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國內外各個官方颱風預報中心已紛紛向西調整了“米娜”未來3天的路徑:其中我國中央氣象臺預計的路徑顯然是最細的,他們認爲“米娜”將從幾天開始逐漸向北轉向,明天早晨到達臺灣東部海域,明天傍晚到上半夜擦過或登陸我國臺灣省東北部後進入到東海南部海域。▲9月29日06時,日本氣象廳的颱風“米娜”未來5天路徑預報圖。

▲9月29日04時,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18號颱風“米娜”。

今年第18號颱風“米娜”自昨天(9月28日)上午生成後便踏入了我國48小時颱風警戒線內。生成後12小時內,“米娜”的路徑如早前預期那樣朝着西北方向移動,但從昨天晚上20時開始,它就開始偏離預期路徑,大幅度向西折向。從今天早晨的衛星雲圖上看,西折過後的“米娜”已經到達了菲律賓東部近海海域,它的強度也已經增長到了強熱帶風暴級,不過由於沒有充足水汽的支持,它的個頭並不算太大,東西向的直徑大概在800公里左右。

▲昨天夜裏開始,“米娜”路徑西折。

9月29日05時,“米娜”中心位於北緯17.9°,東經127.1°(距離臺灣省臺北市東南方向約980公里),中心附近最大風速28米/秒(10級風,強熱帶風暴級),中心最低氣壓980百帕。

▲葵花-8號衛星監測到的“米娜”動態雲圖。

“米娜”西調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因素導致的,但其中最直接因素應該就是副熱帶高壓。之前的文章中我們提到過,北方冷空強盛且東移南下較快,副高就會順勢東撤從而使“米娜”提前轉向。但顯然這次的冷空氣並不十分給力,而副熱帶高壓也並不想就此打退堂鼓。從今天凌晨GFS預測的500百帕高度場上可以明顯看到,副熱帶高壓仍然非常強勢地以帶狀形態橫亙在“米娜”北側。在這種副高的態勢下,“米娜”將會繼續向西偏北移動一段距離,隨後它逐漸向北聯合東移南下的冷空氣會將副高截斷成東西兩塊,突破副高的壓制。

▲GFS預測的29日02時地面氣壓(填色)和500百帕高度場。

▲ECMWF預測的“米娜”未來移動路徑。

目前國內外各個官方颱風預報中心已紛紛向西調整了“米娜”未來3天的路徑:其中我國中央氣象臺預計的路徑顯然是最細的,他們認爲“米娜”將從幾天開始逐漸向北轉向,明天早晨到達臺灣東部海域,明天傍晚到上半夜擦過或登陸我國臺灣省東北部後進入到東海南部海域;後天(10月1日)白天,“米娜”會向浙閩沿海靠近,10月1日下午到夜裏將擦過浙江中北部近海,不排除在浙江中北部沿海地區登陸的可能。

▲9月29日06時,中央氣象臺發佈的颱風“米娜”未來5天路徑預報圖。

▲9月29日06時,日本氣象廳的颱風“米娜”未來5天路徑預報圖。

最後需要指出的是,“米娜”10月1日凌晨到達我國東海海域後,它將會達到巔峯強度,中央氣象臺目前仍維持此前發佈的42米/秒(14級風,強颱風級)巔峯強度的意見;美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JTWC預計“米娜”進入東海後的最大強度在80kt(1分鐘平均,相當於42米/秒);日本氣象廳預計“米娜”的巔峯強度是40米/秒(10分鐘平均)。可以說幾個官方機構對“米娜”未來在進入東海後的強度預報意見基本一致。

▲9月28日20時,GFS模擬的未來5天整層水汽輸送動畫。

“米娜”恐將以最高強度進入東海,同時它會與冷空氣相結合對我國臺灣、福建、浙江、上海和江蘇南部沿海帶來影響,恰逢長假第一天,希望上述地區各位朋友注意防範“米娜”的風雨影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