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裏的孩子都很可愛,似乎一個都比一個聰明。

今天有一位媽媽發了一張孩子畫的畫,明天可能就有一位媽媽發一張孩子彈鋼琴的照片……今天有一位媽媽發一朵幼兒園老師獎給孩子的小紅花,明天說不定就有一位媽媽的朋友圈上將有一張孩子獲得的獎狀出現在上面……

人類都有個錯誤的想當然,以爲將自己孩子的可愛相片發朋友圈,就會引致朋友圈裏的朋友圍觀;以爲自己覺得孩子可愛,想當然地認爲別人也會有如此感覺。這在心理學上叫焦點效應,即我們往往會把自己看成周圍世界的中心,並且直覺地高估別人對我們的關注程度。

一、發朋友圈之前,聽聽孩子的想法

對於父母的曬娃行爲,看客們或是不理不睬,或是指指點點,或是尋找契機獲利。

而那些被曬的孩子呢?

他們喜歡被父母曬到朋友圈嗎?

他們喜歡被一羣不熟悉甚至不認識的叔叔阿姨討論評點嗎?

有個叫Olivia的小女孩,現在就讀小學一年級,對於爸媽分享她成長經歷到網上一事,她幾乎是在嘶聲力竭地吶喊。

Olivia認爲父母在朋友圈曬的內容侵犯了她的隱私,有些成長瞬間只應該和父母分享,而不應該讓父母的朋友都知道。

Olivia說父母曬孩子很不節制,從自己剛出生還在醫院就開始曬,曬的內容甚至包括自己洗澡的照片,而這些內容可能對自己社交造成一定的影響。

看了Olivia的心聲,多數網友表示認同孩子的說法,有網友說“換成孩子角度,曬娃就是暴露隱私”。

在知乎“父母窺探孩子隱私會對孩子造成什麼影響?”這個提問下,就有網友講述自己從小就被母親翻書包,翻課本,翻日記本,翻錢包的痛苦經歷,更令他氣憤的是母親在得知他的隱私後還會拿出來跟其他人分享。

作家約翰·高爾斯華綏說:“人受到震動有種種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經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強烈的,最持久的則是在個人尊嚴上。”

在很多父母的眼中,並沒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的人看待,孩子只是自己的一部分,是自己的延伸,是自己意願的載體。

將孩子看作了自己的一部分,也便失去了邊界意識,孩子的領地就能隨便踏入。

家長可以不敲門就進出孩子的房間,隨意翻看孩子的日記本,隨意在外人面前說孩子的糗事,更能隨意拍孩子的照片,隨意發朋友圈,不管畫面中的孩子是光着身子洗澡,還是飯菜糊得滿臉都是,在他們看來都沒有不妥。

可是,有些對孩子來說,感覺卻是災難。

他們很小,卻很敏感,即使反感甚至討厭這種行爲,卻無能爲力。

二、孩子需要的不是朋友圈裏的點贊

一位媽媽,下班到家後看到孩子在畫畫,於是滿心歡喜的拍了孩子的照片發到朋友圈,並配上文字:“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寶寶,媽媽再忙也要好好陪你畫畫!”

然後,這條消息在朋友圈裏迅速獲得了62個贊和28條回覆,大家都在交口稱讚她是位好媽媽。的確,忙碌一天之後回到家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是寶貴的,她確實是位好媽媽。

只是,在接下來陪伴孩子的1個小時裏,這位媽媽的大部分注意力都被那個紅色小圓圈裏變化的數字所吸引。誰又點了贊,誰又留了言,然後忙不迭地向大家表示感謝和交流育兒經驗。

所以,究竟曬的是自己,還是曬的娃?陪伴的確是最長情的告白,但從來不應該體現在朋友圈裏。曬娃的過程中,究竟是記錄了孩子的成長還是滿足了你的成就感?要知道,朋友圈的誇讚對娃來說毫無用處,不如你握着他的手畫上一朵小花來的有意義。

三、別讓“曬娃”給壞人可乘之機

看過這樣一個新聞,說是一個人販子根據孩子家長在網上發佈的信息,拼湊出了孩子的姓名,所在的學校,以及各種常去的地方。

後來有一天,孩子媽媽發了一條朋友圈說:我家寶寶真是長大了,都可以一個人回家了。本來媽媽可能是想炫耀一下孩子不用自己操心了,可沒想到,也就是這樣一條朋友圈,給了人販子可乘之機。

當天,人販子冒充孩子媽媽的朋友,把孩子接走了……好在案子不久就被破了。當媽媽問孩子:“不是跟你說了,不要隨便跟陌生人走嗎?”孩子一臉委屈的說道:“可是他不像是陌生人啊,他很瞭解我的生活。”

當警察審問人販子時,他說他對目標人物的家庭住址、工作單位、度假計劃瞭如指掌。他們只需花一個小時,就可以通過一個媽媽的朋友圈或是微博,得到這個家庭的詳細信息,包括居住地、孩子的姓名生日、每週固定帶孩子去玩的地方。

Barclays銀行發佈過這樣一組數據:“曬娃”將在未來十年後,讓三分之二的年輕人面臨身份欺詐的問題。到2030年,預計每年會產生740萬起身份欺詐事件。

人性的惡是無法想象的,你幸福慈愛地曬着孩子的照片,卻不知道有心人正在利用它們將魔爪一步步伸向你的孩子。

四、父母應該理智曬娃

1、不要出現真實姓名、真實學校、班級

你可以描繪孩子的趣事,孩子氣的話,但是一切地點都不應該有。孩子經常出沒的地方很容易成爲人販子和綁架者的埋伏點。

2、不要發小朋友裸照

你眼中的可愛,可能是變態眼中的色情!

孩子的洗澡照、露點照,堅決不能曬!

泳裝照、露底照不要曬!

不要讓孩子參加泳裝選美大賽,或者服裝暴露的T臺走秀。

3、不要曬行程、度假計劃,位置

當你在網上發佈自己的度假計劃時,這基本上就是你對那些在社交網絡瀏覽信息的罪犯們說的話了。等安全回到家,再上傳度假照片或在網上談論自己的度假吧。

4、不要沒有經過同意,就曬別人家的孩子

孩子和ta的小夥伴關係很好,但要尊重其他家長的意見,不要隨便發佈別人的隱私。

5、注意尊重孩子的隱私

孩子雖小,我們也要尊重他們的意見。在發孩子照片前先問他們:“是否可以發這張?”如果孩子不願公佈,那麼就不要硬曬了,不要覺得自己是家長就能隨便幫孩子做決定。

紀伯倫說:“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不屬於你。”

孩子不是你的私有物、附屬品,他是真實獨立的個體,他有被愛被尊重的權利。

朋友圈曬娃這件事,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你可以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也可以作爲記錄生活的一種方式。各位家長是怎麼看待朋友圈曬娃這件事的呢?歡迎在文章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公衆號:91讀好書(ID:jiuyaoduhaoshu)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