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體育題材能否迎來爆款?

《中國女排》《李娜》《奪金》體育題材能否迎來爆款?

《李娜》海報

近日,由陳可辛執導的《中國女排》宣佈進軍2020年春節檔,這也是陳可辛繼《李娜》之後接手的又一部體育類型題材電影。在此之前,展現乒乓球“黃金一代”成長史的電視劇《奪金》也在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初露崢嶸。

一直以來都是稀缺類型的體育題材國產影視,有望藉此東風乘風破浪,迎來新的發展契機嗎?

體育影視作品紛紛“官宣”

近日,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女排》啓動儀式在漳州老女排訓練基地舊館舉行,宣佈進軍2020年春節檔。

事實上,這已是陳可辛近期接受的第二部體育電影,今年2月,盛傳已久的《李娜》終於在墨爾本殺青。這部以網球選手李娜爲主角的電影,已進入後期階段,最快年底可上映。4月13日,陳可辛攜《李娜》劇組和主演胡歌現身北京電影節。

今年以來,不斷有體育題材的國產影視作品紛紛“官宣”。

在上個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由《亮劍》導演張前執導的電視劇《奪金》首度公佈片花。該片以中國乒乓球真實歷史爲背景,不少角色和故事都有真實原型。故事開始於1959年,乒乓名手容國團在第25屆世乒賽爲中國在世界體育比賽中奪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衆多年輕人受其鼓舞,小夥劉爭光就是其中之一,經過不懈努力,他終於從“打野球”的小夥子成長爲世界冠軍。影片邀請到了30多位乒乓球元老在戲中參演,預計將於10月上映。

值得一提的是,《奪金》在廣東立項,由廣州環球瑞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製,作曲家李海鷹爲該劇創作了20餘首交響樂,並由廣州交響樂團演奏,是實打實的“廣東出品”。

這一波體育片被看好

作爲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孫瑜導演的《體育皇后》在中國體育電影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新中國成立以後,著名導演謝晉的《女籃五號》,張暖忻執導的《沙鷗》等一系列體育影片,更是在幾代人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但近些年來,體育電影卻一直是一塊軟肋,總量欠奉,佳作稀缺, 讓人記得住的佳作寥寥無幾。《翻滾吧!阿信》《激戰》《破風》等體育題材電影上映,雖然口碑表現都不錯,但都未能真正帶動起觀衆的觀影熱情。《破風》雖然是目前國產體育類型影片的最高票房紀錄,但也僅僅只有1.45億票房。而像《我是馬布裏》等在市場則幾乎沒有存在感。

另一方面,如《飛鷹艾迪》《鐵拳》等好萊塢引進片,也難以收穫好的市場。觀衆不買賬,證明了體育類型片目前仍未真正成熟。2017年印度電影《摔跤吧!爸爸》在中國影市斬獲12.99億票房,但更多人談論的是父女情,而不是體育的主題。

電影類型的多樣性是成熟電影市場的特徵,中國電影市場的體量在世界上已經數一數二,在電影類型的多樣化上卻依舊欠缺。導演林超賢曾坦言,體育電影之所以難,是因爲缺少盈利的案例,這也使得在風險極高的影視圈,敢於嘗試這一題材的人並不多。

好在隨着近年來國產影片成功的例子類型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多的電影人願意爲之嘗試、付出,也是值得稱讚的。

體育電影再次被提上議程,這也難怪此番有着頂配資源的《中國女排》剛剛宣佈開拍,其票房前景就已經被廣泛看好。

體育電影到底難在哪?

體育是所有影視類題材中最燃、最具感染力和穿透力的題材,卻始終“難產”,到底難在哪?

技術難

一方面是技術難,拍攝體育電影對場地和設備的要求更高。同時體育競技類電影需要記錄運動過程,對技術有着很高要求。比如,對於《奪金》團隊來說,乒乓球表現空間狹窄,又要寫實,想要拍得出彩非常考驗技術。對此,劇組反覆設計,光是一場乒乓球比賽拍攝時長就多達20多個小時,給後期製作帶來巨大的工作量。

劇本難

不少電影人都曾表示,拍攝體育類影片,最難的還是劇本。

陳可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中國女排》的劇本弄了兩年時間,挑了很多的細節,一直在篩選,如果全用上可以拍五部電影。爲此,陳可辛飛到世界各地看中國女排的比賽,珍惜每一個在現場感受濃厚體育氛圍的機會。

拍攝《李娜》也是一樣,2018年的溫布爾登球場,陳可辛和吳君如結伴而來,爲時隔四年重返賽場的李娜加油,也更是爲籌備了四年的電影採風,“爲電影取取經,希望得到場內外很多細節,能拍得更真實些,不要讓網球迷覺得不專業。”

此外,在故事上,觀衆能否接受也是重要因素。

曾幾何時,多數人對體育電影的理解僅侷限於競技場上的較量,疏於展現運動員的真實生活。

如今,體育電影在故事方面也有更爲多元的層面,奪金不再是體育電影的唯一主題。

選角難,訓練難

相比其他類型的影片,專業性更高的體育競技類影片選角困難重重。

“現在,個子高的演員其實不多,我們找了一批演員,做過很多排球訓練,後來覺得效果不好。”陳可辛在啓動儀式上表示,《中國女排》應該還是會更傾向於找專業運動員出演。

在《奪金》製片人劉軍看來,體育題材一直是國產影視作品的軟肋,需要演員有足夠的時間進行訓練,甚至要達到或接近專業運動員的水準。

爲了讓《奪金》演員的演出足夠專業,所有演員在開機前先到北京體育大學和專業的運動員們一起同喫同住,封閉訓練了3個月,平均每天要練8個小時的球,還邀請了中國乒乓名宿許紹發作爲技術總顧問、第34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團體冠軍成員王俊作爲乒乓球的技術指導。王俊入組後,按照劇本的要求設計劇中的每場乒乓球比賽,並根據劇本爲不同演員制定針對性訓練。

而有着“魔鬼導演”之稱的林超賢,在拍攝《破風》時會給每個演員規定每天要騎多少公里,爬多少山,完成多少健身指標,甚至要求騎上山頂後拍照爲證。拍攝《激戰》時,演員不僅被要求練出魔鬼身材,也將自己訓練成了拳擊專業高手。

林超賢直言,時間成本對於正當紅的演員來說是非常奢侈的,同樣的時間,他可以拍三到四部其他類型片。拋開時間因素,運動電影對演員的傷害同樣令不少演員望而卻步。

放眼其他國家,《摔跤吧!爸爸》中,阿米爾·汗不僅通過增重減重演繹了男主角19歲、29歲和55歲三個年齡段,還和他片中的女兒進行了爲期一年左右的摔跤培訓。

相關文章