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上的穴位有很多,功效各不相同。我簡單總結了 10個常用於補氣的穴位和10個常用於補血的穴位,需要時進行按摩、艾灸、刮痧、拔罐,病時可治療,無病能保健。掌握了這些穴位,勝過醫生開藥方。

人體10大補氣穴位

脾俞穴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人體的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兩指寬處。

作用:外散脾臟溼熱之氣。

足三里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外開一橫指(中指)。

作用: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疏風化溼、扶正祛邪、健脾和胃、祛病延年。

膻中

歸經:任脈。

位置:位於胸部,當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

作用:集心包經氣血,可以緩解氣滯、氣逆之心肺胃病、乳病。

關元

歸經:任脈。

位置:在下腹部,肚臍直下3寸。

作用:補攝下焦元氣,扶助機體元陰元陽。

氣海

歸經:任脈。

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下1.5寸。

作用:溫陽益氣、化溼氣、扶正固本、培元補虛。

湧泉

歸經:足少明腎經。

位置: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笫2、 第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作用:益精補腎、滋養五臟六腑。

太溪

歸經:足少陰腎經。

位置: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與腳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

作用:滋腎陰、補腎氣、壯腎陽、理胞宮。

百會

歸經:督脈。

位置:位於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作用:醒腦開竅、安神定志、昇陽舉陷、通督定癇。

肺俞

歸經:足太陽膀胱經。

位置:在背部,笫3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作用:調補肺氣、補虛清熱。

懸鐘

歸經:足少陽膽經。

位置:位於小腿外側,在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作用:泄膽火、淸髓熱、舒筋脈,平肝息風,舒肝益腎。

人體 10大補血穴位

血海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作用:運化脾血,引血歸經。

天樞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肚臍左右2寸的地方。

作用: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

三陰交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小腿內側,足踝骨的最高點上3寸處。

作用:調和氣血,補腎養肝。

隱白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在足大趾的內側,趾甲旁邊0.1寸的位置。

作用:調經統血、健脾回陽。

髀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大腿前面,當髂前上棘與髕底外側端的連線上,屈髖時,平會陰,居縫匠肌外側凹陷處。

作用:理氣和胃、健脾除溼、固化脾土。

下關

歸經:足陽明胃經。

位置:在面部,在顴骨下緣中央與下頜切跡之間的凹陷中。

作用:通經利竅、舒經活血、促進新陳代謝。

期門

歸經:足厥陰肝經。

位置:該穴位於胸部,當乳頭直下,第6肋間隙,前正中線旁開4寸。

作用:健脾疏肝、理氣活血。

章門

歸經:足太陰脾經。

位置:該穴位於人體的側腹部,當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

作用:協調五臟,調節肝臟和胃部的氣血。

說明:足三里、關元兩穴補氣、補血功效兼有,此處不再重複列出。

當然,還有以下穴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偏頭痛:按揉太陽穴

經常按摩頭部太陽穴可以舒經活絡,達到預防頭痛的目的。太陽穴在耳廓前面,前額兩側,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

方法:每天清晨醒來後和晚上臨睡前,用雙手中指按太陽穴轉圈揉動,先順揉7-8圈,再倒揉7-8圈,這樣反覆幾次,連續數日,偏頭痛可以大爲減輕。

消化不良:按四縫穴

四縫穴是消宿食、化積滯的專屬穴。取穴位置在第2、3、4、5掌面第1、2節橫紋中央點。

方法:四縫穴原本是用來治療小兒消化問題的穴位,但成人按摩“四縫”效果也較好。該穴對輕度的消化不良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最好用大拇指掐按,效果更顯著。

手腳冰涼:揉湧泉穴

中醫學認爲,人體諸多經脈都彙集於足底,與全身各臟腑、組織、器官都有密切關係。尤其是刺激湧泉穴,有益於補腎壯陽、強筋壯骨。

方法:用手掌快速揉搓湧泉,直到有熱感爲佳,每天早晚揉搓湧泉穴100下,接着揉搓各腳趾100下。堅持揉搓此穴會促使手腳冰涼症狀減輕。①

嗓子疼:按扶突和天鼎穴

如果扶突和天鼎穴不通、有瘀堵,則容易導致喉嚨疼痛、咳嗽、氣喘等。沒事時按揉脖子上的扶突和天鼎穴,可以疏通經絡,緩解嗓子疼痛。

方法:每次每穴按壓5~10分鐘,每分鐘按壓15~20次即可。

頸椎不適:按這幾個穴位

對於頸椎病患者,可以通過自我按摩,緩解頸椎不適,但需長期堅持。選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肩井穴、腕骨穴)後用拇指或食指尖端。

方法:先從腕骨穴開始,依次再點肩井穴、風池穴、完骨穴、天柱穴。由輕漸重的按壓3分鐘~5分鐘,之後在穴位上順時針揉3分鐘~5分鐘,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0分鐘,長期堅持。

鼻塞:按迎香穴

對於單純性鼻塞可通過自我推拿疏通鼻通穴緩解。鼻通穴又名上迎香,在鼻孔兩側鼻脣溝上端盡處。按揉此穴應有明顯的酸脹感。

方法:先以雙手食指指腹,沿鼻翼至鼻根來回磨擦200次,頻率爲每分鐘90~100次。然後再用雙手食指按揉兩側的迎香穴或鼻通穴300次,每分鐘約120~160次。迎香穴在鼻翼外緣中點,向外旁開約1.5~2.0釐米,正當鼻脣溝中間處。每天堅持1~2次,還可起到預防保健作用。

婦科病:按三陰交

婦科疾病與肝脾腎有着密切的關係,所以一穴通三經的三陰交穴治療婦科病效果是非常不錯的,比如痛經、帶下、崩漏等問題。

方法:平時可以在早上9點脾經運行時間或空閒時按揉此穴15~20分鐘。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