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7年“定增新政”、“減持新規”相繼出臺以來,伴隨二級市場走弱,上市公司非公開融資一路向下,量價齊跌。不過,本週一則有關再融資將鬆綁的消息讓定增市場參與者再次看到了新一輪發展曙光。

上市公司再融資難題今年有望迎來解凍。從券商人士處獲悉,目前監管層計劃修改再融資政策,涉及減持要求、價格鎖定、發行股本、投資者人數等。

若順利推出,這項重磅政策無疑能直接解決上市公司融資難核心問題。

一年融資超10000億!再融資市場,即將鬆綁?

從2萬億到6000億,再融資斷崖式下跌

2015、2016年期間,A股再融資規模動輒上萬億元,最爲火爆的2016年,再融資規模最高一度逼近2萬億元。但2017年以來,定增市場急速冷卻,2018年僅再融資6300億元,再遇上去槓桿,緩解上市公司融資難已迫在眉睫。

2017年,令再融資急速降溫的關鍵性因素是“再融資新規”。當年2月,證監會發布《發行監管問答—關於引導規範上市公司融資行爲的監管要求》,抑制市場過度融資、募集資金脫實向虛等現象,被市場稱爲“再融資新規”。

2017年5月,再融資政策進一步收緊。證監會、交易所出臺定增減持新規,定增股解禁的12個月內減持不得超50%。

一系列收緊條件下,2018年定增規模出現斷崖式下跌,較2017年幾近腰斬。

一年融資超10000億!再融資市場,即將鬆綁?

再疊加2018年A股市場不斷下行,定增股上市破發的概率大增,機構投資者參與積極性大幅降低。

再融資“風向”已變

由於A股平臺的造血能力堪憂,再融資週期時間跨度大,其間接造成A股存在較高債務槓桿的上市平臺出現衆多流動性危機的局面,雷在債券市場率先起爆。

一年融資超10000億!再融資市場,即將鬆綁?

2018年,國內共計120只債券違約,涉及債券餘額合計 1173.61億元,違約金額近三倍於2017年同期數額。

2018年10月,債市信用違約出現近年的最高峯!當月合計32只債券違約,涉及違約金額256億,其直接導致信用利差加速擴大,債市趕底,市場整體流動性收縮。

不過,恰好是在10月,證監會在短短30天時間中對併購重組望聞問切,相繼針對併購重組進行了5輪答疑及發言人置評,推出了“小額快速”併購審覈機制、一項併購重組“鬆綁”措施、兩份關於再融資審覈的財務知識問答的文件,將IPO被否企業籌劃重組上市的間隔期從 3年縮短爲 6個月,以及發佈了修訂後的《監管問答》。

由此,再融資政策的轉向似乎悄然開始。

再融資即將鬆綁?

一位來自深圳的投行人士也表示,市場近期一直有政策放鬆傳聞,近幾個月公佈的定增預案也逐漸多起來,但是政策鬆綁是否會落地,還要看證監會的最終政策發佈情況。

2017年初,針對上市公司暴露出的過度融資、機制討論、品種失衡等問題,證監會宣佈修改再融資規則,對上市公司編項目、炒概念,融資脫實向虛、變相投向理財產品等等問題予以規範。

不過,從2018年三季度開始,政策放鬆的信號就已經十分明顯。

有專業人士認爲,併購重組及定增監管的不斷鬆綁,預示着在併購重組漸趨理性規範、定增融資規模相比 2016 年和 2017 年的超萬億高點已大幅下滑,同時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的大背景下,監管的重點或將轉向資本市場如何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更好滿足上市公司合理融資需求上。

2019年一季度定增市場並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在前幾年強監管基礎之上,伴隨春節後二級市場迅速走牛,有部分業內人士就提出,是時候恢復再融資功能,將這一基礎機制重新交還市場了。

券商高層認爲,“我們瞭解證監會是有討論過相關問題,但是距離鬆綁落地,可能還有距離。”

前述,還需要進一步等待證監會的確定消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們

一年融資超10000億!再融資市場,即將鬆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