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視大型節目中心即將推出《中國民歌大會國慶盛典》,計劃在國慶期間隆重播出。節目將邀請來自全國“東南西北”的歌手濟濟一堂高歌詠唱,以中國民歌之精華、之精彩、之精神,體現優秀傳統民族文化的偉大精粹,體現新時代人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獻禮祖國、獻禮時代、獻禮人民!

民歌的地域特色體現得淋漓盡致

《中國民歌大會國慶盛典》的一大特點是頗具地域特色,從曲目和歌手的選擇,到舞臺包裝、視覺呈現上,都充分體現了民歌風格的地域性、純粹性、民族藝術豐富性。四川籍歌手李宇春、蒙古族歌手阿雲嘎、陝北歌王王向榮等等紛紛代表各自家鄉登場獻唱,更有來自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西藏自治區阿里地區措勤縣民間藝術團等遠道而來的民間團體,爲觀衆帶來風格純正、特色顯著的精彩表演。

跨時空對話、跨界對話、跨國對話中昇華民歌的現代表達

節目在追求原汁原味的基礎上,利用全新的編曲風格和包裝形式,力求體現中國民歌的對話感、交融感。在跨時空、跨界、跨國的對話中體現出傳統民歌的現代表達,新時代的民歌將在“民族與世界”、“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在節目中比利時音樂家尚·馬龍與黎平縣侗族大歌藝術團在作品《讓世界聽見》中,進行了侗族大歌和現代音樂之間的深度融合,充分體現了中西方音樂的對話和交融;代表西方聲樂特色的聲入人心男團與寧夏花兒王張建軍共同演唱了《上去高山望平川》,將“花兒”這一傳統民歌曲調和交響樂、西方聲樂進行對話式的處理,在全新的創意中演繹了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創新舞臺和高科技製作手段構建衝擊力極強的視覺體驗

節目在舞臺包裝形式和視覺呈現上,進行了大量的創作嘗試和突破創新。運用環形轉檯、立體天梯、威亞懸浮梯塊、紗幕投影等多種方式組合重構,從而體現出多空間、多層次、多維度的立體表演。技術手段上,又將AR虛擬技術、全綵激光燈與3D投影技術等多種前沿手段充分配合,進而形成了更多虛實交替空間,給予觀衆非同凡響的感官衝擊 。

節目還邀請了來自全國各地的12位民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7位民歌收集者和整理者,以及爲中國民歌做出偉大貢獻的老藝術家們,一同回本溯源講述民歌故事、回顧民歌經典。此外,節目中還彙集了來自全國各地的歌唱演員、舞蹈演員、合唱演員、交響樂團演員近千人。營造出臺上臺下、天上地下都是表演區的舞臺效果,最終呈現出排山倒海、震撼極致的舞臺表現力,給人一種“歌山舞海”的視覺衝擊。該節目將於10月3日央視綜藝頻道黃金時段播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