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2000個空氣質量微站”年初被列入政府爲民辦的實事之一。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10月29日從濟南市政府網站獲悉,目前2000個微站已經全部建成,正在全市的各個重點區域監測空氣數據,爲大氣污染防治提供有力支持。

  快速鎖定異常區域,發現問題立刻整改

  這些微站如何發揮作用?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瞭解到,當發現微站空氣質量點位數據異常突出時,相關部門能夠快速判斷並鎖定區域、方位,第一時間組織相關辦事處網格人員進行現場排查,尤其是加大周邊區域內施工工地揚塵、堆料堆場、裸露土地和餐飲油煙等問題的排查力度,一旦發現問題立刻整改。

  同時,還充分發揮微站趨勢預警和精準溯源功能,開發配置了市、區縣、街鎮、村居四級網格員共用的監控軟件和APP,具備微站與標準站的關聯分析、周邊區域對比分析、局地污染溯源分析、任務分配、處置反饋、督導督辦、報表生成等功能,實現了全市空氣質量網格化“紅、橙、黃、綠”分級監控、分級智能預警,實現了對污染問題的及時調度、處置、反饋、督辦等閉環管理。

  走航監測微站200套,道路揚塵全程監控

  今年年初,濟南就明確建設覆蓋中心城區及章丘、平陰、濟陽、商河建成區的網格化微觀站監測系統和走航觀測系統,對監測區域實施大範圍、高密度網格化精準監控,以實時監測數據精準鎖定污染源,運用大數據動態分析污染產生、擴散與遷移情況,實現對大氣污染的快速預判、準確分析、及時報警,並建立壓實責任傳導和多級聯動機制,及時快速地遏制和消除污染,保衛“泉城藍”。

  目前,濟南已經實現對中心城區(東至東鉅野河,西至南大沙河以東,南至南繞城高速,北至黃河及青銀高速公路)和章丘、平陰、濟陽、商河建成區及南山區各鎮駐地,實現按1公里×1公里網格的全監控。還對28個國控、省控、市控空氣質量標準監測站半徑2公里的敏感區域,實現按0.5公里×0.5公里網格的全監控。對建成區外環保部發布的13處熱點網格,實現1公里×1公里網格的全監控。在建成區外其他鎮駐地建設了2個微站,並對空氣質量排名靠後的鎮加密建設微站69個,實現對外圍鎮駐地的全監控。

  此外,在濟南與濱州、淄博、德州、聊城、泰安、肥城等城市邊界污染傳輸通道上建設微站33個,實現對跨市污染傳輸通道全監控。在建成區外主幹道建設微站37個,實現對建成區外國省道揚塵的監控。

  濟南還在市區建設出租車走航監測微站200套,實現對市區道路揚塵的全監控。在長清、章丘、平陰、濟陽、商河等區縣各建設出租車走航監測微站20套,實現對5個外圍區縣建成區道路揚塵的全監控。

  (齊魯壹點)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