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座維多利亞風格的博物館創建於1891年,由三幢三層建築組成,博物館裏有超過30萬件藏品,以繪畫、雕塑爲主,尤以印象派繪畫和美國藝術品最爲聞名,包括梵高的《臥室》、莫奈的《麥草垛》《睡蓮》、格蘭特·伍德的《美國哥特式》和愛德華·霍普的《夜鷹》等名作。愛德華·霍普的作品《夜鷹》(又稱《夜遊者》)一經完工,就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

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是美國三大博物館之一,也是著名的法國印象派繪畫收藏博物館。它坐落在芝加哥市中心的密歇根大道上,緊鄰千禧公園,是芝加哥當地的地標性建築,每年平均接待170多萬名遊客。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

這座維多利亞風格的博物館創建於1891年,由三幢三層建築組成,博物館裏有超過30萬件藏品,以繪畫、雕塑爲主,尤以印象派繪畫和美國藝術品最爲聞名,包括梵高的《臥室》、莫奈的《麥草垛》《睡蓮》、格蘭特·伍德的《美國哥特式》和愛德華·霍普的《夜鷹》等名作。此外,還有衆多獨一無二的珍品,包括來自歐洲、亞洲和非洲的雕刻、裝置作品等。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下雨天的巴黎街道》。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

其中,有一些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不可錯過的。比如古斯塔夫·凱耶博特的《下雨天的巴黎街道》,他在這幅將近十英尺寬的畫布上表現了印象派的經典主題——城市背景下的現代生活。古斯塔夫·凱耶博特以行人的眼光細膩地描繪了巴黎的街景。這幅畫頗具創意且平實易懂,展示了不同社會階層的衆生相,摩天大樓的遠近、凹凸不平的鵝卵石、錯落分佈的人物,體現出都市中不同社會階層之間的聯繫。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

點描派畫家修拉的巨幅名作《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也是值得近距離欣賞的作品之一,這幅作品長3.07米,高2.08米,畫面中每個筆觸的直徑是1釐米-1.5釐米,只有在展廳仔細觀察,才能切實地感受這幅作品的偉大。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美國哥特式》。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官網截圖

格蘭特·伍德的《美國哥特式》是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的著名館藏。這是一幅描繪美國農民的油畫,伍德邀請他的牙醫和自己的妹妹擔任這幅畫裏的兩位模特,兩個人站在愛荷華州的一棟老房子前面。這幅畫的意義與當時的社會氛圍有很大關係,道出了美國人在經濟大蕭條背景下絕望而又渴望找回真實價值觀的心聲。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夜鷹》。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

愛德華·霍普的作品《夜鷹》(又稱《夜遊者》)一經完工,就被芝加哥藝術博物館收藏。它不僅僅是美國藝術史的里程碑式名作,更爲美國流行文化定下了基調。這幅作品描繪了午夜白織燈光下,一家寂寥的小餐吧和四個互相疏離的人,帶着很強烈的情緒,寂寥陰鬱充斥着整幅畫作,深沉的色調與簡單的線條更顯孤寂。據說1942年,霍普完成《夜鷹》時還只是一位在紐約地區小有名氣的畫家,但時任芝加哥藝術博物館館長的丹尼爾·卡頓·理查在看到這幅作品時非常驚訝,認爲霍普的作品“和溫斯洛·霍默一樣精妙”,便當機立斷地以3000美元的價格買下了這幅作品。如今,《夜鷹》已然成爲了霍普藝術風格的代表作。

從《臥室》到《夜鷹》,在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與名作互動

《臥室》。圖/芝加哥藝術博物館供圖

此外,爲了幫助參觀者更好地欣賞,博物館配有中文的導覽手冊和解說,會不定期舉辦講座、教育活動、家庭活動,還有中文的微信公衆號,定期介紹藝術方面的展覽和藏品。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還新加入了家庭互動體驗性的新型導覽工具Journey Maker,參觀者可以定製個性化導覽方案,選擇八個故事情節中的一個,例如超級英雄、時間旅行者或怪異野獸,然後從博物館收藏中選擇相關故事情節中的作品。

2018年,芝加哥藝術博物館確認加入“CC0無權利保留協議”,館藏近5萬幅高清大圖畫作全部開放免費下載。簡單來說就是作者放棄對作品的版權,讓其進入公共領域,任何人和機構都可以自由使用,包含商業使用。據悉,除了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荷蘭國立博物館也都可以在官網下載作品,越來越多的美術館和博物館都加入了“CC0無權利保留協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