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袁泉对毕男的塑造,绝对是《中国机长》最大的亮点之一。许多人在第一次听到《中国机长》的片名时,会立刻联想到前两年东木导演的力作《萨利机长》。

我从来不吝啬夸奖袁泉是个好演员。

她所在的中戏96届是最有名的一届,和她同期的有章子怡、梅婷、秦海璐、曾黎、刘烨和秦昊。

中戏96班

袁泉班上的女演员,最先红起来的是梅婷,96年入学,97年就拿了国际大奖。

接着是章子怡,98年成为了谋女郎。秦海璐则在2000年拿了金马金像最佳新人。

而袁泉,是1999年,凭借《春天的狂想》获得第1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

她和潘粤明主演的《蓝色爱情》前段时间又被翻出来,是独属于她的知性、文艺和明媚,简直太美了。

《蓝色爱情》

论演技,袁泉从无槽点。

话剧功底也扎实,中国话剧三大奖项梅花奖、学院奖、金狮奖,袁泉拿了大满贯,成为了入选“中国话剧百年名人堂”最年轻的人。

而说实话,如果袁泉不是如此低调地跑去演话剧,如今地位大概不会逊于如今的大花。

袁泉旧照

这两年,我们欣喜于袁泉又回到小荧幕和大银幕上来了。

小荧幕上《我的前半生》里的表演让她回归大众的视线并获得无数的褒奖,而最近,她又即将在大银幕上呈现她的另一面。

袁泉在《我的前半生》

这部作品让我感叹于我又重新认识了袁泉,她竟如此贴合于那个角色,并让我如此动容,是这部——

《中国机长》

为什么我说这部会是十一档最稳的?

因为它有着十一档无与伦比精彩的原型事件——被誉为"世界级民航史奇迹"的四川航空3U8633事件。

2018年5月14日黎明,川航8633飞行中。

突然之间,飞机风挡玻璃出现了一道巨大的裂缝——没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们还来不及思考时,就听见“轰”地一声巨响,右侧挡风玻璃爆裂脱落了。

川航的事后流出图

顷刻之间,位于驾驶室的机长和副驾驶被暴露在极端释压状态下。

监测显示,当时飞机飞行高度为9800米,气温为零下40度左右。

事情的迅疾程度几乎容纳不了一秒钟的反应,而当时坐在驾驶舱的这两人还是穿着单薄的驾驶服。

释压瞬间将副驾驶吸出机外,他整个人被甩至高原高空的狂风之中。

风挡玻璃破裂、仪器几乎全部失灵、和控制中心失联。

在这种人体难以承受的极限情况下,机长和驾驶员究竟是如何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保持安全飞行高度,最终保证无一乘客伤亡的情况下安全备降成都机场的?

我们称这个事件为奇迹,而《中国机长》则告诉我们:所谓奇迹,所谓天命,其实是人事。

张涵予所饰演的机长刘长健,冷静、机警、犀利,时常黑着张脸的他被机组人员戏称“面无表情已经是他最大的微笑”了。

欧豪饰演的副驾驶,半截身子被甩在宛如刀割的高空气流之中,而他的飞行经验尚未老练。

杜江饰演的第二机长,在灾难发生时正在危险系数相对小的乘客舱,在机长和副驾驶都在高空低压中几近陷入昏迷时,唯一保持高度清醒的他至关重要。

三个将军,控制着被扰乱、被摧毁的司令室。

而后方,还有119名性命攸关的乘客。

119条人命,119个家庭,每一位乘客都背负着一整个家庭的呼号,这些呼号声都不会比高空气压对耳膜造成的冲击更小。

而承载着这119名乘客的客舱,混乱的程度比驾驶舱更甚——

有嗷嗷待哺的婴儿,有年岁已高的老人,有从没乘坐过飞机的中年女人,有怀揣着一腔希望与失落意欲去拉萨朝圣的年轻女孩,也有占据头等舱把别人尊严与安危不当回事儿的土豪大哥。

混乱中的一幅众生相。

拉萨本就是一个特别的目的地,而观看飞往这个神圣目的地的人群在混乱的生死场域中如何面对自己的恐惧,也是《中国机长》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拍摄《中国机长》的刘伟强是有野心的,他面对着生与死如此宏大的命题,意欲以众生相的呈现来为我们展现一幅最极致、最直观的人生百态图。

前方引领着飞机航向并直接决定乘客生死的驾驶舱,由男人们来掌控。

而这最直接地面临着生与死之搏斗的空间,由谁来掌控呢?

由女人们,具体地说,是由五位空姐。

她们同驾驶员一样的冷静、机警与专业,维持着这个承载着119条乘客性命的大客舱的稳定与秩序。

五位空姐,容貌性格各异,而其中最打动我的还是袁泉对于她所扮演的乘务长毕男的塑造。

这是一个小人物,却在短短的时间内展现出了极其鲜活的血肉。

她被周围的人赞叹“家庭事业两兼顾”,但影片一开头我们就看到了,她孤零零一个人看到自己的同事被未婚夫贴心送到机场时,忧郁地搓了搓自己的婚戒。

她帮新进入头等舱的乘务员摆平刁钻的客人,即便被头等舱客人嘲讽“端茶送水”,仍然笑着把餐饭递过去,保持职业风范。

当客舱陷入一阵极端混乱中时,她用弱小身躯内的强大心脏撑起了整个客舱。

在极端的低温和反常气压中,呕吐的呕吐,晕眩的晕眩,尖叫的尖叫,唯有她,用安全带把自己牢牢锁住,拿起对讲机——

讲一句,吸氧,再讲一句,再吸氧。

没人能感受得到她呼吸的不平稳和那些慌乱、恐惧的情绪,唯有专业、冷静、平稳和超乎常人的强大。

另一个细节则更动人——

当所有人都带上氧气面罩,惴惴不安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即将降落到自己身上的命运时,毕男靠在机舱壁,安全带缠绕着她的身体。

她看着恍然不安的众人,下意识地摸了一下戴在自己手上的戒指。

当看到这一刻时,我恍惚想到了拉斯冯提尔的《忧郁症》,这是一种多么相似的心境:当一个人在个人情感的时刻,遭遇到外部世界的巨大灾难,是该是一种怎样复杂的心境。

是个人情感在人类灾难面前立刻溃不成军,还是那灾难般的情绪会使得真正的灾难也不值一提。

袁泉对毕男的塑造,绝对是《中国机长》最大的亮点之一。

而如果让我提出一个会二刷《中国机长》的理由,我将脱口而出的,也是因为袁泉。

许多人在第一次听到《中国机长》的片名时,会立刻联想到前两年东木导演的力作《萨利机长》。

两部片的确有取材上的相似之处,但我要说,《中国机长》的确开发了自己作为航空题材类型片的独特之处。

《萨利机长》的焦点落在了个人,它讲体制对个人的怀疑,讲一个男人孤独的征程。

《萨利机长》

而《中国机长》则更注重对险情的呈现和这危机之中所展现出来的团队力量和协作光芒,众生相的展现和协作力挽狂澜是《中国机长》两条并行的主线。

毫无疑问,《中国机长》的出现填补了中国此前在此类类型片的空缺。

诚然,他有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比如对节奏的把控稍显不足、许多支线略显混乱,对“众生相”的呈现仍不够细致等,但,瑕不掩瑜。

当第一个勇士站出来时,我们拥抱它,并欢迎攻克困难的下一位勇士。

9月30日国庆档,一起在电影院观看空中勇士们的登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