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明清傢俱研習社

一個讓中國人驕傲與汗顏的地方

英國國家博物館(British Museum),又名不列顛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新牛津大街北面的羅素廣場,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起正式對公衆開放,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宏偉的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著名的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大英博物館在倫敦的方位地圖

British Museum

大英博物館館藏已達800多萬件,涵蓋了200多萬年的人類歷史,藏品之豐富、種類之繁多,爲全世界博物館所罕見。

有統計稱,如果大英博物館每年都把展出的藏品更換一遍,也需要一百多年才能全部展完。

然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如今龐大館藏的大英博物館曾經差點“流產”。這還得從大英博物館的第一批藏品說起——那是一個英國人平生的收藏品。

大英博物館的實際創立者漢斯·斯隆(Hans Sloane)是位在民間開業的醫生,那時候英國的天花接種疫苗就是他發明的,由於他在醫學專業領域的卓越貢獻,後來成爲了英國皇家學會會長。

漢斯·斯隆

漢斯·斯隆不僅熱愛醫學,嚮往治病救人,他還特別熱愛收藏,20多歲年紀輕輕時就開始搞收藏了,好在幫貴族看病積累了大量財富,這才能支撐其他的收藏愛好。

斯隆在1687年開始他的收藏家生涯,那時他擔任新總督阿貝瑪公爵(The Duke of Albemarle)的隨行醫師前往牙買加,旅程中他收集了800個植物物種及其它活標本並將它們帶回了倫敦。其遊記在1707年和1725年出版。

漢斯·斯隆的藏品

後來,漢斯·斯隆又不惜花費巨資陸陸續續收藏了其他許多藏品,有包括各科學、人文、藝術、文學等等的各種書籍;還有世界各國的古錢幣;世界各國的藝術品;以及從世界各國淘來的文物古董等等,其價值難以估量。

1742年,他把收藏移到切爾西(Chelsea)的一座宅第,那裏的一些地方諸如斯隆廣場和漢斯新月就是爲了紀念他而命名的。

斯隆1753年去世,享年93歲,被葬在切爾西老教堂內。屆時,他的收藏已超過71000件。除了主要的自然歷史標本,藏品還包括:

23000個錢幣和獎章

50000冊書籍、版畫和手稿

一個植物標本室(幹植物收藏)

1125件“有關古代習俗的收

斯隆的收藏活動持續了一生,到了晚年漢斯·斯隆卻爲他的這些寶貝擔憂起來,他不放心把這麼大數量的收藏品交給自己的子女,他希望在自己去世後,這些藏品仍然可以作爲一個整體保存下來。

思來想去,漢斯·斯隆立下遺囑,要求死後將自己所有的遺產捐獻給國家,不過希望國家能夠給予他的兩個女兒每人一萬英鎊。

斯隆去世後,斯隆的遺囑託管人立即召開會議,大家公推皇家學會時任會長擔任主席,代表委員會向英王提出購買斯隆藏品的建議。但英王認爲皇家財力難以支付這筆費用,財政大臣也認爲不能用公款購買“零星的小玩意兒”,因此英王對購買斯隆收藏的態度十分冷淡。

英王喬治二世

託管人於是又訴諸國會,併爲化解國會中的反對力量,甚至同意在國會收購斯隆藏品的前提下,他們願意放棄託管人的權利,改由國會另行指定託管人。

不過有幾點基本原則是他們堅持的:

1.藏品必須維持其整體性,不可分散保存;

2.保存之目的是爲了一般大衆,他們可以自由參觀或詳細觀察;

3.如果基於大衆使用的便利性,可以將收藏移出切爾西莊園,妥善地放置在倫敦市或其郊區。

最後這點和斯隆生前曾表達的意願相違背。

在國會正在爲是否收購斯隆的收藏爭論不休的時候,遠在彼得堡的科學院表示願意出資購買,但斯隆的好友們仍堅持將收藏留在倫敦。當時英國國會下院議長是關心保護文物的昂茲洛(Arthur onslow,1691-1768),他可以說是不列顛博物館建立的催生婆。

在昂茲洛的建議下,設特別委員會審定斯隆收藏的價值,結果顯示遠遠超過斯隆提出的2萬英鎊的出讓費,大約至少值8萬英鎊。但財政大臣仍反對購買斯隆的收藏,理由是要購買的還有哈利家族的圖書、手稿和國家文件等的收藏。

昂茲洛機智地立即抓住這句話,鼓勵委員會就購買斯隆爵士收藏的同時,附帶收購哈利、柯頓家族的收藏而向議會提出議案。爲此英國議會下院正式通過建立不列顛博物館的《大英博物館法》,並與1753年6月7日獲得英王的批准。

爲收購斯隆爵士等人的收藏,《大英博物館法》遵循斯隆的遺囑。規定未來的收藏將永久保存並可供人利用:

該博物館或收藏將保存並維持下去,不僅供學者和好奇的人們來視察和娛樂,而且要讓公衆使用並獲益。

法案決定採用發行彩票的辦法籌募購買收藏的資金。彩票發行後,在付過獎金等費用後,共募得資金95194.82英鎊,交由託管人支配。

這筆經費,託管人以2萬英鎊購買了漢斯的收藏,1萬英鎊購買了哈利家族的圖書館,另以一萬英鎊買下蒙太古宮(MontaguHouse)作爲博物館的館舍,除了整修和維護蒙太古宮所需費用外,其餘的錢有3萬英鎊購買了政府債券,以備以後維持博物館之用。

(ps:這次十八世紀的彩票發行,在當時的英國引起不小的轟動,獲利的不是中獎的彩民而是操縱彩票炒作和賭博的投機人,其中還爆出過醜聞和訟案。)

1759年1月15日,大英博物館首次向公衆開放,這時候漢斯·斯隆已經去世幾年了,而首次開放的大英博物館裏也不僅僅只有漢斯·斯隆的幾萬件藏品,還加入了其他幾萬件藏品,使之更爲豐富了。

大英博物館鎮館之寶:羅塞塔石碑

而如今的大英博物館經過兩百多年不斷加入新藏品,也已經成爲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

其100多個展廳,囊括了古近東館、埃及館、希臘羅馬館、史前及早期歐洲館、中世紀和近代歐洲館、西亞館、東方藝術文物館、民族館、版畫與素描畫館、硬幣與紀念幣館等10個展館;約藏有800萬件文物,許多世界頂級珍品都被收藏在這裏,其總價值可能超過一箇中等國家的全部國民財富。

瑭利所藏古典雕塑,“The Knuckle Bone Player”

阿蒙霍特普三世(Amenhotep Ⅲ)石雕像

從建立的那一天開始,大英博物館就致力於擴大收藏渠道,它既接受私人捐獻,也投入重金購買藏品,更重要的是,它還積極組織考古發掘和古物收集活動。

在十八、十九世紀大英帝國最鼎盛的時期,帝國考古學者和探險家深入其殖民地乃至全球範圍的古代遺址,大力蒐羅古物。

跟隨着大英帝國軍隊的腳步,他們豐碩的收穫極大地充實了帝國各大博物館的收藏,其中最主要的受益者無疑是大英博物館,藏品的數量和質量都獲得了飛躍。

英國一位教授曾坦誠地說:

英國強大的時候領土增加了111倍,它從殖民地收集的文物也增加了100倍。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2006年就有披露,中國流失文物多達164萬件(還不算各國私人藏有的10倍於這個數字的中國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而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一家,竟達2.3萬件。

所藏中國文物囊括了遠古石器、商周青銅器、魏晉石佛經卷、唐宋書畫、明清陶瓷以及45卷《永樂大典》等超級國寶,可謂門類齊全,時間則跨越了中國各個歷史時期。

1955年的大英博物館33號展廳的中國文物

1972年的大英博物館33號展廳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對中國文物的介紹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

中國人創造了世界上最博大和悠久的文明……

目前由於展示空間有限,大部分中國文物只能保存於庫房,公開陳列的展品約兩千件,只佔總數的十分之一。

它們集中展示於三個展廳: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三十三號展廳、中國玉器廳(33號乙館)以及大維德瓷器展廳(95號展廳)。

在專門陳列中國文物的永久性展廳的33號展廳,這裏存放着兩件中國的頂級國寶:

一件是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唐代摹本。

顧愷之 女史箴圖

它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是尚能見到的中國最早專業畫家的傑作之一,它被稱爲中國美術史的開篇之作、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也是世界美術界公認的中國超級國寶。

《女史箴圖》局部 唐代摹本 大英博物館藏

現在世界上只有兩幅摹本,一是宋人摹本,筆意色彩皆非上乘,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另一幅就是大英博物館中的唐人摹本。

《女史箴圖》局部 宋代摹本 故宮博物院藏

《女史箴圖》原存於清宮,是乾隆皇帝的案頭之愛,後轉藏於圓明園中。1860年英法聯軍入侵北京,它被英軍大尉基勇從圓明園中盜出掠走。1903年被英國國家博物館收藏,成爲該館最重要的東方文物。

另一件是敦煌壁畫。

展廳牆壁上幾十平米的敦煌壁畫,細看還能見到它被當年所謂的“西方探險家”切割的傷痕,卻難掩其久遠的鮮麗及三位“濃麗豐肥”菩薩的雍容華貴。

1856年到1932年間,多個所謂的“西方探險家”以科學考察爲名深入我國西北地區達60屢次,每次都掠走大量的文獻文物。

1907年,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在進行第二次中亞考古旅行時,沿羅布泊以南的古絲綢之路來到敦煌,將藏經洞中發現的九千餘件寫本和五百多幅繪畫帶回英國,其中的繪畫精品被收入大英博物館。

觀世音菩薩像 910年 源自敦煌莫高窟第17窟

敦煌藏經洞的4萬多件經文書稿中,大英博物館就藏達一萬三千七百多件,成爲全世界收藏敦煌文物珍品最多的博物館。

大維德展廳的瓷器收藏聲譽卓著。

大英博物館九十五號展廳

早在二十世紀初期,大維德的瓷器收藏就已成爲整個西方世界中國陶瓷收藏的里程碑,迄今也仍然是兩岸故宮博物院以外最大最全面的單體收藏。

明宣德掐絲琺琅雲龍紋蓋罐 1426-1435年

大維德花瓶 1351年

明朝永樂玉壺春瓶 1403-1424

元末明初景德鎮官窯 1368-1398

明朝永樂年間蓮花束上菜盤子和蓮花捲梅瓶 1403-1424

至2018年,大英博物館已向公衆開放整整259年。從建館之初內科醫生漢斯·斯隆捐贈的71000件私人藏品,發展到如今超過800W件館藏珍品,每件藏品都折射出地球文明史上一個燦爛的瞬間。

現如今的它是一座大而全的“百科全書式”博物館,它就像一面“理想而完美的棱鏡”,折射出大千世界的無奇不有。

大英博物館,一個讓中國人驕傲與汗顏的地方。

- END -

微信搜索關注:明清傢俱研習社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