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江南大地上,千里稻浪飘香,遍野金黄喜人,农民丰收在望。10月17日~20日,粮油市场报记者随“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浙江小组深入宁波、嘉兴两市六区,走田间、访地头、问收成、话粮情。所到之处,稻熟鱼美,畜壮田肥,生态农场势头良好,种粮大户干劲十足。

在宁波市象山县西周镇航头村,种粮大户肖明朗望着即将丰收的2000多亩水稻田,笑逐颜开。他告诉记者,自象山县推广“水稻+”高效生态新型种养模式以来,他积极开展“稻鱼共生”,在120亩稻田里投放约3600只甲鱼苗,种上亩产800斤左右的“超级稻”,达到了平均每亩产值净增2000多元的高收益。2017年,“稻鱼共生”的成品米在上海卖到15元/斤,甲鱼甚至最高卖出了150元/斤的好价钱。

“‘稻鱼共生’取得成效后,我和三个种粮大户一起成立了‘稻渔情’生态农业公司,将稻米和甲鱼统一商标销售,并在包装盒上打上产品信息二维码,实现质量可追溯。”肖明朗说。下一步,他计划扩大“稻鱼共生”规模,继续提高农田附加值,并抱团走品牌化道路。

在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种粮大户朱欢长经营着规模高达1.2万亩的一家合作社,每年有200万元左右的可观收益。然而,稻谷收割后,田里留下的大量秸秆给朱欢长出了一道难题。朱欢长访农技站,上培训班,追着农技人员跑。他率先引进了该区首台秸秆打捆机,实现了机械化打捆,并将捆好的秸秆送至当地畜牧场。

“人工一天整理2亩,机械能整理5亩。”朱欢长说,“我们把捆好的秸秆送到瞻岐鹰山牛场,发现早稻秆很受肉牛欢迎。晚稻秆作牛、羊垫料,能有效改善牲畜生活环境。”无独有偶,嘉兴市秀洲区红联村的农场老板顾东兴也发现了秸秆的妙用,把500多头牛喂得膘肥体壮,奶水充足。

顾东兴喜好钻研农业科技知识,善于总结经验。经过多次尝试、拼配和比对后,他发现,稻草经过饲料化处理后添加豆粕,其营养成分完全不输于美国进口的燕麦草、苜蓿草饲料,很受奶牛欢迎。据此,他增加水稻种植面积,引进秸秆机械化收集技术、秸秆青贮技术,构建了秸秆饲料产品线。他从周边农村收集各类秸秆,制成饲料,销往温州、金华等地,年收集量可达1000吨,利润率约10%左右。

田里的废料变成财源,顾东兴尝到了甜头,又发现了新商机。他的500头奶牛每年所产的干粪和沼液,用来给自己的稻田施肥绰绰有余。他将干粪制成固态农家肥,卖出了每立方米50元的价钱。

秸秆喂牛,牛粪肥田,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绿色养殖,真正保障了产品安全、健康、无污染。顾东兴与上海光明乳业建立了稳定的供销合作关系,将鲜奶源源不断地供给上海市场。据他估算,每年一头产奶母牛的利润可达5000元之多。

稻鱼共生收成好,秸秆利用效益高。浙江的种粮大户们积极响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粮食产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大力践行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创新思路,变废为宝,增收致富,把牢城市消费市场的“脉”,提供绿色优质农产品,真正实现了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多赢。

来   源丨粮油市场报

总值班丨刘新寰  统筹丨刘超  编辑丨从申

中国粮食行业惟一公开发行的报纸

让您深入了解中国粮食经济

新媒体业务电话:0371-68103765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