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生活在福建省龍巖市武平縣的9歲女孩楊陽來講,4年前她就已經告別了童年。還沒開始領作業本的她,已經能拿着媽媽的病例本去辦理出院、住院的手續。

媽媽楊青孃家在湖北,第一次婚姻是家裏包辦的,家裏收了男方的錢,楊青只好跟着大她7歲、只見過一面的“老男人”去了新疆。2011年,因爲生活瑣事以及雙方性格問題,這段沒有感情的婚姻早早散場,楊青獨自撫養了還在襁褓中的楊陽。2012年,楊青通過網絡認識了福建武平東留鄉的何先生,當時何先生千里迢迢趕到楊青身邊,承諾會愛楊青一輩子,把楊陽當自己的親生女兒。楊青心動了,帶着女兒,離開家人,追隨這個答應要給她一輩子幸福的男人來到武平。

爲了讓這個家更完整,2014年,楊青想爲第二任丈夫生下骨血。但她被查出妊高症,孩子沒有保住,後又患上尿毒症,從此病魔纏身。2016年初,第二任丈夫甩下500元和一句“我要和你離婚”,消失在楊陽和媽媽的生活中,再沒有出現過。

楊陽記憶中,媽媽再婚的頭兩年是幸福的。 “這是幸福的兩年,您愛媽媽,每個節日,您都會送上鮮花,經常帶媽媽去看電影,喫美食,遊景點;您疼我,經常給我買好喫的,好玩的,還經常抱我親我陪我嬉戲陪我玩鬧。那時候四五歲的我並不懂事,但我卻是最快樂、最幸福的女孩。”這是楊陽日記裏的一段話。

“生病後一年多他對我還是挺好的。”楊青說,後來,丈夫開始不願意呆在家裏,也不肯讓楊青知道行蹤,慢慢不樂意給醫療費,甚至打楊青。楊青說她不怪這個男人,在她看來,或許是失去了自己的骨肉,讓這個男人深受打擊,也許是治病要花太多的錢,生活的壓力讓他感到疲憊。在異地他鄉武平,丈夫就是她和楊陽的天,天塌了,身邊只剩下年幼的女兒楊陽。照顧媽媽的重擔落在年幼的楊陽身上。其實從媽媽患病開始,楊陽就一直在獨自照顧媽媽,那時候繼父在外跑運輸,家裏只有母女二人。

“剛出生時只有4斤,像只小老鼠,當時很多人都以爲養不活的。”現在9歲的楊陽已經長得比同齡人壯實、高大。“還好她長得高、腿長,能騎車去買菜了。”楊青說。

在楊陽眼裏,似乎沒有事情能難倒她:半個小時學會了騎自行車;能拿着媽媽寫的紙條,把菜買回家;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工人維修電器。9歲的楊陽已獨自照顧媽媽近4年,當被問到是否會累時,楊陽總是輕快地答道:“不會呀。”可當熱心人士想帶她去玩時,她又表示:“我不想去哪裏玩,我最想的就是好好睡一覺。”

一年365天,楊陽的媽媽近200天是在醫院接受治療。在醫院長大的楊陽,早就明白了“死”意味着什麼。對於楊陽來說,媽媽在,家就還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