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買一輛外觀戰鬥,動力系統比肩蘭博基尼,大排量自吸,性價比高的超跑,它可能是你最後的選擇。對沒有錯,就是奧迪的頂尖性能車,奧迪R8。今天奧迪爲我們帶來全新的奧迪R8,它可以滿足的上述的一切需求,讓我們一起往下看。

  外觀更具戰鬥氣息

  前臉,第一眼看上去沒有什麼變化,仔細看,車標變爲黑色的,中網的面積被進一步拉大。中網內黑色蜂窩狀的中網看起來更加運動。左右兩邊的進氣口變得更加兇狠。前脣和外後視鏡殼都變成了灰色的塗裝。相比於前臉,側面沒有什麼變化,輪轂爲全新設計的五幅輪轂。

  尾部,尾燈相較於現款沒有什麼變化。尾燈下部貫穿的黑色蜂窩網狀結構代替了傳統的車身材質。雙邊單出排氣,加上下部誇張的擴散器。讓整車看起來更加運動。

  內飾變化細微,一切爲駕駛者而生

  內飾方面,整體十分簡潔。中控臺採用了新版數字駕駛艙,中控區相較於現款沒有多大變化,細節碳纖維飾板的使用,給整車多增加了一分運動氣息。車內大量使用真皮、翻毛皮等材質,在追求性能同時,保證一定程度的舒適性。

  共用蘭博基尼動力系統

  動力方面,全新一代奧迪R8,將繼續搭載5.2升V10自然吸氣發動機。根據調校可輸出578馬力或629馬力的最大功率,峯值扭矩分別爲550牛·米和580牛·米。相較於現款車型數據有提升。傳動系統方面,新車將繼續匹配7速雙離合變速箱。

  之前有消息爆出,新款奧迪R8將推出搭載2.9T雙渦輪增壓的車型,來進一步降低售價,後來被奧迪官方否定。比較可惜,如果推出2.9T雙渦輪增壓的車型加上電機組,相比性能有提升,且還能進步一降低排量稅,從而降低售價,讓更多人能享受奧迪R8帶來的樂趣。

  全新奧迪R8,搭載和蘭博基尼Huracan同樣的5.2升V10 發動機,同樣都是七速雙離合變速箱。但是調教不同,技術不同也決定了發動機參數和駕駛感受的不同。

  最後的大排量自吸車型,也是最後一代奧迪R8

  如今,由於嚴厲的環保要求,制裁措施,以及極致的性能要求。車企紛紛轉戰渦輪陣營。2015年,法拉利經典車型4.5L的458車型,被動力更強,排量更小的3.8T法拉利488代替。同爲2015年,一向以大排量自吸著稱的福特野馬,用2.3T車型代替了3.7升自然吸氣車型。2016年,無數男人心中的夢幻跑車,保時捷911,放棄了堅持多年的3.4升自然吸氣發動機,轉而由3.0T發動機代替。

  車企轉戰渦輪陣營,只是時間問題,如今全新的奧迪R8,可謂是爲數不多保留大排量自吸的超跑了。同時也是價格最低的大排量自吸主流超跑了。

  同時,這也是最後一代奧迪R8車型。可能好多客官老爺像我一樣,想着一天有能力買一輛大排量自吸的超跑,可惜心目中的夢想車型卻早早停產。據外媒報道,奧迪官方稱其市場低於預期,2019款將是奧迪R8的最後一代車型,2020年正式停產奧迪R8車型。英雄終遲暮,一代經典車型,曾經奧迪科技力量的象徵車型,終將走下歷史舞臺。

  奧迪R8的未來?

  大家還記得在8月,奧迪曾在圓石灘車展,展出的全新純電動超跑PB18 E-tron。全新的純電動超跑PB18 E-tron或將成爲替代奧迪R8產品的原型車。新車將完全拋棄傳統的燃油系統,由純電驅動。造型將更加科幻,提供強勁的電動系統,百公里加速,將在2秒內完成。將有着超越特斯拉Model S的實力。

  最便宜的歐系主流超跑

  如果說汽車,最具代表性的地區,可能大家都會說是歐洲地區。而最具代表性的超跑,大多數也出現在歐洲。目前銷量上主流的歐系超跑有法拉利488、蘭博基尼Huracan和奧迪的R8。

  奧迪R8幾個版本的售價都在200萬出頭的價格。而法拉利488和蘭博基尼Huracan價格都在300萬到400萬之間。可以說是最便宜的主流歐系超跑。

  同時,官方3.2秒百公里加速,611Ps的最大功率,也在證明這它的身份。雖然數據上稍遜色與法拉利488、蘭博基尼Huracan。但是拋開品牌,品價比還是非常高的。

  超跑都在小排量渦輪化和電動化,這種類型車是否值得購買?

  小排量渦輪化車企迫於環境政策的產物,也是現在的大趨勢,雖然不能提供大排量自吸的感覺。但是更強的數據,更低的油耗,還是值得購買的。

  至於電動化,雖然能提供安靜的車內環境,強悍的前段加速能力,對所在城市環境污染低。但是相對不安全的車身機構,不穩定的續航,真的讓人擔心不已。

  小排量渦輪化和電動化是趨勢,也是車企因爲環保做出的妥協。但是,電動車其現在的問題,還讓人們無法接受。可能小排量渦輪是現在人們最好的選擇。

  最後,全新的奧迪R8即將上市,戰鬥的外觀,比肩蘭博基尼的動力系統,超高的性價比都讓全新的奧迪R8顯得誠意十足。同時這也將是最後一代的奧迪R8。小排量渦輪化和電動化已經是勢在必行,但希望能夠完善後推入市場,產品的問題不應該消費者買單。

  本文由極果用戶一輛好車原創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