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樹林裏的想往


  樹想成林,靠人栽;人想成才,靠人教。我參加過無數次的植樹節活動,每次植樹過後,都會有不同的收貨,不同的希冀。首次植樹節,帶給我的人生憧憬,就是,自己也想與一棵樹一樣,成才。

  1979年第一個植樹節,我正上初一。那年的3.12日,全校的同學參加了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植樹造林活動。由於那次活動,村前,被稱爲獅子山的荒山,一改昔日“獅子身上”光禿禿的面目。

  當年的獅子山,不是山場,是村人經常撿拾草的場所。所以,每當田地外的荒草長出來,草被拾草的人們會連根也不保留,全部拔出,原本的樹木根,早已不復再存。

  記得植樹節那天,涼風嗖嗖,陰雲浮游,太陽偶爾從雲後探出月牙般的臉,很快又被雲團推了回去。全班同學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肩扛工具,排着隊伍,領頭的同學打着小紅旗,先是來到山下的河灘,統一分配後,直奔我們班植樹的目標。

  白石灰水把光禿禿的荒山畫成了一匹巨大的“斑馬”,我們班分在“獅子”的脊背處,兩個斑馬紋組成的區域。

  班主任老師按組分配任務,小組再細分各自的任務,先是挖樹窩。山嶺地,土質貧乏,薄薄的土層下,有的地方是亂石渣子。男同學揮動撅、鎬負責挖窩,女同學負責往外剷土,土石渣,鐵鍁用不了多大排場,手成了往外運石渣的輔助工具。一個組的成員就這麼輪流交替着,一個個樹窩橫七豎八躺在山脊處,如同蜂窩煤一樣呈現在眼前,又如剛剛炮擊了的陣地。

  休息時,我們面對東面高高聳立的馬耳山,嗅着山脊泥土的醇芳,伴着遠處的鳥語,聽班主任老師講爲啥植樹造林。老師說:“以我們這個速度,用不了多長時間,處處都是樹林。”老師又給我們講了“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涵義,相同的環境,有的樹可以成才,有的樹就不能成才,好比學生學習一樣,關鍵看自身的努力,鍥而不捨的堅持。樹成活,要扎牢根,人成才,靠知識積累,必須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等等大道理。最後,要求每個同學都找一棵自己喜歡的樹,栽上,並做個記號,但記號不準用石頭片刻。

  於是,同學們按照老師的要求做個。當時,我找棵很直立的槐樹苗,與同桌找到半根捆樹苗的稻草繩子分開,各自繞小樹一週,勒得適中,係扣,扣外的稻草,編個五穀繩的草辮,以做紀念。

  第二年,春夏之交,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到過那個槐樹林。我家有塊自留地離那不遠,週末,種花生休息時,我特意爬到山脊,走進那片正吐着新綠的槐樹林。漫步林間,鳥語縈旋,感受生命的氣息。薰風悠悠,被沁心的馨香環抱,滿滿的陽光朗照枝葉。新葉被微風撫摸着,有時微微合掌,好像歡迎我似得。四處張望,有的樹上綴着一穗穗的花兒,有的綻放了,像極了小白鴿,抖翼俏麗風中。再遠望,光禿禿的荒山,成了一片槐樹林。我特意找到過“我的樹”, 那棵我用心選過的樹,樹的位置,我鐫刻於心。撫摸那棵樹,細觀,那根稻草繩子的記號早經風吹日曬,散落地上,三個樹杈,旁逸斜出許許多多小樹杈,樹幹也明顯增粗,超過我的胳膊粗了,枝枝蔓蔓正在蓬勃着生機。我徘徊樹前,抬頭,發現有個枝條,竟然也掛着幾穗含苞待放的醬紫色的花骨朵,微顫風中。剎那間,莫名的激動盪湧心海,樹長得真快呀,眼角不覺有溼溼的涼意。那年,我第一次發覺大自然的美好,生命的美好,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往,也與樹一樣不畏貧瘠環境,不懼窮山僻壤,堅韌生長。

  以後的歲月,再也沒有機緣踏進那片槐樹林。無論那片槐樹林是否存在,回家路過那,一切情景歷歷在目,習慣成自然的動做回眸一次又一次。

  時光篩選塵沙,曾經年少的夢想隨時光的腳步漸行漸遠,夢想也淡淡遠去。歲月無痕,無法擋住的是每個人的年輪遞增。年少曾經的憧憬,隨着光陰的流逝,近了,遠了,走着走着,滅了。生活的五味,快樂與悲傷,都在指縫間流淌,夢着夢着,醒了。無法把握的是緣分,緣聚緣散,得到與失去,都在一瞬間。繁華盡處,惟願歲月靜好,各自安然。1519字)

2020.2.19

圖片來自網絡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