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丹

千軍萬馬來相見,連續上漲是關鍵!究竟是股市上漲吸引更多投資者入市,還是更多投資者入市帶來股市上漲,這本身像是“雞生蛋還是蛋生雞”一樣的問題很難有確切的結論,但每一輪上漲行情必然伴隨大量新股民開戶,則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根據中國結算的統計,3月份新股民開戶熱情和大盤上漲同步增加,當月新增投資者數量超過202萬,創下2017年3月以來的月度開戶人數新高,也讓A股投資者數量達到創紀錄的1.5億。

新股民是否等於被收割的“新韭菜”?對於老股民的調侃,新股民或許並不服氣。在股市,最不值錢的或許就是“資歷”二字,不管老股民還是新股民,能賺到錢纔是硬道理。牛市中蜂擁進場的新股民逐利而來,大多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字當頭,經常有“亂拳打死老師傅”的驚人收益率,甚至在每輪牛市中都會有新的“民間股神”誕生。但這些利潤要從“曾經擁有”到“天長地久”,卻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在筆者身邊,每一輪牛市都有朋友成爲新股民開戶進場,但一輪牛熊循環之後,還能夠從股市帶走利潤,甚至跑贏大盤的人卻寥寥無幾。在過去十多年裏,A股經歷了三輪牛熊循環,第一次是2005年6月到2008年10月,上證指數從998點起步到最高6124點,最終回到1664點,牛熊循環之間上漲約65%;第二次是2008年10月到2013年6月,從1664點到3478點,然後又回到1849點,牛熊循環之間上漲約11%;第三次是2013年6月到2018年12月,從1849點到最高5178點,然後又回到2440點,上漲約32%(見附圖)。很顯然,幾次牛熊循環之間,上證指數都有所上漲,但新股民能夠保存勝利成果的卻不多,原因在哪裏?

【紅刊財經】新股民跑步進場,將成爲被收割的“新韭菜”?

操作手法無疑是重要的因素。新股民相對缺乏投資經驗,在短線炒作、追漲殺跌中養成的操作習慣,或許能在一時獲利,但一旦行情發生逆轉或買到地雷股,往往會被“套牢一生”,將前面累積的利潤一筆勾銷。此外,也有相當部分新股民隨着指數的上漲膽子越來越大、持續追加投入,將持倉成本變成“倒金字塔”形,最終一波調整下來,不賺反虧。另外還有一些新股民尋求快速暴富,藉助各類槓桿甚至是場外配資“大幹快上”,同樣無法抵禦股市調整的驚濤駭浪。因此,新股民在牛市中進場,錢來得太容易並不是好事。正所謂盈虧同源,如果不快速“升級”,牛市的成功往往會埋下熊市套牢的種子。新股民不妨看看那些“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老股民,看看他們在2015年、2009年和2007年前後究竟經歷了些什麼,從中或許可以獲取一些過來人寶貴的經驗教訓。

可以預期的是,在4月份以來A股持續活躍、再上一個臺階的情況下,這個月新股民的數量不會少,甚至還可能比3月份更多。在“跑步進場”的情況下,新股民跑得太快、太匆忙,反而容易摔跤。因此,一些老股民將新股民稱爲“新韭菜”,雖然不乏調侃的成分,但卻是一種善意的提醒。目前,就有上千份減持計劃拋出,也有一些公司因爲財務問題被無預警ST導致股價大跌,新股民稍不留神就可能淪爲被收割的“韭菜”。隨着市場的上漲和估值的提升,一些個股的泡沫在積聚,這些都可能成爲未來新股民的“滑鐵盧”,再好的形勢都不可忽略“防風險”三字。

當然,從長線的角度看,目前上證指數3200點的位置並不算高,估值也屬合理,遠遠還未到整體泡沫的地步,長期反覆向上、螺旋式上漲仍是可預期的。如果新股民能夠選擇合適的投資品種、保持良好心態、立足長遠投資的話,未必就沒有勝算。

筆者建議,新股民應當針對股市投資的部分做通盤規劃,在確保日常現金流穩定的情況下,再將閒錢做適度投入,千萬不能有重倉豪賭撈快錢的心理,甚至盲目加槓桿放大風險。另外,對於一些基本面沒有變化、漲幅過大的品種,或者限售股比例高存在未來減持風險的品種,原則上都不應重倉參與。在看好股指長期走勢的時候,不妨適度佈局一些指數型ETF基金,或指數增強型基金,實現和指數上漲大致相當或略高的收益率。與其盯盤追逐熱點,不如選擇合適的品種長期持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習提高上面。

不過,“知易行難”或許是大部分投資者的宿命,在目前信息爆炸的時代,新股民想要完全抗拒股市暴利的誘惑,可能性並不大。作爲一個整體,新股民大概率還是無法擺脫衝動買入的行爲模式,只有通過市場波動的長期淬鍊,纔會領會敬畏市場的含義。因此,在目前新股民蜂擁入市的情況下,投資者根據新股民的喜好,階段性地關注“新股民概念股”也存在獲利機會。在每一輪牛市的巔峯,都會有“消滅低價股”的衝動,因此對於一些長線超跌、業績暫無風險、今年以來漲幅較小的品種,可列爲“新股民概念股”予以關注。筆者列入觀察的品種有:海達股份、宏創控股、大東海A、華斯股份、三元股份、電子城、紫金礦業、中國中鐵等。

(本文已刊發於2019年4月20日出版的《紅週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