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23歲“最美板車小姐姐”:每天爲十幾家隔離住戶買菜)

艾堇爲小區住戶採購生活物資。

艾堇是一名1997年出生的廣州女孩,也是一名服裝設計專業的畢業生,而出現在記者眼前的她,卻是一個穿着簡潔黑色外套,拖着一板車青菜,每天爲十幾家隔離住戶送菜的“生活小助手”。原來,艾堇如今是萬科金色夢想小區的一名物業管家,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她每天奔波在菜市場和小區的多家被隔離住戶之間,負責採購和運送大家的生活物資。

一晚回覆600條信息

艾堇是家裏的獨生女,和父母一起住在黃埔區,2018年大學畢業後,就成爲了一名小區物業管家。今年是艾堇在該小區度過的第二個春節,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作爲樓棟管家,艾堇要負責小區裏3棟樓、500多戶居民的日常維護工作。艾堇每天都會關注疫情動態,自1月下旬她就開始對所負責樓棟的湖北相關人員信息進行統計和跟蹤,每天上班後,艾堇都要首先把收集的信息報備給居委會後,纔可以安心做其他工作。

回憶起疫情防控開展以來的二十多天,艾堇覺得最緊張的就是2月2日晚上,因爲當天,廣州市衛健委網站公佈了該小區有確診病例的信息,小區居民們心裏的擔憂可想而知。當天她還幫忙接管了同事的工作手機,因此那一晚她就接到了來自住戶的600多條詢問消息。“我們有發佈詳細的情況說明,但大家都很擔憂,一時間會有各式各樣的問題。大部分業主關心的是這一戶確診住戶走過哪些地方,物業的應對措施有哪些,我就一一解答,大概持續回覆到了第二天的凌晨1點多。”

每天拉着板車服務住戶

除了最緊張的那一晚,目前艾堇每天都要負責被隔離的十幾戶居民的日常關照。每天上午9點鐘開完早會,艾堇先要詢問被隔離人員的體溫和身體狀況,登記完相關信息之後,9點半她趕緊跑到附近的蔬果店,對照所跟進的隔離住戶的需求清單,幫他們採購菜品。“大家發送需求的時間不太一樣,經常到了下午和晚上也有買菜和收快遞的需求。”

2月16日那天氣溫驟降,風雨交加,但艾堇還是一大早就出門去幫住戶們買菜了。“什麼天氣都要幫忙的,隔離住戶不能不喫飯嘛。”艾堇向記者展示了她的“重要武器”:一雙黑色的橡膠雨靴。除此之外,還有一樣“武器”對艾堇來說也必不可少,那就是板車。“每天要買十幾戶居民的菜,有時還要幫住戶收快遞什麼的,有了板車就方便多了。”

有的隔離觀察中的小朋友鬧着要喝飲料,有的住戶家裏炒菜的豆油用完了,有的住戶網購了應對潮溼天氣的簡易乾衣機……住戶們每天的需求五花八門,這時候艾堇的板車就派上了大用場,她也因此被住戶們親切地稱爲“最美板車小姐姐”。

有時候,住戶們有指定的蔬菜和水果想讓艾堇幫着買,可在家時間長了,大家都不知道買點什麼好了。艾堇這時候還要進行“現場直播”,一邊給眼前的超市菜品拍視頻,一邊解說道:“今天有西藍花、生菜、香菇、番茄……你們想要什麼?”

艾堇還曾經跑了四家藥店,只爲幫住戶購買一個體溫計,不過最讓她難忘的,還是元宵買湯圓的事。“春節期間有些同事還沒回來,加上那時候隔離住戶也多,所以那段時間我們每天都特別忙,直到有一天我給大家買菜的時候發現,平時只賣蔬菜的店家也有湯圓賣了,就在微信裏問大家要不要買湯圓,那時候我們才意識到,原來元宵節已經到了。”

“最近媽媽誇我會挑菜了”

“有段時間蔬菜很難網購,但如果是我們去店裏採購的話,就能第一時間買到給住戶了。”由於附近的住戶很多,去晚了就沒有新鮮的蔬菜可買了,所以艾堇每天都是早早出發去採購。

雖然這些日子很辛苦,但能得到住戶的肯定,艾堇就感覺很開心。有位被隔離的住戶在社區論壇上發帖寫道:“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小區的物業管家們還在不辭辛苦地堅守崗位,實屬‘逆行者’。特別感謝管家艾堇做事積極,主動響應,幫我們返穗人員送快遞上門,甚至幫我們家買菜送菜、買體溫計,不計報酬,萬分感激。”

今年剛剛23歲的艾堇平時在家裏幾乎沒怎麼做過菜,也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然而這二十幾天來,艾堇漸漸熟悉了各種蔬菜、肉類的挑選,遇到不清楚的,她就認真地拍視頻和照片,發給隔離住戶詢問。“我媽都說我經過這次學會怎麼挑菜了。”艾堇開心地說。

除了幫住戶採購生活物資,艾堇每天還會和朋友圈裏的小區業主們分享“疫情防控信息日報”,包括小區內的疫情動態、外來車輛和人員的登記情況、小區的消毒動態、政策傳達等。非常時期,宅在家裏的住戶難免心情煩悶,艾堇就常在朋友圈裏和大家分享小區裏的綠化修葺動態,甚至還和同事們組織了“網絡廚藝大賽”,鼓勵鄰居們做飯曬圖,忘卻宅居的煩悶。

從開始的慌亂、質疑,到後來的信任和安心,在物資緊缺的情況下,艾堇和同事們好幾次收到了業主們送來的口罩、消毒水、酒精等防護物資,她覺得那一刻無比幸福。“這些防護用品現在非常珍貴,業主自己都難以採購,這讓我們特別感動。”

“疫情以來,不只是管家,小區裏的安全員、保潔員都放棄了自己過節休息的時間,增大了工作量,我們都是普通人,但也希望能站在一線保護小區住戶安全。” 艾堇說。

張天琪 本文來源:廣州日報 責任編輯:張天琪_NBJ107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