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既2014年的7月1日,首屆中俄博覽會暨第25屆“哈洽會”傳出,中俄聯合研製大型運輸飛機項目合作備忘錄正式在哈爾濱簽署。合作備忘錄確認,雙方將聯合在哈爾濱研製大飛機,全部項目建成後產值將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小飛機年產超過200架。據介紹,中俄聯合研製大飛機將在哈飛製造,小飛機今年底前就可以整機組裝生產了。

中俄元首將在哈爾濱見證重大項目典禮:重型直升機有望突破 當時此事網絡上引起的巨大的爭議,有人說此項目中俄會共同研製製造寬體客機,就是俄羅斯伊柳申設計局的伊爾-96客機,俄方此前透露稱中國有意引進此型客機,在哈爾濱飛機制造公司建立總裝線,甚至稱每年要生產100架此型客機。而當時有諸多文章曾說明伊爾-96是一型落後的飛機飛機。認爲俄羅斯想要“技術換市場”,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套路在國內行不通。不過他們可能忽略了一點,選擇在哈爾濱平房區這個地理位置上,建造大型寬體客機並非是個好選擇,中俄雙方的考量不僅於此......

根據小編獲得的獨家消息,中俄兩國元首此次9.3的會面第一站會面地點可能不是在北京,而是在哈爾濱,共同見證雙方大型項目的典禮儀式。

小編推測,這個項目應該就跟之前2014年簽訂的項目備忘錄有一定的關聯。而根據查詢可知,哈爾濱平房區正在着力打造的是航空航天產業園。在哈爾濱平房區有中航工業哈爾濱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爲主體的一系列產業園區,而且整個園區有着配套機場,交通網絡,鐵路運輸幹線等,具有天然的交通優勢。這樣一個園區,作爲開展大型項目來說是非常適合的。

中俄元首將在哈爾濱見證重大項目典禮:重型直升機有望突破

哈飛集團現在主要生產的產品,大家耳熟能詳,包括直9系列飛機和運12運輸機等多種機型,同時在搞的噴氣式固定翼飛機項目是與巴西合作的ERJ-145支線客機。擁有這樣的產品線,使得哈飛集團在旋翼機的研發上有着較強的技術能力。而固定翼大飛機,哈飛只是擔任過轟-5的生產工作還有水轟-5的生產研製工作。在傳統固定翼大飛機的領域並沒有突出之處。

而且哈飛集團附屬的航空部分產業,還有東安動力,這個公司生產的直升機傳動系統,覆蓋了全國的所有國產機型。特地要注意一點,其官網介紹“某型主減速器是目前國內生產的傳遞功率最高、噸位最大的直升機主減速器。在研製過程中,東安公司掌握了大型鎂合金機匣鑄造防燃、高硬度齒圈插齒、鋁合金鍍硬鉻等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的工藝技術。”可見東安集團具有的龍頭產業優勢。

中俄元首將在哈爾濱見證重大項目典禮:重型直升機有望突破

回顧國內對於旋翼機最迫切的需求是中大型直升機,而哈飛現在正在擔當新型中型通用直升機的“直-20”的研製試飛工作,大量的廠區資源已經投入其中。而此時再獨立研製一款重型直升機,不現實,而且也不符合客觀。恰逢俄羅斯有想進入中國市場的想法,並且俄方在大型直升機設計生產上有着開發經歷,並已經復產米-26這樣的重型直升機,所以中俄兩國此時一拍即合,同時開發重型直升機,應該纔是此次雙方元首見面要見證的項目。

中俄元首將在哈爾濱見證重大項目典禮:重型直升機有望突破 此時兩國元首到達哈爾濱,不是戰略性項目,是不可能由二人一同出席見證的。而我國戰略性打飛機項目都完全國產主力研製。而重型直升機,雖然也是大飛機的一種,不過由於其造價高,適航性能弱,並不適合短期內大量建造。此時俄方願意出技術,我們提供場地和人員進行合作研發,也不失爲一種國產機的備份手段。未來一旦有需要,我們可以直接增加產能,大量生產。畢竟大型直升機在運力,航程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優勢。也可以爲國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

而另一個方面的消息也印證了小編的猜測:在2015莫斯科航展上,中航工業展團參展,參展面積達到2200平方米左右。重點展品包括AC311A直升機、AC352直升機、直19E武裝直升機、AC313直升機座艙段、AC322直升機1:1模型、重型直升機模型、AC312C直升機模型、直10武裝直升機模型、直19武裝直升機模型、直8直升機模型、AC311直升機模擬器、AV系列無人機、JL-4A/1螺旋槳、WZ16發動機1:1模型、直升機航電座艙、直升機電源系統等。

全文結束,謝謝大家之前的指教,歡迎更多點評互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