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興證券軍工行業首席研究員陸洲向e公司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爲,由於CJ-1000AX預計於2025年投入運營,LEAP-1C是目前C919發動機的唯一動力引擎,一旦CFM公司禁止向中國交付C919發動機,C919首次交付客戶的日期或將延遲。一家航空發動機產業鏈上市公司董祕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國產發動機CJ-1000AX項目一直在推進過程中,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本次事件對我國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的研發將產生積極促進作用。

(原標題:C919發動機或遭美國斷供 自主可控催生軍工板塊崛起)

繼對中國半導體產業施壓之後,美國政府正將目標延申至同樣處於尖端製造環節的航空發動機領域。

據《環球時報》援引外媒消息,特朗普政府考慮阻止通用電氣公司向中國出口LEAP-1C航空發動機。資料顯示,這款發動機由美國通用電氣與法國賽峯集團的合資企業“CFM國際”研製,按照計劃,將裝配到中國自主研發的大型客機C919上。

在這種極限施壓下,A股軍工板塊的表現異常頑強。2月17日開盤後,以航空發動機產業鏈爲代表的大飛機板塊迅速拉昇,其中,航發動力(600893)、航發控制(000738)等公司迅速封板,船舶製造等軍工細分領域也受到資金追捧;截至當日收盤,軍工板塊維持強勢。

美國計劃斷供航發  

C919的意義已經無須贅述。最近的消息顯示,去年12月27日,隨着106架機順利完成首次飛行任務,C919的6架試飛飛機已全部投入試飛工作,項目正式進入“6機4地”大強度試飛階段。中國商飛表示,C919的各項驗證試驗全面鋪開,各項生產工作也同步開展。

值得一提的是,C919雖然是由中國自主研發,但從供應鏈來看,卻是全球協作的結果。記者瞭解到,在機身、發動機等重要系統環節,國外合作單位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除了發動機由CFM公司提供以外,C919的航電、飛控系統也有衆多美國供應商的身影。

航空發動機素有“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之稱,外媒報道顯示,此次斷供是由於美國政府內部人員擔心CFM的發動機技術被中國“逆向仿製”,從而使中國成爲全球飛機發動機市場上的有力競爭者,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

對於美國的斷供,一位受訪上市公司人士向e公司記者表態稱,這在預料之中。至於對國內產業鏈的影響,另一位受訪人士認爲,目前主要還是心理影響,“如果C919停滯,前期投入的研製費和成本就會化爲烏有,對中美而言是兩敗俱傷。”

在該人士看來,美國斷供的計劃可能不會真正落地,他也強調,國內正在同步研製C919的備用發動機型號。據悉,由中國航發集團研製的CJ-1000AX正是爲C919量身定製的國產發動機,目前已完成首臺整機裝配及整機“點火”等試驗流程。

按照計劃,CJ-1000AX計劃在2022-2025年取得適航認證。但值得注意的是,C919按計劃將在2021年取得適航認證並交付首批客戶,且已經獲得了國內外客戶上千架的訂單;按照上述時間節點,C919恐怕很難在交付初期用上國產發動機。

那麼,除了LEAP-1C以外,C919是否還有其他可選的發動機型號顯得至關重要。目前,全球三大民用航空發動機的供應商分別是美國的通用、普惠,以及英國的羅羅公司。“如果(禁令)延伸到羅羅公司,(C919的交付日期)肯定會延後。”一位上市公司人士向記者說道。

東興證券軍工行業首席研究員陸洲向e公司記者表達了相似的觀點,他認爲,由於CJ-1000AX預計於2025年投入運營,LEAP-1C是目前C919發動機的唯一動力引擎,一旦CFM公司禁止向中國交付C919發動機,C919首次交付客戶的日期或將延遲。

當然,航空發動機斷供的進展還有待觀察。航空問題專家王亞男向e公司記者表示,通用電氣以及美國的一些政要對於禁售持反對意見,是否禁止向出口也還沒有做出最終決定。據悉,美國將在20日舉行跨部門會議,商討是否拒絕對“CFM國際”發放針對中國的出口許可。

“CFM公司的發動機產品本來是美國和法國聯合研發的國際合作產物,目前已經應用在世界各地。如果美國不再參與中國大飛機領域的項目,意味着封鎖只會讓美國技術企業遠離中國市場,美國企業的損失會很大。”王亞南說道。

軍工板塊迎久違大漲

正如前述,C919採取全球協作的模式生產,除了部分海外供應商,國內供應商裏不乏A股上市公司。美國潛在的斷供計劃不僅會對C919的交付進程產生影響,國內產業鏈是否會受到衝擊也備受關注。

由於上述消息是在2月16日晚間開始傳播的,市場對相關上市公司在新一週開盤後的表現也捏了一把汗。不過,軍工板塊在2月17日開盤後迅速拉昇,以航空發動機產業鏈爲代表的大飛機板塊領漲,船舶製造等軍工細分領域也紛紛跟漲。

多家上市公司人士均向記者表示,此次軍工板塊的上漲是受到美國斷供航發事件的影響。一家上市公司人士表示,美國對中國遏制的產業很多,想要突破封鎖必須自己一步一步走,就發動機而言,軍用、民用航發都在研製。

記者注意到,自2015年以後,軍工板塊已經持續下跌數年,並沒有走出新一輪的行情。背後的原因很多,軍工板塊估值偏高、軍工上市公司造血能力不強都是重要因素,航發斷供事件是否會成爲軍工板塊新一輪行情的引擎備受關注。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多名分析師均強調了軍工板塊估值處在歷史低位的因素,同時,自主可控也有可能成爲板塊上漲的催化劑。

國盛證券軍工行業首席分析師餘平向e公司記者表示,對標半導體產業發展,航空發動機的自主可控已刻不容緩。這是因爲,從產業地位來看,航空發動機同樣是國家安全和大國地位的重要戰略保障;市場規模方面,未來十年,全球民用航空發動機將達到5000億美元;產業資金投入方面,2017年啓動的國家級兩機專項計劃預計投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

“在美國對我國航空發動機‘禁運’的背景下,未來的兩機可類比前幾年的半導體產業,迎來重大戰略發展機遇,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刻不容緩。”餘平說道。

陸洲則談到,國產替代、自主可控在軍工領域主要體現在兩個維度,即軍工信息化及大飛機產業。“美國企業在衛星互聯網爲代表的空天信息產業已經開始力爭搶佔先機,本次航髮禁運再次說明不能一廂情願地相信‘造不如買、買不如租’,大飛機研製必將倍受重視。”

王亞男向記者表示,在飛機工業領域中,我國民用航空動力技術自主研發和國產替代的腳步會越來越快。“這種困難不會讓中國放棄國產大飛機項目,中國會重新考慮動力選型問題,一方面會重新考慮國際合作的對象,另一方面會加速發展本國民用航空動力技術。”

一家航空發動機產業鏈上市公司董祕在接受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國產發動機CJ-1000AX項目一直在推進過程中,目前還處於試驗階段,本次事件對我國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的研發將產生積極促進作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