽藥)

鹿茸. 蟲草. 淫羊藿.菟絲子.巴戟天. 杜仲. 仙茅. 補骨脂.肉蓯蓉。

二.解表藥:

二白二子(紫)黃,二木二草姜,細辛防風香。(發散風寒藥)

白芷.蔥白. 紫蘇.蒼耳子. 麻黃,桂枝. 荊芥. 生薑,細辛. 防風. 香薷。

三.清熱藥:

牛魚根花蒲公英,連翹射干土茯苓;(清熱解毒藥)

牛黃.魚腥草.板藍根.金銀花.蒲公英,連翹.射干.土茯苓;

玄蔘赤紫牡丹皮,清熱涼血四味藥;(清熱涼血藥)

玄蔘.赤芍.紫草.牡丹皮。

四.消食藥:

神曲山楂萊菔子,麥芽消食雞內金。

神曲.山楂.萊菔子,麥芽.雞內金。

其他藥物藥性歸類:

1. 發散風寒藥;麻黃、根、桂枝、肉桂、紫蘇葉、梗,細辛、防風、荊芥、生薑、乾薑法、炮姜、蔥白、辛夷、

2. 發散風熱藥:薄荷、牛旁子、蟬蛻桑葉、葛根花

3. 祛風溼藥:姜活、獨活、五加皮、木瓜、威靈仙、白芷、秦艽、豨籤草、蒼耳子、 桑枝、臭梧桐

4. 清熱涼血解毒藥:石膏、菊花、知母、柴胡、銀胡、白薇、決明子、夏枯草、梔子、蘆根、牛黃、玄蔘、黃芩、黃連、黃柏、龍膽草、金銀花、連蒲公英、白頭翁、與齒莧、柴草根、青葙子、西瓜、虎耳草

5. 瀉下藥:大黃、芒硝、香瀉葉

6. 潤腸藥:大麻仁、黑芝麻、蜂房。

7. 消化藥:山查、麥芽、谷芽、雞內金、神粬、建神粬、午時茶、萊菔子、白蘿蔔.

8. 芳香化混藥:霍香、佩蘭蒼朮、白朮厚朴、白豆蔻、縮砂仁。

9. 利水滲溼藥:茯苓、茯神、澤瀉、車前子、茵陳蒿、冬瓜皮、金錢草、竹茹、竹瀝、款 冬花、滑石、薏苡仁、防已木通、燈心草、柴菀、百部、佛耳草、胖大海。

10. 化痰止咳藥:貝母川貝、浙貝、杏仁半夏、姜半夏、前胡、白前、枇杷葉、桔梗、瓜蔞、天花粉、草菓。

11. 理氣藥:陳皮、枳實、枳殼、香附、木香、烏藥、甘松、苦楝子(川楝子、金鈴子)沉香、薤白。

12. 活血藥:川芎、鬱金、丹蔘芍藥、赤藥、白藥、紅花藏紅花、益母草、延胡索、玄胡、手膝、桃仁、王不留行

13. 止血藥:蒲黃、仙鶴草(脫力草,龍芽草,金頂龍芽)三七、田七、白芨茜草、地榆、槐花側柏葉、柏子仁、白茅根、蓮藕、艾葉、絲瓜絡、伏龍肝、百草霜。

14. 補血藥:地黃、熟地、生地、何首烏、當歸、阿膠、桑椹子、龍眼肉、雞血藤、

15. 補氣藥:人蔘、黨蔘、太子參、黃芪、山藥、白朮、黃精、甘草、紅棗 、黑棗、

16. 補陰藥:沙蔘、麥門冬、天冬、石斛、玉竹、百合、女貞子、枸杞子、地骨皮、枸杞頭、

17. 補陽藥:胡桃、補骨脂、破故紙、肉蓯蓉、仙靈脾、菟絲子、杜仲、巴戟、益智仁、續斷、狗脊潼蒺藜、白蒺藜。

一句話概括一味中藥藥性

1. 人蔘味甘,大補元氣,止咳生津,調容養衛。

2.黃芪性溫,收汗固表,託瘡生肌,氣虛莫少。

3.白朮甘溫,健脾強胃,止瀉除溼,兼祛痰痞。

4.茯苓味淡,滲溼利竅,白化痰涎,赤通水道。

5.甘草甘溫,調和諸藥,炙則溫中,生則瀉火。

6.當歸甘溫,生血補心,扶虛益損,逐瘀生新。

7.白芍酸寒,能收能補,瀉痢腹痛,虛寒勿與。

8.赤芍酸寒,能瀉能補,破血通經,產後勿犯。

9.生地微寒,能消溼熱,骨蒸煩勞,兼消破血。

10.熟地微溫,滋腎補血,益髓添精,烏須黑髮。

11.麥門甘寒,解渴祛煩,補心清肺,虛熱自安。

12.天門甘寒,能治肺癰,消痰止嗽,喘氣有功。

13.黃連味苦,瀉心除痞,清熱明眸,厚腸止瀉。

14.黃芩苦寒,枯瀉肺火,子清大腸,溼熱皆可。

15.黃柏苦寒,降火滋陰,骨蒸溼熱,下血堪任。

16.梔子性寒,解鬱除煩,吐衄胃痛,火降小便。

17.連翹苦寒,能消癰毒,氣聚血凝,溫熱甚逐。

18.石膏大寒,能瀉胃火,發渴頭痛,解肌立妥。

19.滑石沉寒,滑能沉寒,解渴除煩,溼熱皆可。

20.貝母微寒,止嗽化痰,肺癰肺痿,開鬱除煩。

21.大黃苦寒,實熱積聚,蠲痰潤燥,疏通便閉。

22.柴胡味苦,能瀉肝火,寒熱往來,瘧疾均可。

23.前胡微寒,寧嗽化痰,寒熱頭痛,痞悶能安。

24.升麻性寒,清胃解毒,升提下陷,牙痛可逐。

好了,今天的養生知識就分享到這裏!陽痿、早泄、腎虛的朋友,請認真閱讀下方藍色文章,裏面有講補腎的方法,有好些病友們都試過,效果很好!

10月常喝1個東西,不到10天,55歲年齡20歲的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